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本质”和作为“策略”的文学性 对严肃的学术讨论来说,“文学性”是个迷人且危险的词汇。 好像所有论者都知道文学性是什么,又好像所有文学问题的解决都与文学性有...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散文似乎没有小说的地位显赫?写散文的作家似乎比写小说的作家分量要轻?若再从艺术上考量,写散文的作家似乎较之写诗歌的,又显得弱了则个?我不以为然。...
作为一个充满动态感的流行词汇,“破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大家把这些年对文学发展的反思甚至不满统统倾泻到对这个词语的反复提及之上。这一股文学反思的洪荒之力,还...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有点冷僻和小众:《文学的祛魅与增魅》,也就是:我们的文学要不要神秘,要不要神秘主义?在我们中国的文学谱系中有非常强大的志怪叙事传统,是中国文学最重...
文学破圈的“心理预期” 文学破圈是近年来大家讨论比较多的热门话题。这个“圈”真的存在吗?如何破?与新媒体跨界融合是不是破圈的唯一方向?诸如此类的分析,都是这个话题的...
在我们的阅读版图上,法国文学占据重要山头。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读到拉·封丹的寓言《乌鸦和狐狸》,中学时读到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然后读到莫里哀、...
今天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创新,我理解这是一种以内化外的现代性,既是中国自生的内源,也是外来的支流,无论20世纪初期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文界革...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媒介即讯息”由理论转变为现实的时代,一个“忒修斯之船”式悖论成为现代人普遍困境的时代,一个以元宇宙、后人类社会和数字化生存新叙事为热...
美国作家马克·肖勒说:“现代批评向我们表明,只谈论内容本身绝不是谈论艺术,而是在谈论经验,只有当我们论及完成的内容,也就是形式,也就是艺术品的本身时,我们才是批评...
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界在网络化的刺激下,走入了沸点性轨道。当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网络诗歌、口语诗歌、打工诗歌以及女性诗歌、军旅诗歌、公安诗歌、矿工诗歌等各种诗歌名...
就像无法想象没有细节的生活一样,我们也无法想象细节缺席的小说。细节作为作品的基本粒子,是建构作品的重要材料。细节不仅会说话,还会唱歌。细节不仅能直观呈现,还会眉目...
文学破圈,任何时代都可能面对的话题 纯文学破圈、出圈的话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如此,大概因为这一话题表达了人们对文学内部生产固化僵化的焦虑和文学外部传播深度广度的渴望。...
文学批评需要想象力吗?我们随意翻开一本“创作论”或“文学概论”,必能轻易找到关于想象力之重要性的论断。情况似乎是这样:倘若我们承认想象力之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自然...
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论尤其强调有感而发,因此有“感物吟志”“为情造文”“不平则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说法。这些说法的具体言说语境有异...
“你的沉默震耳欲聋”,初见不可理解,却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无论是告白示爱,还是征求意见,只要对方沉默不语,都可以配上这一句。其实,这本是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词,现在...
文学“破圈”的复杂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媒介语境的变化和文化产品的多样发展,文学书籍的单本平均销量不断下降。甚至有些书籍只有编辑、作者以及作者附赠的朋友阅读。这一事实...
海量的网络信息与扑朔迷离的真相 当代的多数作家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对于文学的巨大影响。作家的灵感或者创作的题材可能来自互联网流传的一则消息,正如当年报纸的新闻给予的启迪...
在我看来,近年来的散文创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乐此不疲的故乡、亲情、个人现实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林林总总。二是看起来百折千回其实“死无对证”的历史阐解、解读与感慨...
2019年,笔者曾撰文《创意写作重教学与实践,科研怎么办?》(《文学报》2019年12月26日第19版),谈到了创意写作教师所面临的巨大困境:开展创意写作教学和创作指导,需要付出大...
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向来有一个不成文的“鄙视链”,即研究古代文学史的瞧不起研究现代文学史的,而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又看不上研究当代文学史的。抛开其立论的合理性和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