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论两类“的”字句与其中助词“的”的句法性质(3)


    赵淑华(1979)认为“A是V的P”是一种“是……的”句,并指出“这种句式要强调的是宾语,说话时重音落在宾语上”。她还主张,“A是V的P”的谓语表示的是“过去已发生的某一件事,侧重说明一种活动、一种行为”,而“的”很像是“了”“过”“来着”一类的动态助词,“应把它看作动态助词”,也就是说,应把“V的P”分析为动宾结构。④她的例子是“我是骑的自行车,他是骑的摩托车,当然他比我快。”和“每个同学都给墙报投了稿,有人是作的诗,有人是写的文章,有人是画的漫画。”⑤ 
    杉村(1995)根据像下面例(5)(6)这种语言现象,从“先le后de”的角度对“A是V的P”的使用情况进行探讨,也认为“A是V的P”是一种“是……的”句(详见第三部分): 
    
    沈家煊(2008)从“移情”(empathy)为语义要求,“糅合”(blending)为句法机制的角度对“A是V的P”进行分析,指出“A是V的P”属于“主观认同句”,表达了说话人对P的“主观认同”。“移情”和“主观认同”指的是,说话人把A的“情”“移”到P的身上,在“主观”上将A和P等同起来。从结构上讲,“V的P”是一个定中结构,只是“V的”作为定语“没有多少语义分量”。他的例子有“他是投的赞成票”“我是花的银子啊”等。 
    以往的研究,包括诸如Paul & Whitman(2008)、Hole(2011)⑥等国际语言学界发表的文章在内,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从动态文本的角度去研究“A是V的P”的使用情况,以致得出的结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全面地反映语言事实。杉村(1995)指出,“的”字居VP之间的现象只有在句子平面上才能看到。例如: 
    
    “V的P”只能出现在谓语位置,不能出现在其他句法位置,这就说明我们有必要将其放在句子(即“语用单位”)层面上去加以考察、分析。本文准备沿袭杉村(1995)的思路,从动态文本的角度对“A是V的P”进行考察和分析,说明其语义、句法及语用上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