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再论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认知神经科学视阈下隐喻释义模式的建构(4)


    4.前台认知与后台认知
    将相关变量和隐喻释义模式建构系统整合的前提是研究者需析清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前台和后台认知及其各自的认知功能和作用机制。
    4.1 前台认知与后台认知及其功能
    CL关于隐喻释义的已有研究(Fauconnier & Turner 2002; 2010;Lakoff 1987;Lakoff & Johnson 1980)多聚焦于隐喻理解的后台认知机制。①这些研究在强调非语言知识后台识解功能的同时,相对忽视语言知识的前台认知作用。正如Evans(2010:603)所言,以往CL研究过多关注人类后台认知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言单位本身(即纯语言知识)②在意义理解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关注后台认知的同时还应关注语言知识的前台认知及其作用机制,即大脑如何通过语言知识调用和对接非语言知识。
    人类交际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多模态形式(包括语言文字、手势、图片和声音等)在心智计算过程中均被抽象为符号,其功能便是为激活词汇概念、并为心智进入“开放型的知识网络”提供认知参照点(孙崇飞、钟守满2013:42)。语言形式背后涵设概念内容,位于二者之间的是“词汇概念”(lexical concept)。Evans(2015:103)将词汇概念定义为“纯语言”知识,编码语言层面的概念,与语言形式约定俗成地联系在一起构成语义表征单位——符号。③词汇概念主要有两大认知功能:一是参数化编码语言知识;二是为心智进入“开放型知识网络”提供认知参照点。每个词汇概念对应一个独特的词汇侧重(lexical profile)。
    后台认知中为庞大概念域网络施以结构化或序列化的是认知模型。认知模型涵设无限基于百科知识的意义潜势。意义潜势的激活过程是对储存于大脑中的具身经验的高仿真复原过程,即对某一情境中由特定身体经验所引发的大脑状态的再激活、继而复原丰富身体经验的过程,以此作为对话者共有的交际基础。因此,意义潜势在动态语义构建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复原添写作用(孙崇飞、张辉2015:46)。
    4.2 前台认知与后台认知作用机制及其整合
    在意义建构过程中,人们需根据具体语境对语言形式所表征的词汇概念进行选择。词汇概念选择结束后,该词汇概念与话语中其他词语的词汇概念进行整合,即进入意义组构的第二阶段——熔合(fusion)。熔合发生于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两个层面,最终导致意义的建构。因此,熔合自身也包含两个子过程:词汇概念整合和解读。解读基于匹配,匹配机制在相关词汇概念和与其为之提供认知通达的某个或更多认知模型间建立心智链接,进而激活匹配性认知模型。解读受概念一致和图式一致原则的限制。概念一致和图式一致原则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约束解读的功能(Evans 2010)。我们认为,为了全面考虑释义解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个体差异,除概念和图式一致原则外,语义组构过程还应受到“凌驾”于二者之上的意向利己主义倾向的限制,我们将其称为“意向利己”原则:
    心智意向总是倾向于“利己”,即意向利己。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意向利己具体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在不同话语情景中,以不同方式和手段使其语言表达和理解最大程度地贴近自我。
    Evans(2010)将认知模型依据词汇概念是否直接为其提供通达,而分为初级认知模型和次级认知模型。他认为话语中的不同词汇概念如果在初级认知模型中匹配成功,则该话语为字面语言;如果在初级认知模型之间未达成匹配,初级认知模型则反身作为认知参照点继续为次级认知模型侧重的激活提供可及,直至匹配达成。激活的次级认知模型层级越多说明该话语的比喻性越强,处理难度也越大。层级激活受到“语境引导冲突解决”原则(Principle of Context-invited Clash Resolution)的约束:一旦匹配发生冲突,哪个词汇概念的次级认知模型侧重得以激活以解决该语义冲突由语境决定。通常情况下,需要激活喻体词汇概念的次级认知模型以解决语义冲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