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冯骥才:守护传统文化之根(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不懂得、不热爱、不敬畏,谈何保护
    早在2000年的一次民俗学论坛上,冯骥才面对高校学子们的高谈阔论就唱过一次反调:“你们就像医生一样,你们的病人都快死了,你们还在谈理论。你们的首要任务是把你们的书桌搬到田野里去!”
    在冯骥才看来,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既是责任和情怀,又是技术和学术问题,制度不健全、人才匮乏是目前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些年来,冯骥才既动嘴又动腿,在不断高声呼吁的同时,和一批热心的学者、学生和志愿者一起,到民间去抢救我们大地上那些处于险境的文化。
    2014年,冯骥才编著的《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连续斩获“美国印制大奖”班尼金奖、“香港印制大奖”全场冠军以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最佳作品奖”等,让中国民间艺术再次为世界所瞩目。然而,这绚丽的花朵是开在地毯式的搜索和研究之上——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冯骥才一直致力于木版年画的保护和抢救。目前,中国木版年画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几年的时间里,冯骥才和他的同行们为木版年画做了完整的档案,多学科的学者和在校学生参与进来,“历史学的、社会学的、民俗学的、美学的,联合起来,跨学科研究”。他说:“一个年画产地,它的历史、风俗、生产,艺术源流、代表作品、作品分类,工艺材料、工具材料、制作流程,相关的画诀、口诀、民间故事、传说……都要了解。同时,注重整理传承人口述史,它对‘非遗’保护至关重要,因为‘非遗’的一大部分遗产是动态地保留在传承人的记忆里面,只有口述的方式才能把那些不确定的、无形的东西变成确定的、文字的东西,可以流下去的东西。”
    做了如此充足的准备,冯骥才觉得木版年画申遗“应该没有问题”,让他着急的是皮影和唐卡艺术。“皮影是最古老的电影,跟我们的地方戏也有结合,各地方还不一样,再不抢救,估计再过十年就没有了,但是现在没有专家跟进。而唐卡,实在太伟大了,太精美了,无论如何要把唐卡保护下来。我们先做了一次档案,但是做得不好,继续做,大概3年能做完。还有口头文学和蓝印花布,口头文学我们已经整理出了9亿字,正在研究编制总目,这是过去没有的。蓝印花布对百姓生活非常重要,光图案就超过一万种,所以我觉得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太伟大了,应该很好地整理,科学有序地研究并向社会介绍。”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些项目缺少热爱它们、研究它们的专家。”冯骥才说:“比如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项目,我个人估计85%以上是没有人去研究的。这跟日本和韩国不一样。他们的每一项文化遗产,都有专门的人在研究,每一件东西都要做研究、建档案,甚至要出版专门的杂志。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愿意为文化去担当的人极其有限,看着热闹,资金投入也很大,但是这些钱去哪儿了?很多时候是成了门面,跟艺人、跟文化没有关系。”
    让冯骥才感到不满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还在为“谁的责任,谁的利益”而争论不休,“如果你不懂得、不热爱、不敬畏文化,谈何保护文化?你对它有感情以后,它的事儿就是你的事儿,就跟自己家里的事儿一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