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先猜猜是谁写的?答案是现代文学家沈从文当年写给他的恋人张兆和的信中的一句话。至今读来,仍有种温馨备至的感觉。 说起名人家书,从影响深远的《颜氏家训》、《朱氏家训》,到后来的《曾国藩家书》、《 左宗棠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的《傅雷家书》、《从文家书》等,可谓源远流长,由来久矣。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真是再生动不过。这些家书不仅滋润了一个家庭的成长,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洁白的纪念碑”。 品读名人家书,我们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所折服。读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你会发现先生柔情、可亲的一面。读闻一多留美期间的家书,你会明显感到落后国家的公民在他国受到的歧视和屈辱。读巴金、肖珊及沈从文、张兆和家书,你会明白命运如何将崇敬和爱慕连在一起,让有情人饱经岁月风雨、人世沧桑,而终身不悔。家书无疑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最佳缩影。 在许多人眼里,柳亚子先生是一个诗人,写的家书一定会充溢着诗性的浪漫气息。其实不然。譬如他写给儿子柳无忌的家信:“我礼拜三寄的四本帖,礼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礼拜五、礼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张,你都收到吗?觉得太多了缠不清,有些讨厌吗?如果讨厌,不妨来信告诉我。仍旧接到你一信,再发一信,好吗?这几天冷吗?热吗?吃的东西快完吗?有人来过吗?身体好吗?功课不吃力吗?望你告诉我。”一个因舐犊情深而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翻译家傅雷1954年到1966年写给长子傅聪的书信。该书自1981年出版到现在,已经增订了五版,发行数已超过100万册,至今畅销势头不减。之所以出版者一版再版,是因为这本家书并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语)从衣食住行到恋爱婚姻,从言谈举止到为人处事,殷殷关切之情令人感动。“做一个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正是这些书信,使傅聪由一名年轻音乐学子成长为一位蜚声乐坛的演奏大家。这样的文字永远值得为人父母者学习借鉴,研读品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