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历史词汇的发展往往与俗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埴陆”、“嚷”、“塔橙”、“杪板”、“坌”和“吆喝”必须通过俗写考释其语义及来源。 【作者】曾良 【作者单位...
【摘要】动趋式“V+开”基于驱动一路径图式,最初用于空间域中,关注在施动者力的作用下受动者发生的路径变化,具体呈现为扩散向、脱离向和水平离开向位移特征,凸显内在源点...
【摘要】黄金贵先生认为“望洋”是“表示眼目的一种长相、病相”,即医籍中所谓的“戴眼”。“望洋”原作“望阳”,本指“望着高处”,与“仰视”同义。因为人们不知道“阳”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字,其他六国文字遂废而不行,所以秦汉时期主要的通行文字是秦篆和隶书。除此之外,汉代还出现了一批以孔壁竹书为代表的古文经书,它们都以六国文字写...
从来古汉语研究音韵、文字、训诂都是以“六书”方块字为单位的,从马氏开始改为以“汉字词”为单位,这是学术史的巨大进步。《文通》重修辞,既是正视古汉语语义语法结构本身...
图为“第七届中国语言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问题学术讨论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记者 马云飞)2018年4月13-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外语研...
【摘要】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量词“场”跟相关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
【摘要】汉语动词语法化为介词后,大多没有成为纯介词,而是动词与介词并行发展。这种现象自先秦至今都存在。动介词有着介词性,也有着独特的介词特点。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有着动词...
【摘要】观察反映汉语语音的历史书面文献音系的结构,我们就会发现,同一时代几乎找不到两个音系结构完全一致的文献,总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产生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是多...
【摘要】“耳”是核心词中一个比较稳定的词,从先秦到宋元,用法都比较稳定。魏晋时期,“耳”基本沿袭先秦的用法,但在词语的组合能力方面有所发展。“耳”最大的变化,就是...
【摘要】“即使……也”句式实际包含4个小句,其语义结构可以描述为:A,B;即使C,也D(A—B蕴涵关系,A—C让步关系,B—D类同关系,C—D转折关系)。其中A、B可以明说,也可以分...
【摘要】“多”和“几”都能单独接量词,也能与数词组合表概数,但是学界对表概数的“多”的词性却颇有争议。通过将“多”与“几”对比,讨论“多”单独接量词的情况,分析数...
随着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人们感受到了汉语诗词的音韵之美。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者表示,古典诗词中的一些汉字的发音与其在当代的读音不同,错误的诵读可能会影响...
汉语是的形而上之谜 是为什么发展为判断词? 萧娅曼 关于汉语的判断词是和判断句问题,历来是我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许多著名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但大半个世纪过去...
【摘要】天津方言儿化韵具有天津地方特色,文章分析了天津方言儿化韵的种类,并对儿化韵系统及合音方式进行了详细描写,认为天津方言儿化韵形式多,且不整齐,目前还处于进一...
【摘要】基于GeorgeYule(1996)所划分的“潜在预设”与“实际预设”,结合GeorgeYme(1996)对潜在预设的分类,潜在预设可以分为“存在预设、事实预设、非事实预设、过往经历预设”四...
【摘要】“择”既具有选取义,又具有去除、舍弃义,这种同词相反为训的现象,在古汉语中颇为常见。 【作者】鲁普平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
【摘要】助动词的语法性质和跟其后动词的语法关系一直是汉语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汉语教学中的混乱现象。本文首先根据54种其他民族语言的考察结果,从类型学的角...
一次去拜访友人,因其住所楼层编号问题,带来一些麻烦。原来,他告诉我他住在一座14层楼的某单元的最高一层的电梯对门,对方说得很详细,我以为很容易找到。到了那座楼,进单...
01 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于3月16日公开发文《“白罗斯”而不是“白俄罗斯”》,要求更改他们的中文国名。 全文引证如下: “目前,对中国人而言,我们是来自于‘白俄罗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