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在研究中国林业国情时认识到森林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最重要的国民财富。保护森林、增加林木蓄积量,就等于增加国民财富。为此,我提出了“让天然林休养生息50年”,“中国有可能从‘森林赤字国’较变为‘森林盈余国’;从黑色发展模式转向绿色发展模式,从而根本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选择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之路。”胡鞍钢:《让天然林休养生息50年:从森林赤字到森林盈余的重大战略转变》,载《国情报告》(2002年10月27日),2002(93)。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对此文作了批示。这一思想也是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的启发,同时也受到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重大成果所提出的“三生态”原则(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重要启示。 2005年我们在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背景研究中,建议中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参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王亚华执笔:《国情与发展》,17、187~189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建立“两型社会”的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得到采纳,但还是沿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法。 2010年我们在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研究中,专门区分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再次建议“十二五”规划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增加绿色发展指标,使之成为首部绿色发展规划。参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鄢一龙执笔:《中国:走向2015》,130~133、136、154~155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这一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采纳。这也表明,人的认识,不管是对国情的认识,还是对国策的思考,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不完全性,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这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的反复循环过程,从而使得我们的认识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升华为绿色发展理念,使得中国国策从国外借鉴而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升华为自主创新的绿色发展战略。 我的写书方式是“行万里路”,行走中国大地,书写中国创新。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和国情、省情考察。本书第六章、第七章都是根据我实地调查研究报告与政策咨询报告编写而成的,是基于第一手访谈、第一手资料、第一手数据而形成的结论,同时也给予地方和企业创新绿色发展实践以具体指导。例如:2009年11月17日我应邀参加中共北京市委举办的建设“绿色北京”专家座谈会,由刘淇同志主持,吉林、牛有成等同志参加,我作了《创新绿色北京实践,率先实现绿色现代化》的发言,核心观点是北京虚心学习世界各大城市的成功经验,集成创新、综合创新、自主创新符合北京市情的世界级特大城市的绿色现代化。2010年3月6日北京公布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本市“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弘扬,宜居的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将北京初步建设成为生产清洁化、消费友好化、环境优美化、资源高效化的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的远景目标。又如,2009年9月、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先后三次到黑龙江农垦总局调研,与隋凤富(总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等同志多次深入交流,也回访了我四十多年前在北大荒务农的地方(北安管理局二龙山农场),先后写出了《北大荒之路(1947—2047):从落伍者到领先者》(2010年8月31日)、《再谈北大荒之路》(2011年8月29日),提出了构建世界一流绿色农业现代化企业集团的目标,核心是建立三大体系: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镇体系。这已经成为黑龙江农垦总局的共识,并制定了旨在绿色发展的五年规划,具体指导他们的绿色创新。北大荒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战略基地,还将是中国最大甚至世界最大的绿色安全食品产业基地,从60年前的“北大荒”到如今的“北大仓”,再到未来的“绿色北大仓”。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知灼见,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毛泽东再三告诫:“注重调查!反对瞎说!”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1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我的体会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知识创新来源;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建议权。正是这些中国大地上无数的绿色创新、绿色实践的光明面,大大超过并战胜那些肆意破坏生态、故意污染环境的阴暗面,才使得中国正在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