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闽:为什么要去追寻——《阿莹失踪的那个夜晚》创作谈
我很怕写创作谈,《小说选刊》的编辑李昌鹏先生嘱我写篇关于《阿莹失踪的那个夜晚》的文字,我就十分紧张,不知道写什么好,因为要表达的,都在小说里了。但我还是想到了一个忧伤的年轻人。 前两年,在去杭州的高铁上,我旁边坐一个年轻人,穿着打扮朴实无华,那张脸也很普通,放在任何场合都会被淹没,没有人注意的那种。但我注意到了他的眼睛,忧伤而又坚定。 由于职业习惯,他引起了我的好奇,他是谁,做什么工作的,去杭州干什么?于是,我和他攀谈起来。开始他有点警惕,仿佛我是骗子,这个世界的确让人没有安全感。我用一些诚恳的话语打消他的顾虑,他才和我说了一些话,释解了我心中的疑惑。 他告诉我,他是个汽车修理工,在上海打工,甘肃天水人。他去杭州是去寻找一个姑娘,那姑娘是他女朋友,和他相处两年了。半年前,姑娘不辞而别,不知所踪,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她。昨天,听姑娘的一个姐妹说,她可能在杭州,有人看到了她,他就赶往杭州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我问他,你是不是对她不好,她才离开的?他说,不是,我们一直很好,她比我大几岁,对我很关心的,我还准备带她回老家见父母呢,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离开。我又问他,要是在杭州找不到她,你还会继续找下去吗?他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脸扭向车窗,我看不到他的眼睛,但是我想那双眼里有泪光。我也没有再和他说话。上海到杭州,一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后,他就消失在人流之中,我们没有说再见,只是相互善意的笑笑,我希望他找到心爱的姑娘。 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忘却的年代,不要说半年,也许分开不到半月,就淡忘了。我们很难静静地回味一次相遇,一段短暂的感情,也难得珍视,更不用说去追寻。我不知道那年轻人最终有没有找到心上人,两年多过去了,或许他已经停止寻找,也许还在寻找。他的故事,就是我写作《阿莹失踪的那个夜晚》这部中篇小说的由头。 阿莹的失踪,让小说中的“我”伤感,他不停地寻找阿莹。而作为写作者的我,设置了阿莹多种失踪的可能,虚构了多个和阿莹有关系的人物,展开了一系列故事,当然,说是虚构,也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情。阿莹是自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上海,在另外一个地方活着,还是被害,生命消逝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小说里没有交代,我想让读者一起来分析,一起来想象,阿莹到底去了那里。这种分析或许很累人,也很危险,它会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要和“我”一样付出情感,而付出情感是最让人痛苦的事情。 真实的情感和欲望好像没有什么关系,欲望来得快也去得快,情感会长久些,甚至保留一生。让我哀伤的是,尘世的美好情感渐渐地成了稀罕的东西,一不留神就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许多信誓旦旦都变成了可笑可叹的即兴台词,所有人都有可能转瞬之间反目为仇,相互伤害。常常,我会像一个傻瓜,自言自语道:“这个世界会变好吗?”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追问。不过,我相信世间还是有有情有义的人,像我在去杭州的高铁上遇见的那个年轻人,像小说中的“我”那样,怀着一颗良善美好的心灵,追寻他的所爱,尽管生活是如此的不堪。每个人的生活都在继续,都得经历自己想象不到的事情,但心存美好去面对一切,总归是对的。 多年来,很多朋友或熟悉的人消失,或失去联系,或永诀,而我们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冷漠,习惯了让时间埋葬一切,更多的是选择遗忘,而不是追寻。我想,写《阿莹失踪的那个夜晚》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种启示,我该如何去对待爱我的和我爱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