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陆方喆:反预期信息与反预期标记(2)


    二、现代汉语反预期标记的形式与特征
    当人们接收到与预期相反的信息时,如何体现在语言上?
    我们把标识反预期信息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称为反预期标记。现代汉语中有哪些反预期标记呢?根据前人研究以及我们的统计,目前至少有37个左右,包括词、短语、结构式等多种形式,如下表所示:
    表1:汉语反预期标记的形式
    
    反预期标记的功能主要是语用的,而不是句法或语义的,因而在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和可取消性,删去后所在句子依然合格成立。
    就语义特征而言,反预期标记具有程序性,即表达的是程序意义(procedural meaning)。程序意义是与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相对的。概念意义是语言符号编码的概念表征,关注的是话语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即回答的是“什么”。程序意义是有关如何处理这些概念表征的信息,即回答的是“如何”。通俗地讲,概念意义是一、二、三、四等运算项,程序意义则是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程序意义引导听话人对话语理解的方向,在处理话语的命题意义、语义信息时起语用制约作用,使话语理解更确切,比如:
    (4)经过这场大病,他的身体比以前反而好了。
    例(4)的反预期标记是“反而”,它不影响所在句子的真值条件意义,即句子的真假与反预期标记无关。只要“经过这场大病”和“他身体比以前好了”为真,句子就为真,“反而”对句子的真值条件没有贡献。另一方面,反预期标记又具有程序意义。如果没有“反而”,那么“经过这场大病”和“他身体好了”之间的关系就不明确了:有可能是因果关系(“生了病”所以“身体好了”),也有可能是转折关系(“生了病”, 但是“身体好了”)。有“反而”那么句子的理解只能是第二种情况,这就制约了听话人理解的方向,具有程序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