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这一讲话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建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供了指南。为什么这么说呢?至少有两点根据:一是讲话的内容为文艺理论推进有许多新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二是在今年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号召。他说:“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然包括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因为这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21世纪”,一是“中国的”,一是“马克思主义”。“21世纪”指的是时代特性,“中国的”指的是民族特性,“马克思主义”则是其本质属性。这三个关键词与“文艺学”结合起来,就决定它必将形成一个新的文论形态。这种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同以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我认为,从联系上讲,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发展;从区别上讲,前者对后者是一种理论范式上的转型。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大体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引进、介绍、传播和扩散影响的阶段;二是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逐步结合的阶段;三是持续丰富这种结合并不断增加自身特点的阶段。总体上讲,这些都可看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文论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和文艺实践的发展,随着理论自信的增强和现实需求的迫切,不能不看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需要由“中国化”向“中国的”转变的拐点。套用经济学上的一个说法,那就是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得从“中国制造”向进入“中国创造”阶段的转化。 瞻望文艺理论前景,要推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不能不对未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提法、主张和界定上都赋予新的内涵。面对此种语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文艺理论界理应跟上步伐,相应地提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任务。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讲话已经昭示我们:到了新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该实现一次理论形态上的转型和升级。我们不仅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结合,而且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论创造,有真正属于我们“中国的”东西。这里“中国化”与“中国的”虽一字之差,但它在理论层次上、在创造性的含量上是不同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一次新的飞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