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记的识别是语篇评价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隐性评价语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之提供了依据,但是各个语言机制之间缺少联系,且对一些评价现象缺乏...
摘要:作为近二十几年在国内外对语法研究影响都比较深远、自身又发展迅速的一种研究范式,构式语法研究路径大体包括基于构式语法的研究、基于框架语义学的研究和基于强制操作机...
摘要:英语get+V-en结构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比较复杂,把其归为单一被动结构、主动结构或中动结构都不足以准确阐释其全貌。依据语法主语的施事性、控制力、意图性和意愿性的强弱...
摘要:加的夫语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主要源于其将语言视为程序这一思想。把语言视为程序,即把语言看作一种过程、一种步骤、一种行为方案。基于这种语言观,加的夫语法建构的...
摘要: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是表征逻辑-语义关系的方式之一,具有非现实化语义特征。遵循形式是意义体现的功能原则,文章从功能语法视角探讨了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结构的语义特征。...
摘要:文章基于信息结构理论,通过语料可接受度对比测试,认为汉语中存在空缺句,语境有助于提高其可接受度。汉语空缺句是话题—评述结构,借助对比话题和对比焦点传达对比信息。焦...
摘要:造词与用词虽然分属词汇和语法问题,但都以对象的语义结构为基础。造词以语义结构为意义材料,用词则以语义结构为组合条件,两者都与语义结构保持逻辑同一性。在同一性法则...
摘要:英、汉空间量度语义系统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且表达基本相同的概念。两个系统中都包含维度义、位置义和距离义,都包含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概念,垂直维度认知中区分方向性。...
摘要:清中叶以来的官话文献对含“给”字的给予句S2、S3,有不同选择。以琉球官话课本为代表的南部官话文献一直用S2,不用S3;清晚期以来的北京官话文献多使用S2,原占优势的S迅...
摘要:语言系统的内部组织涉及概念内容到多个变式的识解关系。这样的识解过程和语言系统产出的认知过程一致。具体的识解过程就是在多个具体构式概念内容中选择激活一个的认知...
摘要:上古以来,"不N”构式成句都受到较严格的限制。"N不N”的历时变化主要表现为(1)由否定相似到肯否互补列举再到类别待选;(2)词组句式化。"不N”始终没有具备独立充当名谓句谓语...
摘要:构式家族的确立是构式语义探求的一条有效途径。“V+上+XP”构式起源于路径位移构式“位移动词+上+地点名词”,“上”是趋向动词。在语用类推的作用下,构式从“动作发生达到...
摘要:从歧义类型角度,结合语境,歧义结构"看不见你的爱"可分解出两类语义——一般语境义和特殊语境义,在不同结构层次中,语义的单一性和多样性并存。该歧义结构语义复杂的原因...
摘要:义位是词义的基本单位.然而,如何在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词义系统中确立义 位,使之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却成为令人困惑的难题.文章运用“二分+多分” 的义素分析法...
摘要: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按照从话语关联再到句子类型的逻辑顺序,逐层递减分析和确定原因句与"怪不得"结果句的话语分布和语义类型,并提取"怪不得"结果句的叙实话语...
摘要:本文以构式语块理论为基本框架,以专门语料库统计数据为基础,详细探讨三类致使义动结式中各语块的形式特点及各种表达形式的使用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动结式中不同句法格式...
摘要:及物动词所在存在句变换为"VP+的"结构后,通常转指处所,而不转指施事,原因在于:相比施事,存在句的处所论元具有必要性和优先性;"V+了+NP+的+NPL"所在篇章一般不出现施事信息,而...
摘要:本文回顾吸收已有话题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笔者关于话题和主语的最新对比研究基础上,以古今汉语和跨语言事实为材料,进一步发掘话题成分的句法语义特点,并与主语的...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难点之一的"还不是"非否定用法出发,证明该用法实际上是一种反意外范畴标记。不同于主观小量、合预期与反预期,反意外范畴有自身的独立性。文章设计...
摘要: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几个老大难问题可以从广义语法形态角度来讨论,通过广义语法形态来展示汉语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区别性特征,拒绝'名包动'(super-noun)理论。通过广义语法形态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