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汉语、汉字和汉语现行记录系统运用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6)


    (三)关于简化字和繁体字的问题
    近年来对简化字和繁体字的问题有不少争议,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讨论汉字本身,但涉及这方面却也不可避免.我觉得再去争论是繁好还是简好已没有意义,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海峡两岸“书同文”。一般说来,汉字由繁到简的趋向,加上记录汉语方便的考虑,简化字的使用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上也是不会逆转的。一则是大陆简化汉字已普及,而且确实方便了书写,再则台港等地的人事实上也有不少在使用简化字,台湾和香港的一些朋友来信就常用简化字。海峡两岸应该从方便人民大众出发,积极磋商,确定出新时期 语当用字表。我想,如果我们以诚相待,抛开陈见,把道理说清楚,问题并不难解决。在大陆,国家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在正式出版物中应该使用简化字,至于民间或书法艺术等方面,则可随其使。有些人喜欢在广告中用繁体字,如果从自身传播效果看,并不见得是好事,但从全社会考虑,可以宽容一些、前面说过.文字改革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民间的繁体字放进汉语记录系统这个实验室检验一下有什么不好呢?
    总起来说,我以为应该区分汉字系统和汉语记录系统。在作出这种区分之后,我们就可以不再被“汉字本位”的思想所困惑,会意识到在今天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语言记录系统多元化的必然性,自觉地引人一切有助于记录汉语的异质要素,使之更好地完成书面语的交际功能。当然,作为汉字现行记录系统主要成分的汉字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期是不会动摇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看待它。至于汉字是否最优越,则在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我觉得,如果我们是着眼于过去,那么去论证汉字的优越性已没什么意义;而若着眼于将来,也不必急着去作出结论,历史自会作出公正的裁决。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去解决汉语记录系统存在的问题,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陈望道(1979)《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
    电E文(1990)《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名称的读音是修改的时候了》,《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29期。
    黄河清(1990)《试析汉语中外来词过少的原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29期。
    郭熙(1985)《略谈语言研究中术语使用的几个问题——纪念方光焘先生逝世20周年》,见《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
    刘善群、周建民(1991)《无可替代的符号——小说中汉语拼音的成功运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33期。
    彭泽润(1991)《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必须使用汉语固有音节》(读者来信):《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32期。
    钱乃荣等(1990)《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静(1980)《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励妍(1990)《再谈T恤》,《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26期。
    张维耿(1990)《一种新兴的构词法》,《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28期。
    周有光(1980)《汉语拼音化问题》,文字改革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