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英汉语信息结构的标注模式及其句法实现


    摘 要:信息结构以句法特征的方式标注于算式库中的词汇项上,参与运算系统中的句法推导,并在语音式和逻辑式两个接口层面获得识解。制图式分析下的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为话题和焦点成分提供句法位置,从而为信息结构的句法实现提供分析工具。通过英汉语中话题结构和焦点结构的比较,本文提出低缘结构信息结构投射的参数假设,并据此分析低缘结构中英汉语信息结构句法投射的差异。单一强势信息结构原则的提出则可以为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信息结构的交互提供解释。
    关键词:信息结构;句法;算式库;左缘结构;低缘结构
    作者简介:张孝荣,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英汉信息结构的句法研究”(2017XJJ16)的阶段性成果。
    1. 引言
    信息结构主要指的是语言中信息的呈现方式,起到帮助交际者把握对话人的信息状态,促进信息沟通的目的。对信息概念的这一理解,Chafe(1976)称之为信息包装(information packaging)。在生成语法理论下,研究信息结构主要从话题和焦点这两个概念展开(Lambrecht 1994;Erteschik-Shir 2007)。英汉语中均存在较多类型的话题结构和焦点结构,在话题和焦点的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相同特征,但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在最简方案(Chomsky 1995)的框架下,探讨信息结构进入句法的途径以及信息结构句法表征的方式,同时分析英汉语中信息结构句法呈现方式的异同,从而达到推进信息结构-句法这一接口研究的目的。
    2. 先前的分析
    在最简方案下,主要的核心句法范畴为实义动词V、轻动词v、时态T以及标句词C。当涉及到话题和焦点时,这些投射无法满足信息结构表达的需要,因此句法范畴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扩充。可以说,这一需要正是制图式分析(cartographic analysis)出现的主要动机之一。制图式分析采用标准分析法(criterial approach)(Cinque 2002;Rizzi 2017),辖域特征和信息结构内容通过不同功能范畴中心语的设定加以表征,之后这些句法投射在语音式PF和逻辑式LF接口中分别获得阐释。为了解决话题和焦点的句法位置问题,Rizzi(1997)提出CP分裂假说(Split-CP Hypothesis)。根据这一假说,在特定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结构表达的需要,CP可以分裂为语势短语ForceP、话题短语TopP、焦点短语FocP以及限定短语FinP,其制图式排序为:
    (1)ForceP>TopP*>FocP>TopP*>FinP>TP
    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焦点投射,但是话题投射可以重复出现(以*标识)。根据标准分析法,具有话题特征或者焦点特征的句法成分需要移位至话题短语以及焦点短语的指定语位置。这些句法成分可以在移位后进行特征核查,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的指定语位置因而也被称为标准位置。话题和焦点成分在移位至标准位置后,特征核查即可进行,当话题特征和焦点特征删除后,对应的话题成分和焦点成分将无法再次移位,在标准位置实现冻结(freezing),同时获得语音拼读。
    Rizzi提出的分裂投射均位于TP之上,因而这一区域被称为左缘结构(left periphery)。Belletti(2004)发现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也可以出现在TP之下和vP之上的位置,即:
    (2)TP>TopP*>FocP>TopP*>vP
    此时的焦点投射一般也只能出现一次,话题投射则同样可以重复出现。这些投射出现在TP之下的句法位置,学界一般称之为低缘结构(low periphery)。Belletti(2004)指出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的话题和焦点可能具有不同的属性。例如,左缘结构中的焦点一般为对比焦点,而低缘结构中的焦点一般为信息焦点。
    Paul(2005)考察了汉语中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的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根据她的研究,汉语中信息结构的句法投射可以采用下述制图式模式加以表征:
    (3)左缘结构:CP>TopP>even FocP>TP
    低缘结构:TP>inner TopP>even FocP>vP
    汉语左缘结构中话题短语的位置高于焦点短语,且焦点短语下无话题短语。另外,左缘结构中的焦点短语(even FocP)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即可以省略的“连”和必须出现的“都”。可以看出,Paul也认为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的话题有所不同。为了体现两者的不同,低缘结构中的话题投射被称为内话题短语(inner TopP)。
    张志恒(2013)对汉语中话题和焦点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认为汉语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的制图式分布应该为:
    (4)a.左缘结构:CP>相关性话题>常规话题>介词短语话题>认定焦点>“连”字焦点>TP
    b.低缘结构:TP>内常规话题/相关性话题>认定焦点>“连”字焦点>vP
    张志恒对汉语信息结构的句法呈现给出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和排序。可以看出,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话题和焦点的类型和排序并非完全一致。相比低缘结构而言,左缘结构中的话题类型更为丰富。
    话题投射和焦点投射的提出,为使用句法手段分析信息结构提供了可能。从左缘结构到低缘结构的拓展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结构的句法位置,也可为其它功能投射的制图式研究提供借鉴。话题和焦点的具体类型及其排序为各种话题和焦点提供了相对应的句法位置,从而使得采用句法手段分析信息结构成为可能。
    信息结构的句法分析起源于CP分裂假说,但是随着左缘结构中话题和焦点类型的不断丰富以及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在低缘结构中的出现,CP分裂假说不断受到挑战。首先,CP无法分裂出如此多的功能投射,这有悖于最简方案的包含性条件(inclusiveness condition)和经济性条件(Chomsky 2001;Al-Mutairi2014)。其次,CP不可能出现在TP之下的低缘位置,因而无法为低缘结构中的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提供理据。后期的一些研究,如Paul(2005)等,直接把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分析为CP位置下的句法投射,不再从属于CP。本文认为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属于独立的功能范畴投射,并非CP分裂而来。当然,这两个功能范畴投射具有可选性特征,当信息结构进行句法投射时,它们会在句法结构中出现;当信息结构没有进行句法投射时,它们也就无需特定的句法表征。
    以上讨论说明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并非起源于CP投射,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应该是句法中具有概念必要性的功能投射,是信息结构映射到句法中产生的必然结果。当句法和信息结构形成接口时,信息结构可以丰富句法制图研究的内容,扩大句法分析的涵盖范围。反言之,句法分析的手段为研究信息结构提供了形式化的分析工具,有利于促进信息结构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先前的制图式研究主要关注信息结构的具体类型以及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的句法位置问题,较少涉及信息结构进行句法投射的具体方式,例如信息结构的句法标注位置和标注方式、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信息结构的交互以及英汉语中信息结构句法实现的异同等,而这些正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3. 信息结构的句法标注
    在最简方案下,句子的生成从词库开始。首先从词库中构建生成某个句子所需的算式库(Numeration),算式库中的词汇项通过运算系统生成特定的句法结构,并移交至PF和LF这两个接口层面中进行语音包装和语义包装,最后形成具有音义内容的句子实体(van Gelderen 2017)。为体现信息处理的效率,运算系统以语段(Chomsky 2001,2008)为单位进行,vP和CP为代表性语段。
    学者对于信息结构句法标注的位置存在争议。Horvath(1986)以及Rochement(1986)认为信息结构在LF层面进行包装和阐释。问题是信息结构中的焦点一般为新信息,在语音上会获得重音标记,同时呈现特定的韵律模式(Fanselow 2006)。重音和韵律模式的指派是在PF层面而非LF层面中进行的,因此,LF层面并不是体现信息结构的唯一位置。
    Erteschik-Shir&Strahov(2004)以及Erteschik-Shir(2007)认为信息结构通过一个独立于PF和LF的层面进行,与词库、运算系统以及PF和LF这两个接口层面形成平行关系。可以发现,随意增加句法层面的方法规避了信息结构句法标注位置的问题,违反了最简方案下概念必要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同时,新增加的层面有何属性,新层面与现有四个层面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均对这一说法带来诸多挑战。可以说,通过增设表征层面的方式解释信息结构的句法标注问题属于费力的方案。
    Jackendoff(1972)认为信息结构是在运算系统中赋予的,从而保证拥有信息结构特征的句法成分可以在PF和LF层面获得阐释。从理论构建来看,这一观点直接违反了包含性条件。根据这一条件,运算系统中不得加入新信息。也就是说,句法运算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应全部来源于词库,而不能在运算的过程中随意添加。这样来看,与设置独立层面的做法相同,运算系统中加入信息结构的说法也不能成立。
    最后一种观点来自Horvath(2006,2010),信息结构属于接口效应,或者来源于运算系统中呈现的量化现象,与语言的概念必要性层面无任何关系。这一观点否认了信息结构和句法的联系,无法实现信息结构的句法表征,也就意味着句法中不能表达话题和焦点等信息,这显然与现实语料不符。
    本文认为信息结构的句法标注来源于词库这一句法层面,这一观点与Shyu(2001)以及Hsu(2012)存在相似之处。但是,本文认为信息结构不是在词库中统一标注的,而应该是在构建的算式库中标注的,从而保证话题成分和焦点成分均能赋予话题特征[TOP]和焦点特征[FOC]。在运算系统中,具有话题特征和焦点特征的中心语与话题成分和焦点成分形成一致关系,从而完成该话题成分和焦点成分的特征核查。因特征核查需要以局域的方式进行,话题和焦点成分需要进行移位,从而形成句法错位现象。最后,经过运算系统生成的话题句和焦点句分别被移交至PF和LF接口层面,进行对应的重音和韵律分配,并获得话题和焦点信息的语义解读。如果假设信息结构在词库中统一标注,这会加重词汇习得的负担,不利于算式库的构建,也无益于解释语言习得的快速性特点。
    句法信息的标注来源于算式库的分析法满足了包含性条件,为运算系统中的句法移位操作提供了动机,同时为PF和LF接口层面的诠释提供可能,应该是信息结构进入句法的最优选择。除了理论推演的动机外,信息结构来源于算式库还存在语言实证。以话题为例,具体语料如下:
    (5).(Aboh 2010:26)
    1SG hear that snake DET TOP Kofi kill 3SG
    “I heard that,as for the snake,Kofi killed it.”
    上例中的语料来自贡格比语(Gungbe),贡格比语中的yà为话题中心语,标注??dàn这一句法成分为句子的话题。在该语言中,话题中心语获得形态表征,以独立词汇的形式出现。这则语料说明信息结构需要在生成句子的算式库中出现,而不能等到运算系统和接口层面。另外,信息结构也需要参与运算系统中的句法操作并接受接口层面的诠释。这样来看,将信息结构设计为在算式库中进行标注,同时参与运算系统并接受PF和LF接口层面诠释的选择是一种可行的、合理的分析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话题和焦点成分在算式库中进行标注,但并不是词库中每一个词汇项都需要进行话题特征[TOP]和焦点特征[FOC]的标注。当词汇项获得信息结构特征的标注,可以生成对应的话题句和焦点句,但是如果没有获得话题特征[TOP]和焦点特征[FOC],话题句和焦点句也就不会出现,生成的则是普通的主谓句,以“我喜欢读书”为例,该句中词汇项“我”的标注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6)a.我[CASE]喜欢读书。
    b.我[CASE][TOP],喜欢读书。
    在(6)a中,“我”在算式库中被标注的特征为格位特征[CASE]。该特征的核查要求“我”移位到TP的指定语位置,由T完成[CASE]特征的核查(Radford2016)。此时生成的句子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句,无信息结构内容的表达。在(6)b中,“我”在词库中得到两个特征的标注,分别为格位特征[CASE]和话题特征[TOP]。格位特征的核查需要“我”移位至TP的指定语位置,而话题特征的核查则要求“我”移位到句首话题投射TopP的指定语位置,并最终形成典型的句首话题句。1由此来看,主谓句和话题句的区分并非源于表层句法结构,而应该源于算式库中词汇项的特征标注内容。对于特定句式中某个句法成分隶属主语还是话题,学界存在诸多争论(宋文辉2018),其根本原因在于一般都是从表层结构出发,讨论主语和话题的区分。如果从信息结构在句法中的标注这一视角出发,讨论主语和话题所具有的特征内容,进行明晰的甄别是可以做到的,也就可以避免关于主语和话题的争议性讨论。
    4. 英汉信息结构的句法分析
    4.1 话题和焦点的句法
    首先是左缘结构中的话题和焦点。从类型学角度出发,Li&Thompson(1981)将汉语分类为话题凸显性语言,将英语分类为主语凸显性语言。从使用频率来看,根据周志培(2003)的个案调查,话题句在英语中所占的比例为10%,而在汉语中的比例则高达50%。从使用功能看,英语中话题句的使用具有特定的文体效应,如表示比较、强调或者篇章的衔接,但是汉语则无此限制。从话题的类别来看,汉语中的句首话题可以分为三类:话题化话题(topicalization topic)、左偏置话题(left-dislocation topic)以及悬垂话题(dangling topic)(陈平1996),对应例句如下:
    (7)a.玛丽,约翰很喜欢。
    b.玛丽,约翰很喜欢她。
    c.水果,我最喜欢西瓜。
    可以发现,英语中存在话题化话题和左偏置话题,但是没有悬垂话题,如:
    (8)a.Mary,John likes very much.
    b.Mary,John likes her very much.
    c.*Fruit/As for fruit,John likes water melons.
    要想把汉语中的悬垂话题句转变为英语中对应的句子,只能采取添加as for短语的形式,而不能直接出现悬垂话题。可以看出,与英语中左缘结构的话题句相比,汉语中左缘结构话题句的使用频率更高,使用时受到的限制更少,话题的类型更为丰富。这也正是汉语被称为话题凸显性语言的重要原因。
    再看低缘结构中的话题和焦点。汉语中存在大量句中话题结构和焦点结构,如:
    (9)a.他写信写累了。
    b.他连自行车都不会骑。
    c.他那本小说写完了。
    在(9)a中,动宾短语“写信”和动补短语“写累”中的动词重复出现,因而被称为重动句。刘维群(1986)指出动补短语为重动句的焦点核心,动宾短语只起到陪衬作用。聂仁发(2001)认为动宾短语为背景信息,是动补短语的参考点。这样来看,重动句中的动宾短语应该是话题。(9)b为“连”字句,“连”的功能主要是标注“连”后成分为焦点信息(袁毓林2006;熊仲儒2017),学界对“连”字成分的焦点属性争议不大。(9)c句为宾语前置句,“那本小说”为“写完”的宾语,但移位到vP之上的低缘位置。一些研究将前置宾语分析为话题(Xu&Langendoen1985;曹逢甫2005),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它应该为焦点(Zhang 2000;Shyu 2001)。可以发现,以上三种句型在英语中都不存在,例如:
    (10)a.*He writes a letter writes until he is tired.
    b.*He even a bicycle cannot ride.
    c.*He that book reads.
    汉语低缘结构中存在较为丰富的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但是英语低缘结构中对应的话题结构和焦点结构都不能出现。汉语低缘结构中信息结构的投射更为丰富,也验证了汉语隶属于话题凸显性语言的观点。英语低缘结构中的信息结构投射相较匮乏,这与Winkler(2012)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基于原则与参数理论,本文认为英汉语中此处的差异可以通过低缘结构信息结构投射的参数假设加以解释,即:
    (11)低缘结构信息结构投射的参数假设(Parametric hypothesis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projection in the low periphery):在不同语言中,低缘结构中可以出现信息结构投射(实现为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LowP[+IS]),也可以不出现信息结构投射(LowP[-IS])。2
    英语采用LowP[-IS]这一参数设定,因而低缘结构中不能允准话题和焦点成分;汉语采用LowP[+IS]这一参数设定,因而在低缘结构中可以出现话题和焦点成分。这一参数差异可以解释汉语中大量存在的重动结构、“连”字结构以及宾语前置结构,也可以解释英语中上述结构式的缺失。英汉语中的信息结构投射在低缘结构中呈现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英汉两种语言采取了信息结构投射不同的参数选择策略,因而造成了迥然相异的句法表现。
    4.2 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的交互
    值得关注的是,汉语低缘结构中的话题和焦点成分均具有转变为左缘结构中话题和焦点成分的可能,如:
    (12)a.他写信写累了。→写信他写累了。
    b.他连自行车都不会骑。→连自行车他都不会骑。
    c.他那本小说写完了。→那本小说他看完了。
    位于低缘结构的话题和焦点成分均可以移位到句首,占据左缘结构中的句法位置。原先的重动句、“连”字句和宾语前置句变换成动宾短语、“连”字结构以及前置宾语位于句首的特殊结构式。根据标准分析法,话题和焦点移位至标准位置后,特征核查即可进行。当话题特征和焦点特征得以删除后,对应的话题成分和焦点成分将无法再次移位,在标准位置获得冻结。在汉语中,低缘结构中的话题和焦点已经位于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的标准位置,理论上是无法再次进行移位的。这样一来,先前的标准分析法也就无法解释汉语中出现的话题和焦点再次移位的现象。
    徐杰(2018)指出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个焦点,它们的地位有主次和强弱之分。专用的焦点语法形式只能突出强调其中一个焦点,而非多个。本文认为这一“单一强势焦点原则”对于话题分析同样适用。一个句子中同样可以出现多个话题,但是这些话题存在主要话题和次要话题之别。因此,“单一强势焦点原则”可以拓展为“单一强势信息结构原则”(unique strong information structure principle),即当句子拥有多个话题或者焦点时,专用的语法形式只能作用于句中的某一个话题和焦点,以突显该话题和焦点的中心地位。与之类似,生成语法在讨论句法特征和特征核查时,也提到句法特征存在强特征和弱特征之别(Lasnik1999)。具有弱特征的中心语不具备特征核查的能力,而需要具有强特征的中心语完成这一任务。据此,本文认为话题和焦点成分从低缘结构到左缘结构的再次移位正是特征强弱之别造成的结果。
    如果话题和焦点不出现从低缘位置到左缘位置的移位,那么此时低缘位置上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的中心语具有强话题特征和强焦点特征,因而具有为移位至低缘位置上的话题和焦点成分进行特征核查的能力。话题和焦点成分也就在该标准位置获得冻结,无需再次移位。如果低缘位置上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的中心语具有弱话题特征和弱焦点特征,那么此时的中心语因为弱特征的原因,无法具有为移位至低缘位置中话题和焦点成分进行特征核查的能力。这些尚未核查的话题特征和焦点特征驱使话题和焦点成分再次发生移位,直至左缘结构中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的指定语位置。因为此时左缘位置上的话题和焦点短语具有强话题特征和强焦点特征,此时的话题成分和焦点成分就可以进行话题特征和焦点特征的核查,从而使得话题和焦点成份在左缘位置进行冻结,并在该标准位置进行拼读,形成再次移位至左缘位置的重动句、“连”字句以及宾语前置句,体现低缘结构和左缘结构的互动。
    上述分析说明,汉语中从低缘位置到左缘位置上话题和焦点的再移位是由“单一强势信息结构原则”造成的。正是因为句法手段只能标注一个强势话题和一个强势焦点,当强势话题和强势焦点选择标注于句中的低缘结构时,就会生成非标记性的重动句、“连”字句以及宾语前置句;当强势话题和强势焦点选择标注于句首位置的左缘结构时,就会生成话题和焦点位于句首的标记性的重动句、“连”字句以及宾语前置句。左缘位置和低缘位置中信息结构的互动正是“单一强势信息结构原则”作用的结果,其运作机制可以通过特征强弱的区分以及特征核查的具体方式加以体现。
    4.3 信息结构的参数性设定
    将“低缘结构信息结构投射的参数假设”以及“单一强势信息结构原则”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发现:
    (13)a.低缘结构信息结构投射的参数假设:低缘结构出现信息结构投射(LowP[+IS]);低缘结构不出现信息结构投射(LowP[-IS])
    b.单一强势信息结构原则:强势信息结构在出现在低缘结构(IS[LowP]);强势信息结构出现在左缘结构(IS[LeftP])
    以上四种选择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如下四种参数性可能:
    (14)a.LowP[+IS],IS[LowP]
    b.LowP[+IS],IS[LeftP]
    c.LowP[-IS],IS[LowP]
    d.LowP[-IS],IS[LeftP]
    (14)a的参数选择会生成典型的句中位置话题句和句中位置焦点句。罗曼语中低缘位置上出现话题和焦点的话题句和焦点句,汉语中的重动句、“连”字句以及宾语前置句均是这一参数选择产生的句法结构。(14)b的参数选择可以允准句中位置的话题和焦点成分再次发生移位,从而生成句首话题句和句首焦点句,低缘结构和左缘结构产生交互。汉语重动句、“连”字句以及宾语前置句中话题和焦点至左缘位置的移位均是这一参数选择的结果。(14)c因两个参数要求相互矛盾,无法生成任何合格的话题句和焦点句3;(14)d的参数选择导致句中位置无话题投射和焦点投射,因而只能出现一次移位生成的句首话题句和句首焦点句。可以看出,英语中的话题结构和焦点结构属于选择这一参数的代表性结构。
    从类型学特征来看,英语属于主语凸显性语言,汉语属于话题凸显性语言。可以说,这一描写性的分类应该是低缘结构信息结构投射的不同参数性选择造成的。英语选择不在低缘结构中出现信息结构投射,英语低缘结构中话题和焦点出现的可能较小;汉语选择在低缘结构中出现信息结构投射,汉语低缘结构中话题和焦点出现的频率较高。另外,单一强势信息结构原则又使得汉语低缘结构中的话题和焦点具有再次移位至左缘结构的可能,从而丰富了汉语句首话题句和句首焦点句的类型。从这一点来看,话题凸显应该只是信息结构在汉语中得到更多句法表征的结果。同样可以说汉语是一个焦点凸显性语言,或者可以说,汉语属于信息结构句法表征凸显性语言。话题和焦点在英汉语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这应该是两种语言在信息结构句法化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参数而导致的。这些参数性选择最终导致汉语中的信息结构体现较高的句法化程度,因此汉语中话题和焦点的制图式分布更为丰富。与之不同,在英语中,特别是低缘结构中的话题和焦点的句法化程度较低,因而话题和焦点的制图式分布较为匮乏,其结果是英语只能为主语凸显性语言,而非话题凸显性语言。同理,也可以说英语属于非信息结构句法表征凸显性语言。上述分析说明,从信息结构和句法的接口出发,采用生成语法的分析工具,可以为理解英汉语所具有的某些类型学差异提供有力的证据。
    5. 结语
    本文以英汉语中的话题句和焦点句为语料,讨论信息结构的句法标注方式以及信息结构的句法实现问题。制图式分析法为信息结构的句法实现研究提供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于信息结构的理解。信息结构以句法特征的方式标注于算式库中的词汇项,参与运算系统中的句法推导,并在接口层面获得诠释。特征核查的具体方式可以解释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的信息结构投射,也可以为左缘结构和低缘结构中出现的信息结构互动提供理据支撑。最简方案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性,要求句法过程尽量从简;制图式分析则要求为不同性质的句法成分提供对应的具体位置,不断丰富句法投射的内容。从本文的研究来看,最简方案和制图式分析看似矛盾,但是实现它们的统一是可能的,两者的结合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
    Aboh,E.2010.Information structure begins with the Numeration.Iberi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2(1):12-42.
    Al-Mutairi,F.2014.TheMinimalistProgram:TheNatureandPlausibilityofChomskysBio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lletti,A.2004.Aspects of the low IP area.In L.Rizzi(ed.).The Structure of CP and IP: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6-51.
    Cao,Fengfu(曹逢甫).2005.Sentence and Clause Structure in Chinese:A Functional Perspective.Beij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2005,《汉语的句子与子句结构》.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Chafe,W.1976.Givenness,contrastiveness,definiteness,subjects,topics and point of view.In C.Li(ed.).Subject and Topic.New York:Academic Press,27-55.
    Chen,Ping(陈平).1996.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 and relativization of topic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Foreign Linguistics(4):27-36.[1996,汉语中话题结构的语用解释与关系化.《国外语言学》第4期:27-36.]
    Chomsky,N.1995.The Minimalist Program.Cambridge,MA:MIT Press.
    Chomsky,N.2001.Derivation by phase.In M.Kenstowicz(ed.).Ken Hale:A Life in Language.Cambridge,MA:MIT Press,1-52.
    Chomsky,N.2008.On phases.In R.Freidin,C.Otero&M.Zubizarreta(eds.).Foundational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Essays in Honor of Jean-Roger Vergnaud.Cambridge,MA:MIT Press,133-166.
    Cinque,G.2002.Functional Structure in DP and IP: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rteschik-Shir,N.2007.Information Structure:The Syntax-Discourse Interfa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rteschik-Shir,N.&S.Natalia.2004.Focus structure architecture and P-syntax.Lingua 114(3):301-323.
    Fanselow,G.2006.On pure syntax(uncontaminated by information structure).In P.Brandt&E.Fuss(eds.).Form,Structure and Grammar.Berlin:Akademie Verlag,137-157.
    Horvath,J.1986.Focus in the Theory of Grammar and the Structure of Hungarian.Dordrecht:Foris.
    Horvath,J.2006.Separating“focus movement”from focus.In S.Karimi,V.Samiian&W.Wilkins(eds.).Phrasal and Clausal Architecture:Syntactic Deri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108-145.
    Horvath,J.2010.“Discourse features”,syntactic displacement and the status of contrast.Lingua120:1346-1369.
    Hsu,Y.2012.Two functional projections in the medial domain in Chinese.Concentric:Studies in Linguistics 38(1):93-136.
    Jackendoff,R.1972.Semantic Interpreta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Cambridge,MA:MIT Press.
    Lambrecht,K.1994.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snik,H.1999.On feature strength:Three minimalist approaches to overt movement.Linguistic Inquiry 30(2):197-217.
    Li,C.&S.Thompson.1981.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u,Weiqun(刘维群).1986.On the features of verb coping sentences.Journal of Nankai University(3):13-17.[1986,论重动句的特点.《南开学报》第3期:13-17.]
    Nie,Renfa(聂仁发).2001.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verb coping sentences.Journ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1):114-118.[2001,重动句的语篇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114-118.]
    Paul,W.2005.Low IP area and left periphery in Mandarin Chinese.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de Vincennes 33:111-134.
    Poole,G.2011.Syntactic Theory.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Radford,A.2016.Analysing English Sentenc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zzi,L.1997.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left periphery.In L.Haegeman(ed.).Elements of Grammar:Handbook in Generative Syntax.Dordrecht:Kluwer,282-337.
    Rizzi,L.2017.Locality and the functional sequence in the left periphery.In E.Aboh,E.Haeberli&G.Puskás(eds.).Elements of Comparative Grammar.Boston:Walter de Gruyter,319-348.
    Rochemont,M.1986.Focus in Generative Grammar.Amsterdam:John Benjamins.
    Shyu,S.2001.Remarks on object movement in Mandarin SOV order.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1):93-124.
    Song,Wenhui(宋文辉).2018.Subject and Topic.Shanghai:Xuelin Press.[2018,《主语和话题》.上海:学林出版社.]
    van Gelderen,E.2017.Syntax:An Introduction to Minimali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Winkler,S.2012.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English.In M.Krifka&R.Musan(eds.).The Expression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Boston:De Gruyter Mouton,71-94.
    Xiong,Zhongru(熊仲儒).2017.A cartographic analysis of even-sentences in Mandarin.Modern Foreign Languages(4):439-450.[2017,连字句的制图分析.《现代外语》第4期:439-450.]
    Xu,Jie(徐杰).2018.Grammatical Principles and Grammatical Phenomena.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18,《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Xu,L.&D.Langendoen.1985.Topic structures in Chinese.Language 61(1):1-27.
    Yuan,Yulin(袁毓林).2006.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lian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Linguistic Sciences(2):14-28.[2006,试析“连”字句的信息结构特点.《语言科学》第2期:14-28.]
    Zhang,N.2000.Object shift in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8:201-246.
    Zhang,Zhiheng(张志恒).2013.On the distribution of topics and foci in Mandarin:A cartographic solution.Modern Foreign Languages(1):10-17.[2013,从制图理论探索汉语话题与焦点的分布.《现代外语》第1期:10-17.]
    Zhou,Zhipei(周志培).2003.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 Shift in Translation.Shanghai: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3,《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注释
    1.此处的分析同样适用于英语中普通主谓语和句首话题句的区分。本文此处不介入汉语中是否存在格位特征的讨论,而是采取普遍语法的视角,采用一般认同的生成语法技术手段分析句子的生成。
    2.这里的Low P指的是低缘结构(low periphery),IS指的是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
    3.此时两个矛盾性的参数导致具体语言结构的缺失。与之类似的是,英语中PRO的允准条件也是相互矛盾的(Poole 2001)。是否可以根据这一思路挖掘出其它的相关研究课题有待之后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