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献给倔强的心灵——对话著名作家张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解放日报 顾学文 参加讨论

    ■解放日报首席记者顾学文
    5年前,张炜以一部长达450万字的《你在高原》获茅盾文学奖;5年后,他来到上海参观由解放日报社主办的“贴近大地的灵魂——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图片文献大展”。
    与他同行的,是他的最新作品——长篇小说《独药师》。他在该书扉页上写下一行字:“谨将此书,献给那些倔强的心灵。”
    每一次写作,都挑战自我、寻求突破;每一部长篇,都要酝酿15年以上;43年,坚持纯文学创作,坚持诗性的文学核心;不为名利所动,不为五色所迷,保持与潮流的距离。这样的张炜,何尝不是也有一颗“倔强的心灵”?
    在物质主义时代,
    有人连5分钟的机会主义也搞
    解放周末:您在新作《独药师》的扉页上写“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倔强的心灵”。怎样的心灵是“倔强的心灵”?
    张炜:我说的“倔强”不是简单的使性子,也不仅和性格有关。那是一份纯洁的心灵,是对真理的爱与寻求。倔强的人,从古至今,尤其是现在,很少,也很可贵。他们不搞机会主义,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会一直走下去,对真实和纯洁度有着至死不渝的追求。《独药师》中人物的命运,特别是牺牲,都与这种生命品质有关。我怜惜古今所有的倔强人物,愿意把这部心血之作题献给他们。
    解放周末: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这样一份倔强,多的是随波逐流,讲的是圆滑做人。
    张炜:是的,在物质主义时代,有人连5分钟的机会主义也搞。这种人生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解放周末:“独药师”的书名似乎也透着一股倔强之气。
    张炜:由于信仰的不同,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药师”,觉得自己的那一味“独药”能够拯救社会和人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或在某些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独药”和“独药师”。我们会认定自己信奉的东西,它们各有其体系、代表人物。在数字时代,面对大量信息,我们终将作出许多选择。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分辨,自己是主动的清醒的选择,还是做潮流的跟从者乃至盲从者?
    解放周末:从事写作43年,您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引发关注、甚至争议。尤其是这部《独药师》,触碰了长生术这样一个纯文学领域极少触碰的题材,您自己也说有“玩火的感觉”。
    张炜:一个职业写作者如果顺着惯性写下去,仅凭笔底功夫,是可能写出不少在水准线之上的作品的,但这是一种庸俗的文字生涯。我会警惕这样的生涯,因为说到底这是一种厮混。生活像水流,掬不起新的水就不要弯腰;对一个写作者构不成挑战的书写,是毫无意义的。
    我写了20部长篇,每一部都全力以赴。简单重复自己,将文字像摊饼一样越摊越大,很无聊。好的作家,宁肯少写,宁肯把长篇写成中篇,把中篇写成短篇,让作品有一种浓缩感。日后重读自己的文字,能为此而感欣慰,不会面对一团松软的文字,羞愧于当年的无聊。
    解放周末:《独药师》玩的是题材的“火”,当年《古船》《九月寓言》则是另一种“玩火”。一些人认为您在作品中暴露了不该暴露的真实,因此这两部小说在创作和出版过程中都备受争议。
    张炜:那些书写得早,完成《古船》时我才27岁,在书写中表达了青春该有的一点纯洁和勇气,仅此而已,这些书却差点不能出版和发表,即便出版了也不能评奖,有段时间我连参加一般的文学会议都成问题。
    现在看这些,都不算什么。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挑战不是来自社会层面的,而常常来自文学本身。和文学本身的挑战相比,其他的都不算什么。
    解放周末:文学的挑战指向哪些层面?
    张炜:文学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指题材的转移、思想与语言的跃进,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生命的坚守与顽韧,与机会主义的斗争,对艺术与诗意的执着,都是一次次极大的人生考验。
    妨碍人生的因素多到不能再多,虚荣、投机、钻营、蒙和骗、嫉妒与失衡,这些极坏又极常见的品性,都有可能把一个好作家腐蚀一空。就作品来说,在人性的经验里要有真正的延伸和生长,这需要勇气。单纯的技法和写作难度当然也是挑战,但还远远不够。我说过,如果将写作比喻成一次演奏,那么既不能有一点花哨,也不能过于华丽,更不能让声动全场的高音一直往上冒。当高音从顶部的极限往下体面地滑行时,大概才是最动人心弦的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