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论清词的经典化(1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 沙先一 张宏生 参加讨论

    其三,清词创作出现的一些新现象,不一定都能够进入经典化的层面。前文曾指出,清代咏物词题材更为开阔,体现了新的创作追求,最具代表者当推朱彝尊的《茶烟阁体物集》。宋代以来所形成的主要咏物传统是强调比兴寄托,可是,朱氏这部集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单纯的咏物之作,而不甚讲究所谓寄托。这种情形经常为学者所诟病。实际上,朱彝尊并非不知咏物和寄托的关系。后世以比兴寄托著称而自宋末以来湮没已久的《乐府补题》,就是朱彝尊携带进京并请人刊刻的。而且,朱彝尊《长亭怨慢·雁》也以比兴寄托手法,写尽亡国遗民的心声,深得后人称赞。合理的解释,就是朱彝尊以其强烈的创造精神,希望跳出前人的藩篱。前人以咏物而寄托,已经取得极大的成就,不易超越,朱氏就另辟蹊径,专门从咏物的角度去进行创造,如《春风袅娜·游丝》专咏游丝,穷形尽相,而又虚实相生,确实是佳构,应是朱彝尊对文学史的独特贡献之一。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批评有着浓厚的泛政治化倾向,特别是对于咏物之作,主流的看法往往是要求其有比兴寄托之意,如果不是,则就讥之为低格调或无格调。这种情形显然并不符合文学审美的多样性要求。文学本来就有多元的价值,经典的建立也有待于新的体认。但是,这类词作能否进入经典化的层面,目前还存有争议,需要时间的进一步考验。
    其四,文学的物质材料也影响着清词的经典化。清词别集的刊刻整理,在清词经典化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作用。雍乾词坛之所以大量次韵唱和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之作,就与他们的词集在顺康、雍乾年间多次刊刻有密切关系。据吴熊和等《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见存书目》初步统计,清代经典词人的词集往往刊刻次数较多,如朱彝尊词有清刻本21种、民国刊本7种;陈维崧词有清刻本13种、民国刊本6种;纳兰性德词有清刻本24种、民国刊本10种;顾贞观词有清刻本18种、民国刊本3种;曹贞吉词有清刻本10种、民国刊本2种;厉鹗词有清刻本16种、民国刊本6种;张惠言词有清刻本8种、民国刊本3种;蒋春霖词有清刻本10种、民国刊本8种。可以说,词集的刊刻是清词经典化的物质基础。
    其五,清词经典化存在着经典词家确立与典律词作认同不相平衡的现象,即对清代哪些词人堪称经典词家有大致相似的看法,而对清词经典作品的体认则存有较大的出入。通过对清词批评文献的综合考察,我们发现清代乃至民国的清词批评家,对清代经典词家有大致相同的体认。朱祖谋讨论清词,有《词莂》、《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清词坛点将录》等著作,《词莂》所录15人,其中14人见于《箧中词》;《望江南》所评29家中,有26家见于《箧中词》;《清词坛点将录》天罡星36人,有28人见于《箧中词》。陈乃乾《清名家词》凡100家,见于《箧中词》者73家。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共选录词人66家,其中光宣以前词人48家,见于《箧中词》者41家。但是,清词中哪些作品可视为典律性的名作,诸人看法却很不统一。前此曾指出词话中被反复阐释的清词作品比较少,选本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另外,还可将《箧中词》与《词则》相比较,两选的编纂时间和所收词人词作的上下时限大致相同,《词则》选录201人1246首,《箧中词》376人1075首,所收词家相同者69人,但词作相同者仅95首,也体现了这种不相平衡的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