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语言认知与民族身份构建


        【摘 要】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讨论认知、语言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关系。首先,语言、认知和概念系统是同步发展的,这是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的基础。其次,语言认知是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基础。语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符号,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和社会思想也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的身份与特征,对一门语言的认同也或多或少是对这门语言承载的文化的认同及对社会现实的表达。第三,个体的民族身份意识是民族国家意识的一部分。在一定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也是对这个语境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辨识与吸收,形成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都是整体民族国家身份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认知;语言;民族身份;民族国家
        【作者简介】
        肖燕,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
        文旭,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与外语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语委科研项目“中西语言战略比较与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YB125-167)的阶段性成果。
    0. 引言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在沃尔夫假说和后来人们对沃氏假说的评说中都有较多的讨论和争论,沃尔夫及其追随者则把思维看作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Whorf & Carroll 1964:66)。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在大脑的工作分工中,思维、推理和语言都由左脑控制(Brown 2007:125),这就意味着语言、感知和行为使用了相同的大脑结构,概念形成的经历也是相同的,而概念由词语、词素和语法结构表达,正是语言塑造并表达了概念,同时,概念的表达也反映了语言是什么(Gallese & Lakoff 2005:473)。因此,语言也借助概念表达思想,体现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和文化背景。在更为宏观的层面,语言是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象征,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形象背后都有这个国家的语言符号。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表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信仰、文化和语言使用者的价值观,语言和文化身份二者之间相互建构(Trofimovich & Turuševa 2015)。因此,语言认知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不能分开。
    本文从语言认知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角度出发,讨论语言在民族文化身份构建和国家认同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