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暴雨。《老子》:“骤雨不终日。”宋秦观《满庭芳·咏茶》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明无名氏《白兔记·访友》:“百花逢骤雨,万木怕深秋。 我们从时间的久暂性来看,“骤雨”持续的时间是不会太长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柳永用“骤雨”来暗示恋人之间不能长时间牵连不分。“骤雨”停歇了,彼此该分手了,两人该分道了,虽然彼此心中系着千千结。兹再举唐诗数例:李白《草书歌行》:“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枯藤劲铁愧三舍,骤雨寒猿惊一时。”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李端《幽居作》:“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杨凝《晚夏逢友人》:“骤雨才沾地,阴云不遍天。”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裴说《汉南邮亭》:“骤雨拖山过,微风拂面生。”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三句写饯别时的缠绵悱恻的心情,但用语平淡而委婉,写出离别之人欲饮无绪,欲留不能的情状。其中“都门”、“帐饮”都是用于写离别场所或离别情事的,而“无绪”,“留恋”则直接写心情。写船家催促上道,却言“兰舟催发”,既写出了作者和情人间的深情,也写出了彼此间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景。这样直接与间接结合,具体与抽象交融,真实而感人,水到而渠成。一切景物皆为情而设,一往深情皆借景物而发抒。 “都门”:说法不一。其一,指京都城门。《汉书·王莽传下》:“兵从宣平城门入,民间所谓都门也。”颜师古注:“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唐韩愈《丰陵行》:“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其二,都中里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元皇帝时,廷尉张闿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群小患之。”其三,借指京都。元揭傒斯《送宋少府之官长洲》:“白发长洲尉,都门万里船。”清顾炎武《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王生是故人。”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忽有崔元素者,投一刺, 刘接见。询其邦族,曰:‘山东临胊秀才也,游都门二十年矣。’”这里当指北宋都城汴京城门。 又,沈约《愍涂赋》:“彼长路之多端,伊客心之无绪。”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吴均《寿阳还与亲故别》:“故人来送别,帐酒临行阡。” 兹再举唐诗数例:韦应物《山人东游》:“送君都门野,饮我林中樽。”韦应物《送宣城路录事》:“都门且尽醉,此别数年期。”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韩愈《送陆畅归江南》:“感慨都门别,丈夫酒方醺。”温庭筠《与友人别》:“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 “帐饮”:谓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晋书·石崇传》:“出为征虏将军……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 兹再举唐诗数例: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临御沟而帐饮,就离亭而出宿。” 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王维《观别者》:“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徐坚《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出郊开帐饮,寅饯盛离章。” 兰舟:即“木兰舟”,兰木做的船,用为小舟的美称,也是离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唐许浑《重游练湖怀旧》:“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宋李清照《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清龚自珍《过扬州》:“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 写送别诗的诗人们,似乎特别钟情于“木兰”,兹再举唐诗数例:冷朝阳《送红线》:“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张籍《寄远曲》:“兰舟桂楫常渡江,无因重寄双琼珰。”杜牧《陵阳送客》:“兰舟倚行棹,桂酒掩余樽。”许浑《重别》:“泪沿红粉湿罗巾,重系兰舟劝酒频。”齐己《送王处士游蜀》:“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韩翃《兖州送李明府使苏州便赴告期》:“枫树林中经楚雨,木兰舟上蹋江潮。”独孤及《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夹郎木兰舟,送郎千里行。”权德舆《杂言同用离骚体送张评事襄阳觐省》:“君之去兮不可留,五彩裳兮木兰舟。”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应念散郎千里外,去年今夜醉兰舟。”刘绮庄《扬州送人》:“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李洞《送醉画王处士》:“几年乘兴住南吴,狂醉兰舟夜落湖。”齐己《送李评事往宜春》:“兰舟西去是通津,名郡贤侯下礼频。”齐己《送人往长沙》:“好听鹧鸪啼雨处,木兰舟晚泊春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