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人对清词经典化的意识 清人以唐宋为典范与挑战对象,转益多师,另辟新境,着意创造出了不少新的文学美典。不仅如此,清人无论在批评,还是创作上,也已经有了对本朝创作加以经典化的明确意识。 首先是对同时代人的经典化。顺康词坛是清词中兴的关键时期,清初词学对并世同侪多所赞誉,虽不免标榜,但却是当时词坛生态的真实反映,体现了清初词人新创一代经典的愿望。文学史上,作家对他者创作的唱和模仿有多种情形,顺康词坛对唐宋的模仿次韵,是对经典传统的进一步确认与修正,在选择模仿对象时,已有的传统提供了有效的参照。但是,对当世词家的唱和模仿,却缺少了这样的参照,需要模仿者具备敏锐的审美眼光加以甄选。顺康词坛,唱和之风盛行,是清词复兴在一个方面的重要表现。像“秋水轩唱和”、“《乐府补题》唱和”、“红桥唱和”等,对宣扬词风、推动创作起到了特殊作用,参与者也在唱和中发出各自的声音,展示并不断强化着自我的形象。顾贞观曾经描述清初唱和盛况:“国初辇毂诸公,尊前酒边,借长短句以吐其胸中。……香严、倦圃,领袖一时。唯时戴笠故交,担簦才子,并与燕游之席,各传酬和之篇。而吴越操觚家,闻风竞起,选者作者,妍媸杂陈。渔洋之数载广陵,实为斯道总持。二三同学,功亦难泯。”(18)其效果就是“一唱百和,未几成风”。(19)清初的唱和确实产生了大批经典之作,如王士禛官扬州司理时,所作《浣溪沙》诸篇,和者甚众,“绿杨城郭是扬州”句,至今脍炙人口。 与这种大型唱和有所不同的另外一类也很重要,即某一作家选取同时代的词篇,或同题,或次韵,加以回应。曹贞吉是清初词坛名家,其《珂雪词》也是唯一收入《四库全书》的别集。作为有创造力的作家,曹贞吉对唱和、次韵对象的选择应该是别具心思的。(20)朱彝尊康熙三、四年间客曹溶大同幕、康熙五年客山西布政王显祚幕,其间往游古迹,吊古伤今,是其词体创作的重要时期。曹贞吉敏锐地发现朱彝尊这些词作的价值,加以唱和,意味着将其视为词坛的典范来看待。检视晚清以来的选本,《百字令·度居庸关》、《消息·度雁门关》等,即为《箧中词》、《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所选录,可见后来的词史已予确认。曹贞吉的唱和次韵之作,也出手不凡,得到同时词坛大家的肯定,王士禛评其《消息·和锡鬯度雁门关》:“集中和锡鬯塞上诸作,皆有龙象蹴踏之势,朱十几不能坚其壁垒。”(2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