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同胞,两样情怀——《洪堡兄弟:时代的双星》编辑手记
书名:《洪堡兄弟:时代的双星》 作者:[德]曼弗雷德·盖耶尔 译者:赵蕾莲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书号:978-7-5316-8701-6 定价:58.00 一奶同胞,两样情怀 ——《洪堡兄弟:时代的双星》编辑手记 文\ 宋舒白 知道洪堡兄弟是从认识赵蕾莲教授开始的。当时正好手头有一本书要请赵教授翻译,可她那时候正以洪堡学者的身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提供资助)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所以拿到这本书的版权后,请赵老师翻译,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更何况我同赵老师已经有多次合作呢。 洪堡兄弟:哥哥,威廉·冯·洪堡(1767—1835),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1767—1859),这对活跃在18—19世纪普鲁士文化和自然科学舞台上的一奶同胞,是歌德、贝多芬、康德、席勒、黑格尔同时代的人。兄弟两人性格迥异,哥哥内向,弟弟外向;但兄弟两人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持,各自成就:哥哥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人、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弟弟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们是一奶同胞,为什么却性格迥异?他们在事业上走了两个不同的路径,为什么却殊途同归,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们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如何?从编辑这本书开始,就一直被兄弟俩的灵魂牵引,使我的精神徜徉在18—19世纪的思想、自然和高贵中。 作者曼弗雷德·盖耶尔用十章的篇幅,充分利用洪堡兄弟的日记等历史资料,翔实地考证了洪堡兄弟的一生。本书亮点实在太多,主要梳理出三大方面: 贵族出身,教育精良。洪堡兄弟出身贵族,父亲很早过世,他们是在母亲和家庭教师的严格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兄弟俩从小就有了不同的兴趣,哥哥威廉从小精通希腊、拉丁语,热爱古典文学;弟弟亚历山大热爱自然,从小就对昆虫、植物、矿物感兴趣,正如哥哥所说:“我们从童年起,就像两个相对的极一样彼此分离,尽管我们始终彼此相爱,甚至彼此亲密。”兄弟俩先后上了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同,从此走上不同方向。但兄弟俩都精读过康德的哲学著作,并深受其哲学思想的启蒙。在大学生活时期,哥哥威廉越来越热衷于“思想”领域,关注内心世界,关注思想、精神力量、情感和感受。他认为“唯有思想是人内心中留存的,唯有思想值得人生去忙碌”。他早期的著作《论国家的作用》的一版再版,其主题贯穿着最大限度地限制国家的作用,在这本著作里,处处可以看到与康德观点的近似或一致性;弟弟亚历山大却越来越关注自然领域,在大学时期进行的莱茵河畔自然历史之旅,就为20岁的他勾勒出了整个人生的草图。他把全部的心思集中在自然的力量上。 注重社交,朋友高端。在19世纪的德国,虽然还处在封建割据的状态下,但在人文精神领域,却宛若雄鸡破晓,沐浴着清新不灭的柔和之光——那是个歌德哺育的德国。这些伟大、高贵的大家们用他们的著作和做人的态度,引领德国的精神世界。兄弟俩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走入社交圈的。当时威廉18岁、亚历山大16岁,两人进入“柏林启蒙思想家”的圈子,结识了20多位核心人物,并参加了“阅读协会”,后来两人同席勒和歌德相识组成“四人联盟”,并成为终生朋友。他们四人在思想上互有启发,相得异彰,成为德国文化史上的佳话。由于有席勒和歌德这样的朋友,对两个人的发展起了很重大的作用。 心心相印,各自成就。亚历山大用5年时间走遍了西欧、北亚和南、北美洲,在两半球进行了9000英里的远洋考察。所到之处,高山大川无不登临,奇花异草无不采集。从他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他高超的洞察力,也看到了他独有的自然力和人的智力的完美结合。考察结束后,他花费了30年时间,写了34卷本的考察著作《1799—1804年新大陆热带区域旅行记》。在1858年夏天,快90岁的亚历山大·冯·洪堡完成他的著作的最后一卷《宇宙》。《宇宙》共计5卷,第5卷于洪氏逝世后出版。 而此时的威廉正在罗马当外交官,为国家的外事活动忙碌。亚历山大结束考查后在法国(他在法国生活了近20年),从事着科学研究工作。兄弟两人见面很少,但却彼此牵挂,相互帮助,威廉为弟弟法语著作《关于植物地理学的论述》的德语翻译提供帮助,并把这部著作敬献给了歌德;弟弟也把他考察时搜集的“美洲语言”资料带给哥哥,还把在法国参加的重大活动写信告诉哥哥,比如他参加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一世)1804年12月2日称帝活动等等。当两人陆续回国后,哥哥致力教育改革,然后是筹建柏林大学(后来为纪念兄弟两人的成就,改名洪堡大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弟弟也起草一份科学组织规划,诸如柏林建立第一个天文台、第一个化学机构、第一个植物园、第一所研究超越数学的学校等方案,以及他刚到柏林,就定期参加柏林科学院的会议等等。 1830年8月3日,威廉·弗里德里希三世寿辰,博物馆隆重开馆。国王借此机会,授予威廉·冯·洪堡普鲁士最高的嘉奖——黑鹰勋章;为了纪念亚历山大的成就,许多事物用他的名姓命名,诸如:洪堡海流(大西洋)、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等等。兄弟两人都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可谓殊途同归,成为人类精神史上的奇迹。 最后,哥哥死在了弟弟的怀抱;亚历山大,也在90岁时安详地离开他热爱的世界。现在,在洪堡大学大门两侧矗立着兄弟两人的塑像——左边是威廉,右边是亚历山大。洪堡兄弟的贡献是开创性的。人们将永远记住他们,兄弟俩的灵魂也一定会同那些高贵的灵魂做伴。 作为编辑,能在第一时间触及传主的思想盛宴,完成一次精神之旅,见证那个时代两位奇才的生活、工作、成就,实属幸事。 2016.5.10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