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四有”教师童庆炳(5)


    严与慈
    很少有人能把“严师”和“慈父”两个词兼具于一身,但童庆炳做到了。
    季羡林曾将自己的一个学生推荐到童庆炳门下读博,这个学生私下里向季先生说童庆炳挺厉害的,有些怕他。但季羡林却对童庆炳大加赞赏,认为只有严格的导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能在严师指导下学习是一种福分。
    在一篇《宽严相济》的文章中,童庆炳谈及自己三十多年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宽严须相济,所谓严,就是对学生的学业一定要严格要求,丝毫不能放松。
    童庆炳说:“学生来学校,愿意做你的学生,就是希望得到导师的指导,学习到真知识、真能力、真功夫。学生既然想学习到真知识、真能力、真功夫,那么,老师的严格要求就是符合学生愿望的。”
    童庆炳讲述过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的论文初稿写得很差,完全不能令我满意。我在别的学生面前当众批评他,一直呵斥到他哭了起来,流下了眼泪。当然,他很皮实,没有去寻死觅活,他认真地接受了我的批评,听取了我的指导,最后经过修改的论文很优秀,顺利通过。后来,他把论文拆开,连续在国内的刊物发表,毕业后还当上了某高校的教师,并很快评上了教授。每年春天新茶下来时,我都会收到从南方某地寄来的一盒茶叶。我不用看,就知道是他寄来的。我从来不把这盒新茶仅仅看成是一盒茶叶,这是我获得的一枚奖章。我把这枚奖章看得比任何奖章都重要,因为这是我执教成功的一个证明。”
    然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诸如生病、失恋、家人出事、穷得揭不开锅、找不到工作等等,童庆炳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像一位父亲那样去帮助他们。
    童庆炳曾说过:“是的,我对自己的事情常常是听其自然,很少去争什么。我为自己的事,决不走后门,决不踩领导的门槛,决不托人做什么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为了学生,为了解决学生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我可能去走后门,可能会踩领导的门槛,可能会托人为我的学生办事。”
    除了“慈父”,还有谁能这么做呢?
    有一位韩国博士生,“非典”期间突然返京要求博士答辩,童庆炳毅然应允。于是,一场在科技楼天井里的特殊答辩产生了,答辩人和答辩委员人人头顶骄阳,戴着厚厚的口罩,一丝不苟地完成了答辩。
    严师成人,慈父爱人,仁爱之心,莫过于此。
    “教室的讲台旁,通常总放着一把椅子,你千万不可坐下。”近六十年的讲台生涯中,童庆炳从来都是站着、走着讲课。
    这一次文学院党校的首场讲座,年近80岁的童庆炳依然站着讲到了最后。文学院的新闻报道这样写道:“报告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童先生在报告中结合自身的从教经历,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阐释对‘四有’好老师的理解。童先生的报告真诚又亲切,娓娓道来,让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都深受感染,场内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作为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童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四有’好老师做了最生动的注解。”
    童庆炳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次讲演。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