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们要挽救日趋疲软的小说,也许我们还有一线希望和生机,那就是要让我们的小说变得真实和真诚。 “什么是小说”?这并非伪命题,更非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什么是小说...
从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语言艺术载体,绘画、雕塑、书法、摄影作品等造型艺术载体,校园建筑、校园园林等实用艺术载体,以及校园电影、校园音乐、校园舞蹈、校园话剧...
摘要: 当代文学经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它接续传统文学经典,融合时代精神,既传承民族文化又对其进行创新。反过来说,当代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也受到民族...
自2022年底问世以来,ChatGPT引起的讨论便不绝如缕,不同学科、不同立场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入这一话题。越来越多的赞美或担忧的背后,固然是对其“美好前途”或“不确定性”的推演...
作为一个业余评论者,读了2023年6月9日《文艺报》“理论与争鸣”版所刊发的《真诚——批评的原点与初衷》一文,我对刘火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颇为赞同,也对作者谈及的事实心有戚...
“东北文艺复兴”是个复杂的概念。体裁上,它涉及小说、说唱音乐、电影、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语境上,它既是文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既有学者、批评家专业性视野中的一...
一 这个时代的技术、速度、信息让我们日益落入一个深渊,一个失忆的深渊。我们将自己的记忆交给网络、媒体、电脑和手机。我们的身体与世界之间的时间之流、记忆之流迟缓下来,...
关键词: 青年写作 我在高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对当下文学作品的关注,是本职工作之一。业余时间,我也是一个写作者,热衷于创作小说。从这样“撕裂”而“尴尬”的身份...
2023年2月,我把“重勘现象级文本”栏目自2022年第1期开栏到2023年第1期共六期发表的19篇论文以及6篇主持人语发给复旦大学金理教授,请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者共同参与的“重勘现...
身居世界第三大人口城市的上海,给出一个人物,一个不同于任何一个伟大叙事者故事中的“人物”,让“他”走出去,使更多世代、更广大世界的读者阅读。这是我们时代的任务,也...
我们向前回溯可以观察到,具备了个性和影响力,而且仍然在发展着个性和影响力的城市叙事,是如何自我发明、自我书写的,是如何从过去流动至今的。 我出生和生活在一座很新的城...
关键词: ChatGPT AI能构成一种批评方法吗? 之所以有如此奇特的想法,源于我最近的一次亲身经历。在一个跨学科方法的对谈上,我分享了自己关于城市数字地图的批判性研究《城市数...
关键词: 青年写作 如果抛开对于青年的意识形态化理解,仅仅将其界定为年龄与代际的划分,那么与如今的日益面目模糊所不同的是,直至21世纪初年的青年写作至少都有迹可循,比如...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美育诞生于18世纪末,由德国哲学家、戏剧家席勒所首倡。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学科意义上的美育观念,却有着十分深厚的美育传统。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朱光潜...
“经典”一词在东西方文化中的起源并不相同。中国文化中的“经”与“典”最初分别具有不同意义:“经”的古字为“坕”,表示织物上的纵线,意为“道路、路径”;而“典”在《...
引言 此前写过一篇谈文学理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问题,题目叫《理论的理论品格与及地性》。那篇文章试图说明,一方面,理论有着自身的延续性,从而理论的历史成为可能;另一方面...
新时代新征程,对文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视野上谋划文艺工作,深刻把握文艺发展的规律,有效促进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历来有很多深入的讨论。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它不仅有认识论的意义(“文学是否可以抵达现实”),而且还有方法论的意义(“文学如何更有...
关键词: 笔记 笔记之所以能够进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主要在于其是中国“古小说”之一种。在文学史评价抑或小说研究中,笔记远不如“唐传奇”一类的“古小说”那般受重视。实...
关键词: 文学 最后的胜利,不在高兴的人们的多少,而在永远进击的人们的多少。(鲁迅《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题 记 一、“纯文学”及其观念的落寞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