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回到文学批评的初心(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批评理论不妨广泛吸取
    周明全: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一直是在模仿西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文学批评,批评家使用的批评武器也全部来自西方,现在我们大谈要构建中国文学的世界地位,但问题是连评价标准都是人家西方的,连自己的批判体系都无法建立,如何确立自己的世界地位啊?!当下,我们应该如何激活传统文学批评的资源?
    申霞艳:传统既是资源也是负担,而且传统是流动的,有僵死的部分也有常新的部分。三寸金莲是传统,旗袍也是传统,前者死了,后者还活着。传统这个东西无所不在,不是说断裂就断裂得了的,也不是想激活就能随意激活的。批评武器的西方化自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合理性。中国古典文论很多概念都来自身体的感觉,比如“气”、“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很难与常用的概念对接。像“文如其人”这样传统批评观念与社会历史批评则有对接的可能;神秀、神韵之类的概念可与本雅明所谓的“灵光”对接。所以今天做评论利用传统的批评资源要考虑其可行性,不能强求。庞德说:“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就是一个伟大的翻译时代。”王小波、莫言、余华等当代知名作家都谈到优秀的翻译作品给他们提供了营养。孟繁华谈到勃兰兑斯、贺绍俊谈到别林斯基等伟大批判家给他们提供了营养。今天从事批评,想完全剔除西方的影响非常困难,百年来西方资源也在构成新的传统。
    张丽军:您的问题很好。我认为,要继续向西方学习,向印度等东方学习,向非洲、拉丁美洲学习,汲取外来文化资源;同时,要有意识地思考和建构具有现代性特质的中华当代文艺理论体系、文论话语和文论概念。新从旧出,重新思考、认识和激活中国古代文论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一代代研究者的努力。
    郑润良:我觉得评价标准和批评资源是两个问题。的确,我们所用的批评资源主要来自西方,甚至我们现代汉语的大部分概念都是来自西方。但我对此并不感觉特别焦虑,就好像西药能治病的话我不一定要考虑使用中药,关键是这些批评资源在面对当下的中国问题、中国文学问题时是否具有阐释力。面对文学作品,中国学者的评价标准与西方学者的标准显然也不会完全相同。传统文学批评的确是很好的资源,但要经过一个现代性转化的过程。
    叶君:对这个问题,我倒是真的比较悲观。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面对文本似乎不具有可操作性,所谓激活,似乎太难。今天的文学批评者,我想不可能靠着点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价值取向。还有,一个文学批评者吸纳西方优秀的思想资源,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好。
    张晓琴:就批评而言,理论本身不是目的。文学理论在通常的意义上会指导文学批评,但是,反过来,文学批评也可以突破文学理论。
    当下文学批评可从传统中寻找的理论资源很多,宗教思想、哲学思想、生态思想等都是当代批评的精神资源。今天,要建构当代中国的批评体系,不仅要寻找传统资源,更要拥有整体性的国家民族视野,寻找批评的新疆域。
    普布昌居:无论是西方的文学资源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资源都与当下中国的文学现实有距离,所以回看传统时,最需要的是寻找文学的思想,开发出包孕于文学理论中的思考的智慧。
    周明全:对于当前文学批评队伍建设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张晓琴:要多培养一些既有专业学识,又有批评潜质的青年批评家,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在各种评奖中也应当考虑青年批评家参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自2011年起从全国各地选拔聘任客座研究员,每年一届,有定期的研讨和活动,并且出版青年批评家丛书,这对青年批评家的成长帮助极大。也有出版社出版青年批评家丛书,比如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80后”批评家文丛,都是推动青年批评家成长的举措。
    叶君:当前的文学批评者,很大程度上提笔表达见解(如果有所谓见解的话)的时候,心思并不在对象自身,丧失了诚意。心不正,自然难以服人。因而,当前文学批评队伍建设,我认为应该倡导批评者回归知识分子传统,首先做一个心正、身正的人,再谈素养与才情。
    普布昌居:要重建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影响力,队伍建设至关重要。1.重视批评队伍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克服审美的无能;2.加强批评队伍的文学信念。
    张丽军:目前中国作协和中国文联举办的髙研班等推进了文艺评论队伍的建设。文学报刊要尽可能对文学评论新人给予关注和提供版面。
    郑润良:各级作协应该加大对青年评论家作品出版的扶持力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