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四有”教师童庆炳(3)


    溪与石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很大程度上,形成于家庭生活当中。早年的大家庭生活中,童庆炳受祖母的影响最大。他曾对笔者说——
    “祖母身上最最突出的,就是她的善良,她的善良影响了我一辈子。在我印象中,早些时候,她就对某些方式不能理解,对阶级斗争不能理解。她说,今天我们还是邻居,还是亲戚,怎么能第二天就变成敌人了,要去批评、斗争,还有的就枪毙了呢?祖母完全无法接受。这一点对我来讲,是影响极深、影响极大的。‘文革’中,我没有敌人,都是人家批判我。这正是受我祖母的影响。我常常想,按照祖母的逻辑,她就会这么想:今天我们还是同学,还是我的老师或者学生,怎么第二天就变成敌人,就要来斗争了呢?他或者她可能身上有种种矛盾或缺点,但怎么可能会是敌人,要斗争、批判,甚至送到监狱里去或者送去劳改了呢。”
    说起曾经的那些运动或斗争,童庆炳很痛心。中国人最常讲的是“忠厚”,做人要厚道,不能翻脸不认人,更不能整人害人。
    而从祖母身上,童庆炳把这种观念融入到了血液和秉性之中,化作了信仰之石、价值之基。而这种善良和厚道,也正是所谓“道德情操”的根基。
    因为这种善良和厚道的守护,一向看起来柔弱和善的童庆炳,平添了一种难得的刚毅。这种刚毅,常常被人命名为正义感。
    “文革”前后,作为“红五类”出身兼老党员的童庆炳,不时被要求去揭露或者整某某老师或学生。为此,他不惜和校领导拍桌子,拒绝整“黑材料”。
    因为这种刚毅,童庆炳保护了身边的许多人,他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被同行和同事所敬佩。
    尊重别人,容忍乃至欣赏不同风格和意见。正是因为这种包容和大度,童庆炳才一生广交朋友,带领“童家军”闯出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学的新天地。
    童庆炳自己编了一则“小溪和石头的对话”。意思是小溪旁有一块巨石,千百年来岿然不动,永远站在那里。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水涨水落,它总是蹲在那里,用冷眼观看着世界的变迁。小溪则流动不止,无论日升日落,无论白天黑夜,用它哗哗的流水和浪花唱着歌。水主动,石主静。水的理想是奔腾向前,石的理想坚定不移。没有理由贬责石头而独尊小溪,也没有理由独尊石头而贬责水流。每个人的健康选择,都有可贵之处。
    童庆炳告诫身边的每一位人,我们一生都要学会尊重别人,尽管别人与你那样不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