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然原本实少五十三回到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即前后血脉,亦绝不贯串...
所谓的古文献新证,就是在整理和研究先秦、两汉古文献时,采取传世文献与出土材 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古文献新证的历史虽然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孔安国对孔壁古文 经的整理,...
近读顾音海先生《甲骨文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2002年)一书,感觉此书材料比较翔实,尤其是书中刊载了很多甲骨文片和有关甲骨文著作的照片,让人们能直观地感觉到这门学科的...
(一)外流的背景 中国古文献是中国及全世界的文化财富,它是传播中国文化,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人类文明的传播中发挥过巨大作用。就其文献本身来说,它的载体...
钱仲联作序,凝聚程千帆、严迪昌、张宏生等老中青三代10位专家近20年心血,收录词作53000余首、规模达20巨册的《全清词》顺康卷,诚如出版者中华书局网站的重点推荐网页所言,乃...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道,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并有才名,世称“公安三袁”。袁宏道的诗文往往写明日期,虽然其中间有错讹,但大部分都比较...
刘琳先生是四川大学的一位资深古籍整理学者,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和魏晋南北朝文化研究,尤其在古籍整理方面堪称成就卓著,有《华阳国志校注》面世,是国家古籍整...
韩愈《秋怀》曰“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立志以点校、著述来安身立命,并以此自勉。校注之学,是传承学术与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需要博览群书的学力,还要具备取舍...
应秋田大学教育文化学部石川三佐男教授的邀请,我于2002年12月1日赴日本讲学并合作研究,研究题目是《西村时彦对楚辞学的贡献》。为此,我先到大阪,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直奔大...
中华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优秀文化,以繁荣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的...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
-------------------------------------------------------------------------------- 中国图书的发展,到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抄本时代的卷轴装形式,被雕版印刷时代的相应装帧形式逐步置换替代。...
一、少数民族古籍的理论界定 少数民族古籍的理论界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古籍的本质特征与外延范围问题;二是少数民族古籍与档案的关系问题。 在我国文献发展史上,...
胡存善选编《类聚名贤乐府群玉》是现存元人编辑的四种散曲总集之一[①],是元散曲研究的重要文献。明范氏天一阁旧藏蓝格影元钞本,嗣后据之有多种校本。版本研究是文献整理与...
日本汉学界对中国古籍索引(注:“古籍索引”大体上可分为“古籍原文索引”和“著作分类索引”两大类,本文仅以前者为论述对象。)非常重视,结合有关学术研究编制了大量中国...
《全宋文》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规划项目,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旨在将有宋一代的单篇散文、骈文以及诗词以外的韵...
一些史志目录著录祝允明有《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本文考查了目前所见此二集的内容及版本,发现二集实为一书,都应称为《祝氏集略》。而《枝山文集》虽为历...
清乾隆中《四库》开馆期间对《永乐大典》所做的辑佚工作,主要包括下面几项程序:签出佚书——抄出佚文(散片或散篇)——粘连成册(即辑佚底本)——校勘并拟定提要——誊录成正本...
余读《四库提要》,探究《存目》诸书版本,先后寓目《存目》之书不下五千种,以校《提要》,偶见抵牾,尝撰《举正》数条,刊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2期,此则赓续之也。...
2007年5月16—18日,中华书局在北京香山饭店组织召开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第一次修纂工作会议,标志着这项工程进入到了实质性的修纂阶段。著名学者任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