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笔者曾撰《全唐诗误收诗考》[1],考及《全唐诗》误收非唐五代诗600多篇,当时所见未广,考及女性诗仅一二则。近年通盘斟酌文献,逐渐发现唐代女诗人作品的传误情况...
一 201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浮生六记》的新增补本(以下简称“新增补本”)。其出版说明云:“最近有收藏者发现了沈复同时代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钱泳的《记事珠...
一、词学的经典化历程与清代词话中的自我经典化 经典一般是面对“他人”的发言,因为批评家试图以此建构体系,但是,在经典化的过程中,有的批评家也把自己的作品置于批评的系...
《隋唐两朝志传通俗演义》一百二十二回(又补一回),原题贯中罗本编辑,有日本尊经阁藏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龚绍山刊本,原书多处题作“镌杨升庵批点隋唐两朝史传”,今人多...
随着词乐的逐渐消亡,词更多的是作为抒情诗而不是音乐文学在发展着,其境界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入清代以后,词为“小道”、“艳科”的观念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在作家们眼中...
清代是词学批评的高峰时期,批评的文体样式也较为多样。用诗词等韵文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是清代常见的样式,这其中又以论词绝句最为突出。清人论词绝句多以组诗形...
传统文化因发生的关系,常常表现为地域文化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域特点鲜明的文化传承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交合。同中心文化或中原文化相比,它们更多是处于次中心或边缘地带文化...
龚鼎孳和钱谦益、吴伟业在清初齐名,号为“江左三大家”,但其文学成就却一直为论者所忽视。有学者拈出龚氏23首“茧”字韵《金缕曲》,指出清初以龚氏等人为首发起的“秋水轩...
姜夔为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不仅因其艺术价值引起同时代及后世的激赏,而且在词学批评思想史上亦备受瞩目。在千年词学史上,白石词的隐显往往标志着词坛风尚的转变及人们对词...
文学艺术精神气质相通,尤其中国古代的诗词与书法绘画之间更是血脉相通、神理相似,清代方东树说:“大约古文及书、画、诗,四者之理一也。其用法、取境亦一。气骨、间架、体...
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翰林学士丁度等奉诏修订《礼部韵略》并详定《附韵条制》,立“不考式”,其中有“不识题”一项[1]。所谓“不考”,“但一事不考,余皆不考”[2]。简言之,...
吴文英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在其当代及后世词学史上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南宋末的尹焕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自从西蜀、南唐以来,词的香艳传统使得它更多地带有女性化的特点,而词史上普遍出现的“男子而作闺音”的现象,更说明词非常适合表现女性的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但是,考察清代...
清朝八旗作家是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于诗亦然。专门以八旗作家作品作为收录对象的诗歌总集,既是整个清诗总集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有其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原则上可以...
孙默是清初词坛上的一个特殊人物。他以一介布衣周旋于诸大家之间,刊刻词集,品藻作品,深得时人推重,在词学复兴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孙默与《国朝名家诗馀》的...
一 南北宋词因时代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风貌,这一点早在南宋就已有人指出。柴望《凉州鼓吹自序》云:“词起于唐而盛于宋,宋作尤莫盛于宣、靖间,美成、伯可各自堂奥,俱号称作者...
云间词派是明末清初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云间,即今上海市松江县的古称,清代属江苏松江府。明末,云间的文人较为活跃,作诗填词,结社唱和,对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侯方域《...
一 问题的提出 词发展到明代,进入衰微期,这是清代以来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不过,在当时,明人自己也已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到了晚明,往往从不同方面,进行反思总结,...
苏轼和黄庭坚是宋代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名家,同时也是宋诗的代表人物。他们所倡导的“尚意”书风,在行草书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横跌宕的笔势和曲折成章的笔意,可与其“...
[摘要] 《老子》第二十三章章首的“希言自然”应结合第二十二章理解。“希言自然”义承第二十二章“道”的话题,并将“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高度概括为“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