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莫笑,关于马桶阅读,有些厕海拾贝和不伟大发现,实在不忍“蒙被放气———独吞”,用网上拎壶冲同志的话说,愿意与君“开门大便———分享。”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看其厕所;判断一个人品位的高低,观其在马桶上的作为。厕所的发展史,折射着文明的进程;马桶上的作为,影响着马桶下的人生 。 我发现,罗丹的“思想者”雕像,是标准的蹲马桶的姿势。生物学家说,身体弯曲、充满张力时,精力最集中,是最有利于思考的姿势;而高枕无忧的肢体舒展,容易发困,容易生闲事。 所以,载入史册的文明,大多酝酿、诞生在马桶上。西晋年间的左思,不好交游爱蹲马桶,旁边放着纸笔书,其“洛阳纸贵”的《三都赋》,就是他在马桶上憋了十年才憋出来的。欧阳修称自己读书构思,大多在枕上、马上、厕上的“三上”,别的甭说,其《醉翁亭记》的开头:“环滁皆山也,”不在马桶上蹲个十天半月的,能出来这样的绝句吗? 我发现,大人物往往便秘,或者说,便秘者有可能成为大人物。比如,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法国的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波拿巴、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印度的圣雄甘地、宋代的大改革家王安石、中国现代伟人毛泽东,等等,都是有名的便秘患者。便秘者蹲马桶的时间长,由之而来的马桶阅读和马桶思考,使其知识面广,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和深刻,加之便秘的痛苦,表情比较严肃,给人城府很深、忧国忧民的样子,故便秘者成为大人物的概率要比非便秘者大得多。 由此,我发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一定要因地、因人、因时制宜。抛弃了时空意识的读书,无论你怎么把书中的人物、故事背得滚瓜烂熟,哪怕是倒背如流,也还是不懂读书的真意,也还是进入不了读书的最高境界。一定要情景交融,便秘的时候,拉的是干货,读也要读干货,它费劲、费时、劳神;拉稀的时候,读琼瑶、读金庸、读冯小刚之类一个小鸡放一缸水、半缸醋的水货,文化快餐和跑肚拉稀,特和谐匹配,“哗”一下完事儿,味道好极了,感觉好极了。 由此,我发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不平衡的关键原因,那就是厕所文明舒适的程度。国家、地区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的较量。提高人的素质关键在“慎独”,慎独的重要时空是厕所。厕所是个隐秘的空间,严守一便是悄悄坐在马桶上写:“刚才我在开会”的。远的说,中世纪的法国皇宫里擦屁股还用一根从屋顶上吊下来的粗麻绳。皇上用完了皇后用,皇后用完了宠臣用,常年不换。欧洲中世纪的野蛮与黑暗与此不无关系;近的说,合伙或独卫的人们,一家人和芳邻在外拎着裤子排队,容不得你慎独;底层市民居住区的公共厕所,小便池结着厚厚的尿垢,在阳光的曝晒下发出沁人心脾的骚味;农村乡下的茅房,蹲坑里浮黄泛绿,一陀陀、一滩滩,池斜尿流急,坑深粪落迟,集中精力计算的,是屁股腾挪的时机,稍有失误,就要付出溅一腚黄汤的代价,哪有心情读书和思考问题?看人家日本,马桶干净到可以在里面舀水喝;前些年我参观一个域外的厕所,环境优美到社会名流争先到这里举办婚礼;现代市民上层居所的主客双卫甚至三卫,其实都是主人们慎独和读书用的,现代人的家里有几个客人?建议落后地区的决策者,缩小差距,提高居民素质,从提升厕所水平开始。厕事关天啊! 最时尚的装饰观念认为,卫生间是整套居室的重中之重,地位甚至胜过卧室和客厅。马桶也越来越高级,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环绕着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个性化设计,舒服到极致。坐在这么舒适的马桶上的人们,不应该荒废时光,不要忘记第一只抽水马桶的发明者哈林顿,他的功绩不亚于瓦特、爱迪生和盖茨。他的厕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读书方式和思考场所,比工业革命更与人们的生活贴心贴肉。 由此,我发现了拉动图书市场的支点和开发图书选题的重点。图书市场激烈争夺的落脚点是争夺读者的阅读时间。没有人不蹲马桶,那么马桶读物便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外已走到前面,德国的出版社把海因里希·海涅和克里斯蒂安·莫根施特恩的诗歌和侦探小说印成手纸书,美国的出版社出版了专供“马桶阅读”的轻便、防水型书籍。涉及商业机密,恕不细讲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