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希孟:翼城方言中的典故和古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8:11:31 爱思想 安希孟 参加讨论
有一种说法,学在民间。我的老家,鉴往知来、能说会道、舞文弄墨、雕塑剪纸、吹拉弹奏者很多,高手如林。历史地看,真正的学问,都是在民间滋生的。犹如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真正的学问,特别是原创性思想,大致出自民间江湖以远,并非来自庙堂之高。草根一族,草野之民,是文明的丰厚土壤,供养了庙堂之高。草书隶书,与草民奴隶有关。下层社会,忙于营生,始有草书。今之简化汉字,古已有之,摭拾古人草书和民间简化字而已。手民,古时雕板排字工人。“木匠总号运斤之艺,又曰手民、手货。”彼等雕刻,难免手误,便有异体字,创造新字或简笔字。 汉语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出现分化和统一,产生了无数乡音土语即方言。方言与文言相反,常难以形诸笔墨。方言的形成,有赖多种因素,含社会、历史、地理、气候、物质生活条件,如小农经济、社会分裂、武装割据、人口迁徙、山川阻隔等。历代汉语有形形色色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犹如伦敦音。不过下层方言与上流社会文言雅语,应当呈交流互动态势。不少俗语可登大雅之堂,也有诗词歌赋雅文中包含大量俚俗语言词句。 历史上,方言俗语又称迩言、俗言、俗谚、直语、鄙语、善言、常语等。方言土语历史悠久,乃初民社会的文化遗存。它们起源于“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有些方言可能是古代读音孑遗、活化石。 中国民俗节日、语言服饰、饮食起居,是一种文化心理积淀,继承传扬远古无意识深层心理。本文以读音、音律、音韵、形义审视翼城方言。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是劳动者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古代汉语汉字规律少,偶然性大。语法是后辈们的创举。马建中学得语法后,出《马氏文通》,今日汉语言和白话接壤,语言文字有了现代通顺畅达特征。由于有了语言宪法(语法),因此长句子复杂句式得以畅行其道。汉字是象形文字。汉语原来没有语法。土语俗语,旧时代难登大雅之堂,为文人所不齿,大多数难以形诸笔墨。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世世代代,翼城人生活在自己语言的家园里。语言破碎处,无物存在。这是翼城人的生活样态,生存方式。 一 我的故乡翼城南常村,“常”,方言念shang,赏也。古代先秦该村救驾有功,得到封赏,故名。包含“尚”而音shang的汉字:常、赏、裳、绱(shàng,将鞋帮与鞋底缝合:绱鞋,一作“上鞋”,翼城话反而叫chang鞋)、鞝(shàng,古同“绱”)、埫(shǎng,古同“垧”,shǎnɡ,旧时计算土地面积单位)。衣服,念“霓裳”,霓裳羽衣曲,古汉语。裳是一个多音字,读“shang”(轻音)时,指衣服。相传神仙以云为裳。《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袁桷(jué,方形的椽子)《甓社湖》:“灵妃夜度霓裳冷,轻折菱花玩月明。”翼城人于是个个是古文字专家。 本村洞子沟,南常村旧景观,念“tong子沟”。古音。包含“同”而发音tong的字很多:铜、筒、桐、酮、侗、茼、烔、垌、峒、恫、哃,不一而足。读dong的有:硐、侗、垌、峒、胴、恫、烔、戙、峝。 翼城方言“颇甚”念“pi甚”,指谓“很”,犹甚极。上古“颇”读“pi”,类如披、皮、疲、陂、铍、怶、秕、彼。疲惫、黄陂、披衣、秛,不读po。杜甫《白水明府舅宅喜雨》:“汤年旱颇甚,今日醉絃歌。”又,诐,bì,辩论。段玉裁注:“此诐字正义。皮,剥取兽革也。披,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诐为辩论也。”读音bi的有:彼、佊。 翼城话,“波浪”,读po浪,也符合古代读音,类如破、坡、颇、陂、岥。“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po浪宽”。 雨后彩“虹”,方言读为jiang,盖上古读音也,如,江、缸、豇豆,甚至扛、缸、杠、釭、矼、疘、肛门等。带“工”字读“红”(ong)的也不少,如,虹、汞、内讧、贡、功。“东虹(jiang)鼓擂西虹(jiang)雨”,东边出彩虹,是打雷的兆头,西边出彩虹,预示下雨。 翼城土话把砖瓦房屋的阁楼叫房(pang)上,富人大户储藏粮食之所。房,上古读音为pang。读音接近的有:膀、螃、磅、滂、蒡、耪、嗙、嫎、徬、雱、鰟。读bang的有:榜、磅、镑、傍、膀、塝、谤、搒、牓、艕。pang,fang,都是唇齿音,读音接近,如阿房宫(epanggong)。 乡俗,土语叫乡xu。俗,xu,从谷,带谷的字念yu,如,富裕,洗浴,欲望,峪,等。老家方言里其实不少是古音。 翼城方言,“逮捕”,叫dipu,而不是daibu。逮念作di的, 还有棣、奴隶。类似带甫,音pu的还有:浦、铺、蒲、莆。音bu的有:簿、逋、簿、哺。读音为fu的有:傅、辅、敷、甫、尃、黼,等。 解惑,xie惑,就是理解。“解xie惑不开”,就是理解不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xiehuo”也。很古老的方言。解事,念xie,古代指“释疑”“解惑”,通晓事理。小孩懂事叫解xie事。 二 方言土语,俚俗土话,最大特点是没有规矩可依循。此文的主旨是“方言里的古代读音”,但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也不好硬性发现。方言,语言的活化石。本文间或征引古文,以加强权威性。 坐,翼城方言念cuo,符合古代读音规则。坐下,叫cuoha。相同发音有挫、锉、矬、痤、剉、睉、莝、脞。石头叫砥石,中流砥柱。砥石,很雅。砥石,磨石,是个古词。《淮南子·说山训》:“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王充《论衡·明雩》:“砥石劘厉,欲求銛也。”砥砺,就很好,磨练呀。坦荡如砥。(劘,mó,磨砺。磨:“砥石~厉,欲求铦也。”铦,xiān,锋利) 女孩叫丫头。头上羊角辫,分丫。古代女孩子在及笄之前,头上都要梳着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像个“丫”字,所以称为“丫头”。唐代刘禹锡《寄赠小樊》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又叫闺女,不出闺门。闺,闺房或闺阁,古代女子起居坐卧、修练女红、研习诗书礼仪的场所。闺女就是闺房里的女子。 公鸡打架,叫掐(qian)架,翼城土话,掐,读qian,不念qia。掐,用手指刺入卡扼。“提手”旁“扌”加“臽”(xiàn,小坑)作声旁,“臽”。掐,类似发an音的,有,馅、陷、焰、阎、谄、淊(同淹,泥水相和)、蜭、埳、惂、輡、錎、鹐、欿(同“坎”。欿,kǎn不自满:自视欿然)。读qia的,有掐、?。 翼城方言“官儿皂儿”,皂:玄色,黑色。皂,差役、黑衣吏员、椽属之谓也。皂吏,官吏之一种,旧时衙门内的差役,runner,常穿黑色衣服。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出使宫市的太监。白衫儿,太监手下爪牙的通称。 阶台,台阶,階,叫圪台,阁台,gētái。包含“皆”而读作e的有:谐,偕,喈(jie,喈喈,声音和谐)。包含乞而读ge音的,还有仡、疙、虼(虼蚤、跳蚤)、杚、犵、紇、犵、扢。一圪节,圪节,gejie。圪垯,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圪台,圪垛(小山;土丘),圪拉(即坷拉,土块),圪吵(争吵,议论),树圪杈(树枝杈)。带乞而念qi的有:汽、气、迄、汔、盵、讫。 高粱叫稻黍taofu,因为状如稻子,又像黍子,兼而有之。稻,tao,如,韬、滔、瑫、搯、慆、幍、謟[①]。舀,上为“爪”,下为“臼”。“爪”,踩踏之物;“臼”承受击捣之物。“爪”与“臼”合,表示“以爪为杵,以臼为物,像以杵捣臼那样用脚爪踩物”。本义:用向下击打的方法取物。形状如稻穗、高粱穗。 去年叫“年时”(时,不重读,niánshi)。北方许多地方的方言。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年时此日,问苍天,遭的什么花甲。”“邋遢”,翼城读音lata,也入乳名。标准读音(翼城话里的 aozao的ao,上颚音)。没价值,不值当,翼城方言叫“不值估”,不值沽,沽,卖。翼城话“弹气”或“洋弹气”,过分在意。“你别瞎弹气了!”恓惶xīhuáng,忙碌不安、悲伤。甘晋陕方言。穷困潦倒、可怜兮兮。李白:“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於恓惶,席不暇暖。”舵手,翼城话是“tuo手”。它,读 tuo,类似的有:鸵、驼、陀、砣、佗、铊、跎、沱、鮀、柁。滹沱河。 “流水”,经常,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子虚子《湘事记》:“人众如蚁附羶,日给饭至四百馀席,无昼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剧场。”野,翼城念ya。野,当动词,东西丢了叫做“野ya了”,使动用法:使……被抛在野外,丢到野外。还有“出去野(ya)去了”。天苍苍,野ya茫茫,是正确读音。野读ya,粤语也是。斜,方言就叫xia。“远上寒山石径斜”,古音念xia,不读xie。“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xia。“雅观”(长得漂亮),念“xie观”。上古读音。例如,邪,铘。 翼城成语,“扭勾捏怪”,扭捏作态,原指身体故意扭动,后指言谈举止不爽快、不大方。指生硬编造,牵强附会。朱熹《学校贡举私议》:“择取经中可为题目之句,以意扭捏,妄作主张。”谓言谈、举止不自然。《西游记》:“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 包含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蕴含风土(山川物候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体现了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物、礼节、习惯。福柯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脉络,追寻时间之外,又归于沉寂的印迹。我们也该有一点方言考古学、俚语考古学、礼俗考古学、察风俗纪,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工具、生活着手研究方言的价值,追寻失落的文明遗迹。 三 翼城土语中,古音遗留还有许多。气象、风土、农牧方面: 雨点稀疏,叫“扬泄”。天上打雷,土语叫打“鼓连”“鼓擂”,声宏如鼓声连连之谓。那哈尔,叫兀儿,兀都。翼方言,灰尘,扬沙, 土灰,叫“扑土”,或“暴土”。暴,亦音pu,同瀑,盛大貌,犹如瀑布。四时,昨天叫“夜个”。也是河南河北方言。河南还有“昨年”之说。 杏,读hang,江阴,粤语也如此。蟋蟀亦称“促织”、“趋织”、“促积”,翼城土名叫促唧唧,盖因其鸣声若织布之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绩麻,搓麻线。蛇,念sha,对,因为是“它”字旁。牲口叫“头箍”,因耕牛穿鼻,牲口头戴套脖笼头,头上戴箍,紧箍咒,把头“箍”起来。现在姑娘们戴头箍,又称发箍,发卡,固定头发,或作装饰用。牛有穿鼻,便于驾驭驱策也。 割麦,方言叫“剐麦”,意思是刈获打场千刀万剐搜刮干净。回茬玉米,叫“回sha”,指割完麦子再种。秋粮收割再播种小麦,也叫回茬。回茬小麦是以大秋作物和复种作物为前茬种植的小麦。非回茬地,叫做细地。轧棉花,轧花机,轧,ya,轧就是压榨。让车,翼城叫“互车”,错车。互,动词。打麦扬场的人力鼓风机叫扇车(cha)。扇车即风扇车,用于清除谷物中的颖壳、灰糠及瘪粒的一种农具。能产生风,也叫“飏(扬)扇”、“扬谷器”、扇车或扬车。 翼城话,公狗叫“二狗”,公猫叫“二猫”。犍牛,阉割过的牛,母猫叫“妮猫”,母狗叫“妮狗”。小妞也。母鸡叫草鸡。公驴叫“阔驴”“叫驴”,母驴叫“草驴”。草,表雌性。公驴不骟是留做种驴用的,叫“叫驴” ,公驴骟了,就叫“骟驴”。母鸡雌鸟卧草丛下蛋,叫草鸡。公绵羊,叫圪顶,公羊就是公绵羊。公山羊叫骚胡。阉割的公绵羊叫羯子。阉割后的公羊名羯子。公马叫种马。尾巴,读作yǐ 巴,标准普通话。 青蛙,蛤蟆há ma,翼城方言,疙蟆gema。蛤,音ge, 由合组成发ge音的有阁、鸽、蛤、佮、郃、颌。 食物、生活、吃喝住行内容: 胰子,古人发明的含有猪胰脏和草木灰成分的复合洗涤用品。香皂称作胰子。肥皂,叫洋碱。扁担叫钩担,因为有个钩。棍子,叫隔栏——古代栅栏围墙用木棍。木棍,叫隔栏。核桃,叫圪ge桃,圪圪垯垯。一种盛物的器具,叫斗篮。笊篱,烹饪器具,用竹篾、柳条、铅丝编成,像漏勺,有眼,捞取食物,即过滤。篦子,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梁,两侧有密齿。不同于箅子——炊具,由切割、打磨好的竹片做成,用以蒸焖。脸盆叫“似锣”——因为好似一口锣。古代洗脸盆,铜器,可以当锣敲。拾掇,叫“拾当”、收拾停当。“拾荡”,“收拾”和“荡除”之谓也。炉灰叫“乏料”,炉灰坑叫“料乏谷堆”。轻便叫“轻车”。院门叫街门。地窖叫红薯“窨子”。房上灰条子(灰吊子)叫“淌毛谷穗”,因为形同谷穗。瓦房屋顶叫“厦坡”。街,翼城话,zai。柿饼叫柿圪垯。妇女梳头脑后头挽个结叫头圪垯。过河拆桥,在翼城话里是“过河拆立石”。石,念成“chi”。立石,北方水域小,雨量少,几块石头,可跃跳而过也。“自管说”,只管说,只顾说,土语叫“自顾说”。“漫说”,更别说。雄关漫道真如铁,就是“雄关漫说真如铁”。疲倦,困乏,叫“乖了”——乖乖的了。“寒碜”,牙碜,chěn,翼城方言,但也是普通话。圪渣,渣子,碎屑。圪节,gē节,一截儿,一节儿。 小孩流口水,哈喇子,叫憨水?小孩憨呀。尿布,娃皮,瓦片也。眼角流眼屎叫流痴头,眼疾,因为不注意卫生,毛巾、洗脸水共用。“饿”叫肚饥,肚,念tu,从“土”,类如吐、钍、汢、峹、塗。两个不雅字眼常入乳名:“肮脏”,读“aozao”或“腌臜aza”,字典辞书也这么注。胳肢窝,腋下。血,xiě。流了点儿血。羊汤,叫羊血xie汤。千层饼,叫“油旋”,放在鏊子里以手“旋”转,主妇们不怕烫手。油饼,叫“油煎”。煎炸。打破别人的脑袋,别人就要躺到你家吃油煎,古老亚细亚民事裁判吧,不成文的规矩,千年遗传。 南常的家常饭还有米棋,其它地方叫调和。豆莎棋(面条),也是调和。棒子面,玉茭面,做成稠糊糊,叫馓(san)饭,浇“浆水"菜——酸菜的一种。棒子面也叫玉米面,还可做摊馍,发酵过的稀糊状棒子面浇到平底锅(俗称鏊)烤熟,成圆饼形状,有虚孔。烧饼,家庭烤烙的,叫焦坨子,有些儿焦糊。街上卖的,夹馅儿,芝麻或糖,叫火烧。 称谓、人伦、家庭四壁,生老病死。老人去世,避讳叫“老了”“走了”“不在了”,类似于避讳“驾崩”或洋话“谢世”“逝世”。怀孕叫“有喜”。夭折叫“丢了”。流产,委婉语叫“小月”,幼儿夭折叫孩子“丢了”。生病,委婉语就是不得劲。传统农业社会,这些忌讳语是出于对吉凶、荣辱的疑惧,在表达时,就以别的话语代替。禁忌语表明一种敬畏自然、敬畏神灵、敬畏生命的崇高感情。人们普遍畏惧疾病、贫穷、灾祸、死亡等,因而在表达时,就用委婉的语句替代。嫁女,翼城叫改女。因为旧时代出嫁要改名换姓,嫁鸡随鸡嘛。今已幡然改变。 男性,丈夫,叫“当家的”“掌柜的”“那口子”“孩他爸”。女的叫“屋里的”。“我都齐”,我们一伙。 旧时代医学落后,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妇幼死亡率高,为欺瞒鬼魅魍魉,故意喊错大人辈份,翼城把母亲叫“姐”,音jiang,jie,,呼祖母为“娘”,乃原始巫术禁忌遗留,以为魑魅不会加害。翼城方言是一座丰富的语言学宝库,口语保留了许多古代语言信息,反映了汉语发展的`轨迹。其中一些特殊的称谓,索之有据。翼城方言称母亲为 “姐jiang”,称姐姐为“姐姐jia jia”,是历史上“羌人呼母”习俗的遗留。《广韵》:“姐,羌人呼母也。”“姐”又写作“媎”。《字汇》:“媎同姐,兹野切,羌人呼母为媎。”古代山西是羌人活动、徙居的地区,故有羌族语词留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比如:一起走,叫“厮跟上”。和各地一样,翼城方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成分。圪瞅:略微看一眼。圪捞,挠别人痒处。其余吗,亲属称谓祖辈“爷婆”,方言说是“ya 婆”,即,爷、婆,祖宗之谓也。供奉(奉献)祖宗,叫“献爷婆”。爷爷,念yaya。 四 情感、诅咒、詈骂、心情、性格、生理、心理。 好了伤疤忘了疼,就叫“记吃不记打”。骂人“手长”,管的宽;“嘴长”,爱说闲话:“心说”,心里想;“耳朵长”指爱打听;“挨家什”,就是挨打,家暴,用家伙大人。什,各种各样:什锦。傢什,傢伙也,工具也,武器也。“拿家什齿你”,就是收拾、教训、打人。齿,凿齿也,起源于给磨盘凿齿齿痕齿状槽沟,少不了锤子和尖齿凿子。 贬低,翼城方言就叫“逼低”。害怕,叫害惊(jie),骇惊(jie)。惊(jie)人呼啦,挺吓人的。小孩没有惊(jie)怕,不好。马惊(jie)了。慑惊,shejie,突然受惊吓。“蔫骨嘟嘟”,死气沉沉也。蔫蔫儿,就是默不作声。蔫蔫的,无精打采。“心灵”,聪明巧慧的意思。勤快曰“勤谨”。倒霉,不争气,叫“倒灶鬼”。锅灶倒了。父母打,家暴,打孩子,叫“过堂”。旧时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问。翼城方言“不倦心”,不灰心也。 眼睛叫“眼窝”。足,翼城方言念ju,足球,念“ju球”。满足,念“满ju”。古代汉语,zu,ju,同韵。包含“足”而读ju音的,如,距。脚是“爬爬”,因为起初爬行。看,读作“瞄,mao”,眊,盖上古读音也,类如猫、锚、渵、緢。 “眼热”,就是艳羡,羡慕,眼乞。“心焦”,焦急,心中着急烦躁。翼城话,“婆烦”,“婆”,中年以上女性,“烦”,就是烦人,使人厌烦。婆烦,像婆娘一样烦人,又可以写作“颇烦”:抱怨、烦躁、反感。 翼城话,玩儿叫“自己”,可能是自由吧。老年人絮叨,唠叨,叫“咯叨”,魏咯叨。喋喋不休,咯咯叨叨。“脔蒿(草)”,打蒿草,把草脔成一团,揉成一捆,比喻不认真、马虎。恋爱,翼城方言读“lian爱”。骂人“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就说他“倒街(zai)臥巷(hang)”,横卧街巷,醉卧道口。当然也可能倒栽卧巷。 “歪戴帽倒撒鞋”,鞋子不穿好,撒布鞋(hai),叼烟卷,挽裤腿,披衣服,蹲着吃饭,圪蹴,当众剔牙,龇牙咧嘴,随地吐痰,呵呸!随地撒尿,袒腹露胸,吃饭吧唧嘴,发出响声,喝粥呼啦呼啦,随地吐痰,当众掏耳朵剔牙,朝人咳嗽打喷嚏,大声打嗝打哈欠,伸懒腰,当众龇牙咧嘴扣鼻屎挠痒痒,跷二郎腿,不剪指甲,不修边幅,讲荤段子,开性玩笑,骂人,带话把,也是过往岁月不良习俗。圪蹴,gējiu,也读gē cù,圪是口语助词,没有意思,圪蹴,相当于古汉语“蹴”,蹲下。翼城叫gujiu,北方部分地区方言,指蹲。当众蹲踞,蹲腿,形同蹲坐便器,现在被认为是不雅动作。一般人不再有此类田间地头动作。当然,鞋子不分左右,裤裆没有前后,红裤腰带辟邪,也是旧时代传统烙印。践踏草坪,随时随地横穿马路,跨越护栏,闯红灯,这一点,连农民兄弟都说城里人不文明。 “半吊子”,“二百五”也,“不够数”,“不识数”。二杆子,通常指不靠谱,跟“二”一个意思,骂人傻子。二杆子、二百五,指疯癫。“杆子”指结伙抢劫的土匪。“二杆子”指“排行第二的杆子”即“二当家的”。 “二”有贬义,形容头脑简单,行为愚蠢,比如二敢,二豹,二货,二流子。“二”,北京方言“傻二”和“二百五”的简化,犯傻发飚的意思。 方言“尿得高”指本事大。青年人体格强壮,尿得远,尿得高。老年人前列腺有问题,尿频、尿急、尿不净、尿等待。方言“我不尿你”,是说我不尿你这一壶,不吃你这一套。不尿你,说全了是不尿你这一壶里,尿不到一个壶里,形容两个人意见不一致。尿到一个夜壶里,是说两人谈得来,聊得投机,聊到很晚,在一个屋里公用一个夜壶。有个小伙子发火说:“你不就是个队长吗,我尿你(这一壶里)哩。”粗俗,但有生理依据。话丑理端。 “蛮圪垯”,翼城话鄙称南方人。南蛮有“野蛮”“不开化”之意,多指异乡人或南方人,亦指某些语言不着调的人。不过不好的一面,蛮圪垯也指上门女婿,叫招女婿,或过继的、继子、螟蛉子、领养儿,或外乡人。这不好,带有鄙夷。这地域歧视是祖宗老例。侉子,方言蔑称外乡人,具有轻蔑和嘲笑意味,不礼貌,见于江淮官话与晋语,源于江淮地区内部不同口音借以互相歧视的称谓。 翼城方言中的缩略语:这一个人,说“窄(这一)人”;人家,叫“nia”,那人,“wai人”,即“兀一人”。一个人,叫“一歪人”,即,一位人。位,读wai。 没有规则规律可循的翼城方言,如:继续,念“继xiu”。续鲁,念“xiu鲁”。xu, xiu,同韵。 余论 我不是方言专家,也非语言学者。此文枚举一些词语,似乎无规律规则可言。方言者,一方土地的语言,没有普遍性,不是“普通”话(普通话就是共同话),不具普遍约束力。比如方志,就不是通史。翼城的方言土语,应该是土得掉渣,笔墨难以形容,无语法规则,没有马氏文“通”,无法文从字顺,无法归入训诂学,实为无可名状,难以和外乡进行语言游戏。难怪他乡遇故知两眼泪汪汪。训者,顺也,使得顺达。所以本文就是挂一漏万的乡音训诂之学。 方言土语,是身份的认证。俗语充满睿智。俗语如运用得当,可使语言别具一格。高贵者最愚蠢。侯门相府,达官显贵,屈从王命,见风使舵,骨肉相残,宫廷内乱,阿谀逢迎,巴结谄媚,蛮干蠢货盲从唯命。卑贱者乡村野叟,贩夫走卒,反倒机智。土话,带着泥土的气息,像涧谷琴音,朴素凝重。王朝更迭,皇冠落地,但纠缠在老百姓唇齿间的土话,却鲜活在人们的生活中。 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谚、俗话、习语承载物质生产方式。村落民间语言,包括顺口溜、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使用者主要是村民乡民。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语口语,是千百年来民众口口相传,用以表达思想,承载民间文化的口头习惯语,简洁而明快,表情达意。民间惯用语言的鲜明的生活化和质朴性,有别于上层语言。 常用民间熟语使用率高,流行面广,是民间文化中最基础、最丰富、最常用的部分,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称谓语和流行语。这些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表现在方言和民俗中,有别于书面语。其难度在于难以书写,也难乎寻觅出处和起源。 但民间语言具有保守性、僵固性、迟滞性。也暗含落后迷信习俗,集体无意识。但我枚举这些方言,不是提倡倒退,不是复古。我打电话给太原电视台,反对用太原话播报天下事,毕竟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大家伙儿语言里夹杂英语啦,OK啦,你还迷恋方言?一位榆次女士生了个美利坚公民,孩子由榆次外公外婆带,她坚决反对父母教孩子说榆次方言。咱们推广普通话。毕竟开放时代,走向世界,不能提倡方言建立广方言馆。最近给南常朋友打电话,他的孙子说的是普通话,叫“爷爷”不再叫yaya。我听了很高兴。翼城孩子喊祖母开始叫奶奶,不再叫娘。这是进步。母亲,不叫姐。这多好。过去,父亲叫爹,有的地方,父亲叫大。大,就是爸爸。最近,农村的孩子也学城里人叫爸爸啦。进步。有的孩子喊年轻父母的名字,大人不介意。好。电视上翼城人,老年人满腔热情原汁原味土得掉渣的方言土语,中青年就说翼城腔调的普通话。南腔北调,好。 2016,6,12 [①] 謟,tāo,可疑:“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超越本分:“帝念不謟,应时作谋。”隐瞒:“不謟过,不责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