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例外授格结构的显性提升移位分析(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2:11:17 《外语教学与研究》 刘爱英 参加讨论
虽然提升移位分析能够有效地解释ECM动词后NP主语与宾语的双重语法表现,但该分析自身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中之一涉及不定式从句主语移位进入主句后的具体落点位置。作为二元谓词,ECM动词要求两个论元,不定式从句是主句动词的宾语,那么宾语的结构位置就理应被占据了,已经没有地方再容纳其他的外来成分。另一个问题涉及移位的动因,为什么不定式从句的主语需要移位?句法移位为有代价操作,必须有充足理由。再一个问题涉及移位的条件与类型,显性移位操作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条件?它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移位?从移位成分的落点位置看,ECM结构的移位应该是论元移位。然而,通常情况下论元移位是从无格的论元位置移到有格的非题元(thetaless)位置,即落点位置不能是受题元标记(theta-marking)的位置,而直接宾语位置是典型的受题元标记位置,在该位置上的成分须接受动词指派的题元角色。由于ECM从句的主语移位之前已经获得了相应的题元角色,如果移入主句宾语位置再次获得新的题元角色,其结果势必违反一个论元只带一个题元角色的“题元准则”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Lasnik & Saito(1991)提出不定式从句的主语须移位进入主句中“宾语一致”(Object Agreement/AgrO)投射的标志语(specifier/spec)位置。AgrO属于功能语类(functional category),与“主语一致”(Subject Agreement/AgrS)相对。早期的最简方案(如Chomsky 1995)设立这两个功能语类的目的在于将结构格的核查统一到“标志语-中心语”(spec-head)结构关系模式之下,即主语须移到spec-AgrS位置接受格核查,而宾语则须移位到spec-AgrO位置接受格核查。按照Chomsky(1995)的观点,宾语在表层结构中的位置与它接受格核查的位置并不同一,所以需要从其表层位置移位到spec-AgrO才能接受格核查,但移位不发生在句法表层上,而是在逻辑式(Logical Form/LF)层面进行,换言之,这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性移位。但Lasnik&Saito(1991)的处理非常特别,一方面他们采用隐性移位分析普通的直接宾语,而用显性移位分析ECM结构。Carnie(2013:441)同样主张移位分析;为了满足延展投射原则(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EPP)要求,不定式从句谓语语义选择的论元先移入从句的主语(即spec-TP)位置,然后继续移入spec-AgrOP位置获取宾格。 既然AgrO是功能语类,拥有接纳外来移位成分的结构位置,原有的语义题元关系不会因移位发生任何的改变。Chomsky(2000,2001)对早期的MP语法模型进行了精简,取消了AgrO和AgrS,因为当初设立这类功能语类纯粹是出于理论上的考虑,是为了使理论整齐划一,而这时凡缺乏语义内容以及缺乏经验支持证据的理论假设都应该予以剔除。如果AgrO之类的语类投射不存在了,那么依靠spec-AgrOP为基础和移位落点的所有相应移位分析也就失去了根基,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Radford(2009:400-402)是把不定式从句的主语NP直接移到主句ECM动词最大投射的标志语(即spec-VP)位置,目的是为了满足VP的EPP要求。同时,他提出了一些相关理论假设。我们认为Radford对移位落点位置的认定是合理的,但对移位动因以及相关事实的解释不成立,此外他的理论假设也缺乏必要性。本文的第4部分将作具体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语国际教育应重视教师言行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
- 下一篇:情景交融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