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想象西藏”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持续了很多世纪且遍及全球的有趣现象,即使在今日这个解构、祛魅的时代,它依然经久不衰,愈演愈烈。由于西藏在地理和文化上举世无双...
2011年时值辛亥百年,恰逢《四千年农夫》英文原版书出版百周年纪念。 自中国倡导"洋务运动"以来,这百年间食洋不化之辈甚多,而认真反思现代化历程中变迁成本的中国人甚少。由我...
5月15日,资中筠先生应杭州“通衡论坛”之邀,讲了“从文化制度看当代中国的启蒙”,并同与会者互动。关于这个话题,已发表过多篇文章,重复的内容从略。以下为讲话及互动的综...
无论从内部世界还是外部世界来看,中国缺失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现状令人担忧。从内部来看,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是执政者还是知识精英都无法解释自己的社会,对社会的发...
价值问题的强势回归 当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奇迹时,有人把中国看作一个经济动物;当这种经济奇迹与政党政治、宪政民主几无关系时,又有人把中国看成是政...
文化有无先进与落后之分?有人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点,无法比较谁优谁劣。这就是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无疑是否定了文化的发展,进而否定了人类历史的进...
文明是制度现象,文化是自然现象 文明涉及未来,涉及方向,它是一个制度现象,如果不是这样,活的文明就可能死亡。文化主要涉及过去,是历史,是传统,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曾提出“轴心时代”这一重要概念,用以指称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中东、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大爆发现象。这...
认识中国所应有的态度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如何理解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性意味的知识行为。围绕着如何认识中国,在学术思想界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这些说法都充满了...
关于“国学”这个词,其实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原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等,《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
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形成都已经有很长时间,但除了古代偶尔有一段时间皇帝特别尊崇佛教或者道教之外,从来没有出现过政...
“国学”在中国古代是指设在京师的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而近代以来为学人们所关注的“国学”则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和价值体系。其概念和最初的内涵来自日本的国粹...
作为反映北宋开封市井风俗的故宫博物院藏本《清明上河图》,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许多在古籍文字中看不到的珍贵具体形象资料,滋养着学术和艺术。画上的一支骆...
编者按:本文为赖一诚先生在战略与管理学习俱乐部闭门研讨活动的演讲稿,赖一诚先生长期深入地研究中华传统,是一位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目前,赖一诚先生致力于中华...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确实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据说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确实是六十多年来最好的记录,不过实事求是说,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好记录。根据西方...
“国学”在中国古代是指设在京师的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而近代以来为学人们所关注的“国学”则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和价值体系。其概念和最初的内涵来自日本的国粹...
共尊炎帝与黄帝为中华人文始祖,最少开始于司马迁撰著《史记五帝本纪》的汉代,也就是在与此基本同时的《汉书古今人表》中,在依据古帝所作贡献并确定这些古帝的等级时,将伏...
“地名”以外的地名 地名不仅是一个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还存在地名本身以外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现在讲地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时间意义和概念,因为从空间...
传统与现实国家认同的矛盾 有论者用“天下帝国”来形容传统中国的国家类型,天下是一种信仰,帝国则是一种与信仰相关的权力运作方式,天下帝国就是王朝国家。中国历史上各个朝...
最近对“工匠精神”有一些讨论。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呢?怎么理解呢?当然从技术的角度可以有很多的解释,但“工匠精神”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只与技术、经济有关。既然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