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文以“遗民”、“索隐”、“经学”为视域,论述潘重规的红学研究成果。“遗民”、“索隐”、“经学”是潘重规理解、诠释《红楼梦》的方法论,“遗民”、“索隐”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反讽(Irony,又译作嘲讽、反语)是西方文论中一个古老的术语,原意是指一种说反话的修辞技巧,后来逐步发展为指诗的本意上表里虚实悬殊的一种结构原则、一种创作风格,乃至指...
点评者简介: 脂砚斋:最著名的《红楼梦》点评者。脂砚斋批点的本子,称作“脂批本”。他的身份众说纷纭,是红学史上的一个谜。我们只知道,他跟作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红楼...
近来因为移居,又翻读了两本家藏的《红楼梦》续书,一本是假托曹雪芹原著而实为无名氏“逍遥子”所作的《后红楼梦》,另一本是署名海圃主人著的《增红楼梦》。这两本书,前者...
一 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中国是一个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雨的文明古国。在这漫长的...
今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由欧阳健、曲沐、陈年希、金钟泠等四位先生校注的程甲本《红楼梦》(以下简称花城版),这无疑是《红楼梦》版本史上值得称颂的一件大事。中国新闻...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翘楚之作,乾隆年代的戚蓼生给当时《红楼梦》的抄本写过序。他举古人的“一喉二声,一手两牍”打比方,说所谓“一喉二声,一手两牍”,...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赵冈教授在1972年写了《懋斋诗钞的流传——再论曹雪芹卒年》一文。 该文所依据的材料和所得出的结论都很值得红学界注意。特简介如下。 赵冈说,他在1972年夏,无...
才子佳人小说发展至明末清初,才子金榜题名后与佳人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已成为小说的固定情节模式,这种大团圆结局,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因原,但更多的...
本篇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焦虑”一词,是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焦虑”这一哲学、心理学角度来探讨两部传统经典小说...
一、不朽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最为喜爱的、拥有最广大读者群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可是,对于有关《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过程方面的知识,...
2008年第3期《红楼研究》刊登了施长余先生的论著——《试论〈庚辰本〉与〈己卯本〉的关系》。文章中施先生列出了两个研究成果: 1、《己卯本》和《庚辰本》 是 《红楼梦》一书...
中华灯彩,相传起源于秦,而将灯彩与元宵节联系起来,大约是在汉代。大将周勃平“诸吕之乱”,迎立文帝,胜利之日恰是正月十五。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定为“...
近日翻检家父旧稿,忽然,一张发黄的纸片映入眼帘。拾起细读,知乃家父1957年春往著名学者阿英先生处约稿,阿英以此相答。弹指半个世纪过去,学术界对红学的研究热情有增无减。...
一九八一年九月,《红楼梦》法文全译本在巴黎首次出版。这是震动法国文学界、汉学界的一件大事。巴黎及近郊各大小书店都以显著的地位陈列这部译著;许多专门销售东方文学的书...
去秋,初游神州,燕京诸友不乏红学翘楚,在不同的场合,他们屡次和我谈及黄龙新得曹雪芹幼聆莎翁剧及圣经的史事,而且不约而同地嘱我代觅黄龙所引据的英文原书。后来连旅居巴...
陈晋先生大著《文人毛泽东》,于人于文,尽管颇多有所未言,言亦有所未尽,但仍是一本言则有据、持论严谨、文情俱胜的书。作者“毛研”专业所系,有机会接触内府秘藏,间有披...
一、《红楼梦》产生于曹雪芹对人世的彻悟 《红楼梦》达到了我国封建时代文学和美学的颠峰。为什么这个殊荣落到了曹雪芹头上?原因当然是错综复杂的。不过,纷乱的现象后面似乎...
吴宓的《石头记评赞》(A Praise of THE DREAM OF RED CHAMBER)曾说:“《石头记》为中国文明最真最美而最完备之表现,其书乃真正中国之文化、生活、社会、各部各类之整全的缩影,既美且富,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