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研究领域却很广泛,其中复制技术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本雅明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复制技术产生并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复制技...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本质上属于历史著作,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获得了“史家之绝唱”美誉。神话母题与《史记》神话叙事具有许多内在联系。 一、《史记》中应用神...
【作者简介】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成了“新都市文学”的宠儿,许多作家对这座中国第二大城市的今昔变化兴趣浓厚,本地作家当仁不...
◎ 要分清哪些才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过去的研究过于注重理论深度,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大众对文学的关注产生联系,所以我们应该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保持敏感性,回到现实性...
摘要: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
摘要: 伴随着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与之契合的“喜剧美学”正成为主导性审美原则,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时代异化与精神偏差。从历史哲学视角看,相对于悲剧美学核心所在...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新诗自诞生起,就不再拥有古典诗所依靠的“原道”、“征圣”、“宗经”等形而上学基础,因而陷入了诗意“空白”的困境。在创建新的抒情主体,抒写新的世...
在各种神话类型中,文化始祖神话往往是各个民族所普遍关注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此类神话内容来源复杂、演述方式多样、传播语境变迁等,在漫长的口耳相传渠道中难免会产生一系...
蒋蓝是一位肯下苦功不怕艰难的作家。从2011年开始,他用两年时间写作了《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唐友耕与石达开、骆秉章、丁宝桢、王闿运交错的历史》这样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往往用认识方法研究民间文学的文本实践问题,认为民间文学的文本和语境是彼此游离的。21世纪引入的表演理论和口头—程式理论,也仍被多数中国学者理解...
【摘要】 以朝鲜诗话《清脾录》为个案,可以从实证与理论两个方面,探讨文学史上"环流无倦"的变化与书籍"环流"之间的关系。《清脾录》的特殊意义,体现在其关注本国诗之外,还关注当...
周作人1923年写给鲁迅的绝交信是民国文坛史事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原件今藏北京鲁迅博物馆,照片并不难寻,今据之抄录于下: 鲁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
我跟平凹先生年龄差不多,出身也很相似,都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以及以后的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社会的动乱,人和...
【内容提要】论文着重从社会的维度读解《许三观卖血记》“重复”卖血故事背后“隐藏的力量”,人物及其关系“异貌同质”的潜在“重复”配置所隐示的内涵,以及两者间所形成的...
21世纪初以来,美国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起中国文艺理论界激烈争论。如今,这一论争已持续十余年,加之文学日益受到图像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对这一争...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锡伯族。通过目前采集的这些民族族源神话相关母题数据统计发现,无论是追溯民族起源,还是阐释民族关...
【内容提要】 口语是现代汉语诗歌语言资源的一部分,但芜杂、粗糙、通俗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具天然的诗意。整体考察现代诗歌“戏剧化”言说中口语入诗的风格或策略,可以得出三种...
中国古典文论从来不乏原创性观念与概念。“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所体现的种种审美观念既直观又思辨,既感性又玄妙。再者,雄浑、冲淡、流动、含蓄、纤秾、...
【核心提示】西方人希望有代表他们文化的符号和象征,需要维护他们的文化优越感,这是莎士比亚在西方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中国学者在做莎士比亚研究时要特别注意保持独立、保...
叙事与抒情,是文学写作的两大范畴。以往先秦文学史的撰述和研究囿于“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的文类划分,大量极富文学意味的叙事由此淡出观照、梳理,甚至造成了中国早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