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谈谈近代汉字的特殊变易


    内容提要:“特殊变易”是指不符合汉字演变一般规律的变易或不常见的变易现象。文章举例说明了近代汉字存在会合四字构成的俗体会意字、异体部件替换、形随音变、两形字、异体叠加等五种特殊变易。
    关 键 词:近代汉字;特殊变易;疑难字
    作者简介:杨宝忠,河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大型字书疑难字汇考”(项目编号:2018VJX082)的经费支持。
    本文所谓“特殊变易”是指不符合汉字演变一般规律的变易或不常见的变易现象。了解近代汉字特殊变易,有助于考释疑难字、分析疑难字构形理据、规范异写字形、整理修订与编纂大型字书以及汉字学、汉字史研究。
    1.会合四字构成的俗体会意字
    裘锡圭先生把会意字分为图形式会意字、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其他等六种类型。关于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裘先生(2013:134-136)说:“这就是第二章里讲到过的‘歪’那一类字。它们由两个以上(绝大多数是两个)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连读而成之语能说明或暗示字义。例如:凭、劣、扁、尟、暹、昶、甦、楞……会合可以连读成语的四个字而成的会意字,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近代汉字会合可以连读成语的四个字而成的会意字虽然不多见,但并非不存在。现举数例如下:
    
    1.5
    zí音资阳平。水中拔草声。见民国修《南皮县志·风土·方言》。(《中华字海》,下文简称《字海》,354A)
    按:此字从手、卄(草)、水、土四字会意,意为用手拔取水面上的草穗发出的声音,此草根长在土里、茎长在水中,穗长出水面,如水稗草之类。此字读音当儿化,《字海》拼读作zí,不确;训水中拔草声,亦不确。
    
    2.异体部件替换
    王力(1999:173-174)讲到异体字有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两种情况,裘锡圭(2013:164-165,168-169)讲到形声字存在形旁的代换和声旁的代换两种现象,张涌泉(2010:50-63)讲到改换意符、改换声符两种类型,无论是改换意符,还是改换声符,都是用不同的偏旁(部件)替换。改换意符者例如:豻、犴;帬、裙;改换声符者例如:燈、灯;、麓。本文要讲的异体部件替换,则是同一部件(偏旁)的不同形体替换。
    
    
    3.形随音变
    汉字多为形声字,形声字的声符具有表音(示音)功能。声符讹变,有与形声字的读音相去甚远者,字书编纂者将其字收入字书,不知考校其字为何字所变,往往依据讹变后的声旁改变原有读音或添加注音,是谓音随形变,或称望形生音;亦有注音讹误,字书编纂者不知校订讹误读音,反而改变字形,以迁就讹误读音者,是谓形随音变。音随形变为大型字书之通病,学者多知之;形随音变不常见,学者鲜有言及之者。今举数例如下:
    
    3.2 睲
    《广韵》上声《静韵》息井切:“睲,睲睲,照视。”
    按:此字《万象名义》未收,今本《玉篇》收于《目部》之末,注云:“睲,息顶切。视也。”殆亦陈彭年等人所增。以义求之,并参考字形,“睲”当是“睈”字之误。《万象名义·目部》:“睈,丑井反。照视。”今本《玉篇·目部》:“睈,丑郢切。睈睈,照视也。”《广韵·静韵》息井切:“睲,睲睲,照视。”“睲”“睈”二字意义相同。故宫本《王韵·静韵》息井反:“睈,睈睈,昭视。”⑧(485)字正作“睈”,是其切证。“睈”本丑井反、丑郢切(音同),故宫本《王韵》误置“睈”字于息井反下⑨,陈彭年等人不知其误,见其字从呈而读息井反形声不谐,因改“睈”字为“睈”字。
    
    
    
    
    4.两形字
    裘锡圭(2013:108):“两声字就是由都是音符的两个偏旁组成的字。”杨宝忠硕士论文《文字变易与古书通假》:“益声者,加注声符之谓也。益声有本为象形、会意而加注声符者,有本为形声字而易形为声者,有本为形声字而变一声为二声者。”其易形为声者,举汉碑“馘(聝)”之作”、“恥”之作“耻”等字为例。形声字多为一形一声,形声字变易的一般规律是以形符替换形符,以声符替换声符;若以表音部件(声符)替换表意部件(形符)则产生两声字,以表意部件替换表音部件则产生两形字。近代汉字存在两声字,也存在两形字。两形字举例如下:
    
    
    
    陈彭年《广韵》,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张氏泽存堂本,1982年版。陈彭年等重修《玉篇》,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张氏泽存堂本,1983年版。[日]昌住《新撰字镜》,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国语学国文学研究室编《古典索引丛刊》本。丁度《集韵》,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扬州使院重刻本1983年版,又金州军本、明州本、宋刻本等。顾野王《玉篇》,《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日本东方文化丛书本。韩道昭《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简称《篇海》),《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明成化七年募刻本,又泰和本、正德本、万历本。韩道昭《五音集韵》,明正德乙亥(1515)刊本(早稻田大学藏本)、明万历己丑(1589)重刊本。《海篇群玉》,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中国古籍海外珍本丛刊)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简称《可洪音义》),中华书局《中华大藏经》本,1993年版。释行均《龙龛手镜》(简称《龙龛》),中华书局影印高丽本,1985年版,又续古逸丛书本。释玄应《一切经音义》(简称《玄应音义》),中华藏本。释慧琳《一切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高丽藏本。[日]释空海《篆隶万象名义》,中华书局缩印日本崇文丛书本,1995年版。吴任臣《字汇补》,《续修四库全书》本。邢准《新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简称《新修玉篇》),《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金刻本。
    ①木,当作“束”。
    ②《搜真玉镜》,当作“俗字背篇”。
    ③“”字右上所从之“亠”当是由“二”所变。近代汉字横笔多有变作点笔者,“言”“音”等字是也。
    ④《字汇补》所引《集韵》多为韩道昭《五音集韵》。
    ⑤《古文四声韵·职韵》引《古尚书》“稷”作“”,引崔希裕《纂古》作“”。
    ⑥“人”当作“又”,属下读。
    ⑦“”为“”字之变,“”同“哇”,本音於佳反,形近误作於往反,唐代《切韵》系韵书因误收“”字于《养韵》。说详杨宝忠(2005:775-779)。
    ⑧“昭”“照”二字古书通用。
    ⑨该书丑郢反不收“睈”字。
    ⑩“石”为“名”字之误,“名”盖“多”字之误,皆形近。
    (11)该书同一小韵无“翑”字,“翵”即“翑”字之变。
    (12)《类篇·烏部》同。
    (13)“上”字当在“反”字下,《新撰字镜》反切之下或标注声调。
    (14)见赵振铎(2013:542)。
       
    原文参考文献:
    [1]邓福禄等 2007 《字典考正》,湖北人民出版社.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2010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出版集团等.
    [3]胡吉宣 1989 《玉篇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4]龙宇纯 1968 《唐写全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校笺》,图鸿制版印刷公司.
    [5]冷玉龙等 1994 《中华字海》,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6]裘锡圭 2013 《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7]王力 1999 《古代汉语》(第3版),中华书局.
    [8]徐中舒等 1986-1990 《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9]余迺永 2000 《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10]杨宝忠 2005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中华书局.
    [11]杨宝忠 2011 《疑难字续考》,中华书局.
    [12]杨宝忠 2018 《疑难字三考》,中华书局.
    [13]周祖谟 1983 《唐五代韵书集存》,中华书局.
    [14]周祖谟 2004 《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15]张涌泉 2000 《汉语俗字丛考》,中华书局.
    [16]张涌泉 2010 《汉语俗字研究》,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