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黄国荣:人生与金字招牌一起闪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黄国荣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新华书店成立于1937年,今年迎来了80岁生日。几十年来,新华书店售书无数,却没有一部正面表现新华书店人的文学作品问世。本书作者王钧在新华书店工作20多年,对新华书店有着深切的认知和深厚的感情,他潜心多年写就这部正面表现新华书店人工作、生活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以严立新、曾琬珍为代表的两三代新华书店人,热爱图书发行事业,为新华书店的健康发展呕心沥血的奋斗生涯,以及他们与跌宕起伏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历程。
    本书时间跨度大而脉络清晰,人物众多而形象鲜活,故事生动而细节丰实,新华书店的“庐山真面目”尽现眼前。其中围绕一部神秘善本古籍引发数个命案的情节,如一条埋在暗处而闪闪发光的珠链,既令人好奇牵挂,又令人为其宿命唏嘘不已。
    今年是新华书店建店80周年,镇江市新华书店原经理王钧耗时四年三易其稿,为自己的节日奉上了一份裹着半生心血和一片真诚的厚礼——《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阅读这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我的心情是别样的,感受也是别样的。说别样,作品写的是几代新华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生活,新华人是出版业编、印、发三大领域的发行主力军,我在出版社干了8年发行工作,新华书店的朋友遍布全国,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有着许多终生难忘的同甘共苦的经历;另外我跟王钧不只是业界朋友,还是同乡,宜兴原隶属镇江地区。有了这两层关系,与其说我在读这部作品,不如说我与他在一起回忆往事,其中的酸甜苦辣,荣辱成败,一般读者难以像我这样产生共鸣。
    “新华书店”是块金字招牌。小说主人公严立新对门市领货兼仓库管理的郑家柱如是说:“我们新华书店的人走到哪里,别人都会很尊重的,我们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企业,毛主席专门给哪个商店题写过店招?绝无仅有!”确实如此,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三次为新华书店写店招。现在全国新华书店用的店招就是1948年毛主席第三次在西柏坡题写的。这是其一,更主要的是80年来,新华人为这块招牌创造了辉煌业绩。小说中严立新经理在教育副经理左阳英时说:“你知道吗?文化局领导在评价书店时说了三点:书店的工作作风最端正,书店的工作人员最敬业,书店的工作环境最纯洁。”“书店不是一般的商业企业,在要利润效益的同时也要社会形象,大的形象是新华书店整体对外形象,小的形象就是每个职工的形象。”80年来,他们用雄辩的事实证明:没有哪个发行渠道能有新华书店覆盖这么广阔深入的渠道,也没有哪个渠道能有新华书店所具备的可靠服务与经营信誉,以及在全国有这么大的发行数量与业绩。
    《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以宜州市新华书店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为框架,以平实的叙述和饱满的深情讴歌了几代人为新华书店的辉煌艰苦创业、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谱写了一曲平凡中见崇高、平淡中显品格的人生之歌,塑造了以严立新为首的一批新华人可歌可泣的形象。
    平凡·不朽
    作品以上世纪50年代艰苦创业、六七十年代“文革”“左倾”干扰、80年代改革开放和90年代至新世纪体制改革的四个阶段展开。这里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没有惊心动魄、跌宕曲折的离奇故事,只有一个地级市新华书店一群平常人的平凡工作与平凡生活。但是,犹如莎士比亚所言:“有一类卑微的工作是用艰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着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平凡工作与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平凡,以至不朽与伟大。
    小说以严立新、张光明、吴天佑、温江贤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华人的命运为书写主体,捎带着写了严立新父亲老严头、夏成侯、宋经理、郑家柱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书业人和曾琬珍、常潮平、夏子渊、张道远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华人。书店的命运自然与国家的命运同步,尤其是新华书店,比社会其他行业跟国家的政治形势要更加紧密。严立新这一代人进入新华书店就赶上了“大跃进”的尾巴,接着就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严立新饿得患浮肿病,走路都显出困难。但他们仍没忘自己的职责,自带干粮,骑着自行车拉着书,分头深入农村、水利工地流动售书。
    严立新、曾琬珍这些中层领导天天早晨提早一小时到门市,下门板,打扫橱窗、清洁店堂,整理书架,把店当自己家,这种作风成了书店的传统。
    工作·使命
    有人说中华民族是最爱读书的民族,有人则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不爱读书的民族,观点截然对立。也有人说,越是中央强调提倡的事情,越说明这事情存在严重的问题;上下都抓全民阅读,恰恰说明全民阅读有很大的问题。我国读书的风气不是太浓是不争的现实,全民阅读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上下这么号召,这么发动,但公布的最新第十三次国民阅读调查,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仍为58.4%,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
    过去就更不用说了,“文革”之前我国文盲占人口比例居世界前列,“十年动乱”我国进入了“文化沙漠”“书荒”“不读书”和“无书可读”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当时作为全国独家搞图书发行的新华书店,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可想而知。再加上意识形态里长期被“左”的倾向干扰,社会与民众对书都不感兴趣,何况对卖书的新华书店呢。
    新华书店的老一代却都以新华人为骄傲。吴天佑带着青年小苏一起去农场流动售书,小苏情绪不高,感觉不如跟父母一起搞电力。吴天佑跟他说:“新华书店有新华书店的好!在外面人家听说你是新华书店的都敬你三分。孟湾电厂再厉害也请不动毛主席题词吧?到新华书店就是新华书店的人,时间长了撵你走你都不会走。” 吴天佑这话不是唱高调,是他发自内心地以新华人为荣,以新华人为自豪。
    严立新父亲老严头解放前就与人合伙办文友书局,严立新14岁到文友书局当学徒,公私合营进了宜州市新华书店。他父亲告诉他这是一条“文以载道,肆以载文”的人生道路。
    新华书店的人都自觉地以文化人自居,他们不只卖书,而且读书、爱书、藏书。他们绝不把卖书只当作一项商业工作,他们自觉地把卖书当成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作继承、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一项事业来做,当作一项神圣的文化使命来完成。无论是老一辈的严老头、夏成侯,还是第二代的张光明、杨又龙,还是第三代的夏子渊,他们都嗜书如命。夏成侯在“文革”“破四旧”中,从废品收购站把就要被化浆的《古今人物通考》《姫子》和靖本《红楼梦》这些珍贵的古典书籍抢救出来,珍藏起来,谁料竟引来一场灾难。围绕保护珍藏这套靖本《红楼梦》,多少人费尽心机,经受波折,演绎出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
    尽管有些人对新华书店不以为然,但作为新华人他们却都希望儿女继承父业。张光明为让儿子张道远进书店接班,愿以58岁提前退休为条件;温江贤在新华书店似乎一辈子不得志,但他仍把女儿温思芸送进新华书店。夏成侯与儿子夏子渊、郑家柱与女儿郑兴虞都是两代人同时在新华书店从业。
    新华书店沾金字招牌和文化阵地的光,门市都设在城市的闹市街口,有很好的市口与门面。但这些房产都属当地的房管局所有,新华书店一直是租赁经营。严立新早就渴望书店拥有自己的房产,当经理后,千方百计积累资金,下决心建了图书大楼。为了不让这百年大计的工程沾上污秽,他对管工程项目的侄女婿左阳英格外警惕,时时敲警钟,处处严把关,当发现左阳英确实不称职后,严立新毫不犹豫果断处理,将其调离新华书店。
    服务·竞争
    出版发行行业,无论它是过去的事业单位,还是现今的企业机制,其实一直是服务行业。出版行业服务的对象一端是作者,另一端是读者,出版发行者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从源头说,作者编撰的书稿,假若没有出版者进行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制成书,再由书店将其公开发行销售,那么再好再有价值的书稿也只能供作者自己保存、使用或欣赏;从下游说,假若出版发行者不将作者的书稿出版成书并公开发行销售,那么广大读者就不可能寻找到自己急需的知识,也没有可供阅读欣赏、陶冶性情、娱乐身心的图书可享受。换句话说,出版行业离开了为作者与读者的两端服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出版社与书店形式上在从事经营图书的商业活动,实际上是在为作者与读者服务。出版社视作者为上帝,书店视读者为上帝。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他们请名人到宜州新华书店搞签名售书和读者见面活动,这是直接为作者与读者服务最典型也最有效的服务方式。
    说传统也好,说理念也罢,在为读者服务这一点上,出版发行行业里所有单位或企业,都无法与新华书店相比。如今网上购书送货上门,当代人感到十分便利,其实送书上门、送货上门这种服务,新华书店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干了。小说中上海来的新店员小苏说:“我爸说我书读得少,进书店就跟图书挨得近些,找指挥部把我弄到你们新华书店了,结果一年到头在乡下转。”他感到挺委屈。确实如此,过去全国新华书店3000家,有2000多家是县基层店,下农村、厂矿、工地、学校、部队流动售书是新华书店的基本业务之一,除了新华书店还有谁家能做这种服务?
    几十年来,新华书店还承担了一项别人无法替代的任务:发行中小学课本。有人说,中小学教材是新华书店的“铁饭碗”“生命线”。这么说没错,有50万以上人口的县,县新华书店靠教材发行日子可以过得不错。但发教材并不这么简单容易。一个县的中小学不只在县城,人口高涨的年代,村村都有小学,教材从征订、统计、确定订数(课本不同教辅,一个学校不能漏,一个学生也不能少,当然也不能多),再到收货,再发行送货到每一个学校,这是多大的工作量!而且订货确定后,还有开学前突然更换教材的情况,这需要做多少深入细致的工作。小说中写到,宜州市新华书店一到发行课本的季节,全店像搞会战一样,忙得人手打不开点。他们发行春季课本,临开学前两周教育局要求换教材,有一种课本到晚了,教育局领导很恼火,要新华书店领导当面去把情况说清楚。连教育局普教科都承认是因为临时换教材造成,责任在他们。但严立新还是亲自去向教育局领导做了检讨和道歉,他说:“是我们新华书店的责任,我们决不含糊!市委市政府可以随便怎么批评、处罚,我们不光向教育局道歉,还应该向全市人民道歉!”
    出版发行界改革开放,实行多种发行渠道、多种经销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减少中间环节的方针,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所引发的冲击,新华书店首当其冲。这一改革引进的是市场竞争机制,服务中又加了竞争,有着几十年经营经验的新华书店自然不能置身局外,必须勇立市场竞争的前沿潮头。小说中新华书店第三代人的杰出代表,宜州新华书店批销中心经理常潮平,可说是发行体制改革所催生出的人物,他在面对民营渠道的冲击时,带领自己的队伍抢占了先机,赢得了战绩,充分显示了新华人并不输于民营业者的才干。
    读完《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我作为出版社的老发行员,对新华人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内心对那些为图书发行事业奉献了一生心血和精力的战友充满了真诚的敬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