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N+V”比喻类复合词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7:11:09 未知 徐正考 柴淼 参加讨论
摘 要:“N+V”比喻类复合词曾是古汉语比喻修辞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构词类推的作用下,词汇体系中出现过许多这类复合词,后历经更迭部分成员消亡。历时发展中,为使比喻义表达更加明晰,“N+V”比喻类复合词通过添加话语标记将比喻义显现在句法结构表层,形成了比况结构,并在清末民初大量出现。文章分析了“N+V”比喻类复合词的语义,并说明清末民初由这类复合词形成的比况结构大量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清末民初;“N+V”比喻类复合词;语义;句法功能;比况结构 作者简介:徐正考,男,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柴淼,女,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33)。 一、引言 汉语中“瓦解、蚕食、鹊起、云集”等“N+V”比喻类复合词以名词性语素形象地描写动词性语素的动态特征,曾是汉语比喻修辞重要的表现形式。名词作状语是这类复合词成词的重要因素,反映了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复杂的对应关系。“N+V”比喻类复合词以经济的构词方式,形象的表义内涵,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学界对“N+V”比喻类复合词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N+V”比喻类复合词成词动因的分析,如何乐士(1997)以量化的方式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语料中名词作状语类结构的语法功能和结构特点,得出名词能够作状语是汉语名词基本功能的结论,是状中式复合词的成词基础,考证了“如、若”比喻句逐步替代名词作状语比喻修辞方式的过程[1]37-43。刘冬冰(2011)分析了“N+V”状中式复合词成词的内部动因:名词能够直接置于动词前作状语,作状语的名词语法功能衰退使句法结构凝结成词,复合式构词法类推成词[2]6。二是对“N+V”比喻类复合词语义的分析,如萧世民(2001)认为“N+V”比喻类复合词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语义内涵,并非其本质属性,而是外在语境赋予的[3]41。钱书新(2005)认为“N+V”结构可分析为偏正结构的原因在于语境[4]48。徐正考等(2010)详细考察了“N+V”比喻类复合词的类别,将其划分为生物类与非生物类[5]142。三是对“N+V”比喻类复合词能产性的分析,如徐正考(1998)认为名词作状语的功能逐步衰退是“N+V”比喻类复合词不具有能产性的原因,提出同构歧义是“N+V”比喻类复合词数量少的重要原因[6]52。关于“N+V”比喻类复合词的研究,学者们多关注其成词合理性、类别及能产性问题,少有对其语义及发展特点的分析。 我们考察了清末民初31部著作1中的“N+V”比喻类复合词,发现较之于前代这类复合词词类成员数量减少,由这类复合词构成的比况结构数量增加,这些现象与“N+V”比喻类复合词的语义密切相关。本文拟分析“N+V”比喻类复合词的语义,并着重考察清末民初由“N+V”比喻类复合词构成的比况结构大量出现的原因。 二、“N+V”比喻类复合词的语义类别 “N+V”比喻类复合词的语义可分为两类:“像N那样V”“像VN那样V”。 语义为“像N那样V” (1)鲸吞其志,蚕食其谋,所不可测者,俄入耳。(《庸闲斋笔记》卷八) (2)士卒蛇行而进,三伏三起,已逼贼垒,分兵夺贼舟,舟贼退,营贼亦乱,三垒同下。(《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四》) (3)光绪三年,蒙古草地马贼蜂起,移师防归化、包头。(《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四》) 以上3例中“鲸吞”“蚕食”“蛇行”“蜂起”为“N+V”比喻类复合词,“鲸吞”义为“像鲸一样地吞食”,“蚕食”义为“像蚕那样一点儿一点儿地侵蚀”,“蛇行”义为“像蛇一样蜿蜒曲折前行”,“蜂起”义为“像蜂飞一样成群地起来”。这类“N+V”比喻类复合词以“N”作状语表明“V”的情状,语义内涵为“像N那样V”。 语义为“像VN那样V” (1)李自成席卷神京,败石河而失之。(《清史稿·列传七百二十一》) (2)明明瓜分别人的土地,他反美其名曰代管。(《上古神话演义》三十三章) 以上2例中“席卷”“瓜分”为“N+V”比喻类复合词,“席卷”的语义为“像卷席一样卷”,“瓜分”的语义为“像分瓜一样分”。这类“N+V”比喻类复合词以“V”对“N”的处置义表明“V”的情状,语义内涵为“像VN那样V”。 三、“N+V”比喻类复合词作谓语时与主语的对应关系 语义内涵不同的“N+V”比喻类复合词作谓语可关涉语义角色不同的主语。 语义为“像N那样V”的“N+V”比喻类复合词(以下简称为“像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可关涉施事主语和当事主语。其中及物性“像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可关涉施事主语,不及物性“像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可关涉当事主语,如: A.(1)弗率之女真,不自安于微分,鼠窃一隅之地,狼贪万乘之畿。(《西夏书事》卷三十六) (2)达瓦齐篡了准部,还想蚕食他方,臣本与他划疆自守,毫无干涉。(《清史演义》二十三回) (3)此时陈炯明虎踞广州,正是全盛时代。(《民国演义》一百四十回) B.(1)同邑有朱丽青者,少时尝受业于女父,至是已食饩于庠,文名鹊起。(《淞隐漫录》卷三) (2)督、抚相见,前事冰释,敢再言北岸将吏长短者,以造言论罪。(《湘军志·湖北篇第三》) (3)听说先生同青龙子长相往来,近来知道他云游何处吗?(《老残游记》二十回) A类例句中“鼠窃”“蚕食”“虎踞”为及物性“N+V”比喻类复合词,语义分别为“像老鼠那样窃取”“像蚕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像老虎那样蹲踞”,依据语义可将三者归为“像N那样V”类复合词,在句法结构中分别关涉施事主语“女真”“达瓦齐”“陈炯明”,用于陈述主语对受事宾语所施加的动作。B类例句中“鹊起”“冰释”“云游”为不及物“N+V”比喻类复合词,语义分别为“像喜鹊那样高飞”“像冰一样融化”“像云那样飘动”,依据语义可将它们归为“像N那样V”类复合词,在句法结构中分别关涉主语“文名”“前事”“他”,用于描写说明主语所处状态,所关涉主语为当事主语。 语义为“像VN那样V”的及物性“N+V”比喻类复合词(以下简称为“像V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可关涉施事主语或受事主语,如: (1)用移南伐之师,席卷惠、潮,遂达省会。(《清史稿·世祖本纪一》) (2)人谓贼自河北经山西,所至席卷无坚城。(《清史稿·列传七百二十八》) (3)惟候明岁今夕之约,与客瓜分余利耳。(《十叶野闻》) (4)群雄并起,使山河瓜分,寇盗齐生,致乾坤弃灭。(《清史稿·世祖本纪一》) 以上4例中“席卷”“瓜分”为及物性“N+V”比喻类复合词,语义分别为“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都卷进去”,“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或分配”,依据语义可将二者归为“像VN那样V”类复合词,在句法结构中可关涉施事主语“师”“客”,也可关涉受事主语“所至”“山河”。 “像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可关涉施事主语,“像V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既能关涉施事主语也能关涉受事主语,二者关涉主语的类型存在差异,原因是“像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所关涉主语既可以是有生事物也可以是无生事物。当主语为无生事物时,“像V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所关涉主语为受事主语。关于受事主语句中主语的特点,龚千炎(1980)曾指出“NP+V”中的“NP”一般指无生命的东西,只有这样“NP”与后面的动词才不会构成动作者和动作的逻辑语义关系[7]337。如果主语为无生事物,那么主语与作谓语的“像VN那样V”类复合词不构成动作者和动作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是受动者和动作的逻辑关系,因而主语为受事主语。当主语为有生事物时,作谓语的“像N那样V”类复合词与“像VN那样V”类复合词所关涉主语都是动作的发出者,为施事主语。“受事都是以非生命体身份出现在受事主语句中的,虽然有些动词前的受事表面看似乎是有生的,但在实际语境中,有生受事体现的是无生状态。”[8]133“像V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所关涉主语为施事主语还是受事主语,应当在实际语境中具体分析。 四、“N+V”比喻类复合词的发展 “N+V”比喻类复合词的比喻义隐含在语义中,为达到突显语义的目的,“N+V”比喻类复合词通过添加话语标记的方式将比喻义显现在句法结构表层,形成比况结构,并在清末民初大量出现。 (一)“N+V”比喻类复合词形成比况结构 1. 在句法结构表层添加像义动词及比拟助词作为话语标记,“N+V”比喻类复合词可形成两类比况结构作谓语:“如/若N+V”类比况结构和“如/似/像N+V般/一般”类比况结构,如: A.(1)寇纠众抄我军后路,忠义挥众荡决,寇败若潮涌。《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 (2)不料章邯兵到,势似潮涌,一时招架不住,只好倒退。(《前汉通演》十回) (3)忽听得军士大噪,声如雷动,他却不慌不忙,返身入内,将门闭住。(《五代史演义》四十六回) B.(1)正在朦胧睡去,只听忽起一阵怪风,犹如狮吼一般,正是那夜叉回来。(《七剑十三侠》七回) (2)但见刀枪如雪,戈矛似林,那宋兵如蚁聚一般,迤逦行来。(《宋代宫闱史》二十一回) (3)贼兵哄然逃窜,争出北门,势如潮涌一般。(《明代宫闱史》九十五回) A类例句中“若潮涌”“似潮涌”“如雷动”为“N+V”比喻类复合词“潮涌”“雷动”添加“如/若/似/好似”等像义动词后形成的比况结构,在句法中作谓语。B类例句中“犹如狮吼一般”“如蚁聚一般”“如潮涌一般”是“N+V”比喻类复合词“狮吼”“蚁聚”“潮涌”添加像义动词“如”“犹如”及比拟助词“一般”后形成的比况结构,在句法结构中作谓语。 2. 在句法结构表层添加像义动词及比拟助词作为话语标记,“N+V”比喻类复合词可形成两类比况结构作状语:“N+V般/一般”类比况结构和“如/似/像N+V般/一般”类比况结构,如: A.(1)也不管清帝和宝妃跪着,自管自蜂拥般的出去了!(《孽海花》九回) (2)回头叫跟他的喽罗潮涌一般往山上杀来。(《续儿女英雄传》七十二回) B.(1)高栖立在土冈上,摇旗指挥,霎那间贼兵似潮涌般过来。(《明代宫闱史》九十三回) (2)谁知张国梁刚刚出了大营,只见一片贼兵,已如潮涌般的喊杀过来。(《大清三杰》十四回) A类例句中“蜂拥般”“潮涌一般”为“N+V”比喻类复合词“蜂拥”“潮涌”,添加“般/一般”比拟助词后形成比况结构,在句法中作状语。 B类例句中“似潮涌般”“如潮涌般”是“N+V”比喻类复合词“潮涌”添加像义动词“如/似”及比拟助词“般”后形成的比况结构,在句法结构中作状语。 (二)清末民初“N+V”比喻类复合词形成大量比况结构的原因 1. 受比喻义表达效果的影响 江蓝生(2013)在谈到汉语比拟句式发展时指出“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为了表达的明晰,或为了强调,说话人会刻意将隐含的义素显现在句法结构的平面上,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句式。”[9]230添加话语标记是在句法结构表层显现隐含义素的重要方法。“N+V”比喻类复合词具有“像N那样V”或“像VN那样V”的比喻义,这样的比喻义隐含在语义中,需要交流者对语义进一步加工分析才能够体现出来,为了使语言表述更加直接明确,说话人可以通过添加像义动词及比拟助词作为话语标记的方式在句法结构的表层将隐含着的比喻义突显出来。对比以下两组例句: A.(1)火鸽子一放,如同火球飞到竹城上面,贼兵鼠窜,烧得焦头烂耳。(《彭公案》一百八十四回) (2)不意强人蜂拥到来,各执着明晃晃的刀仗,大声呐喊,动者斩,不动者免死。(《元史演义》二回) (3)五舟离岸,群贼蚁附,舟重,每发一矢覆一舟,五发五覆。(《清史稿·列传一百五十五》) B.(1)骤闻波涛汹涌声,出门外咫尺,则水若壁立,无路可通。(《淞隐漫录》卷八) (2)兵力竭而仓廪虚,征调不前,势如瓦解。(《清史稿·本纪三》) (3)余即趋前俯伏吾母膝下,口不能言,惟泪如潮涌,遽湿棉墩。(《断鸿零雁记》) A类例中“鼠窜”“蜂拥”“蚁附”为“N+V”比喻类复合词,其比喻义隐含在语义中,需要进一步加工分析。B类例句中,“若壁立”“如瓦解”“如潮涌”为“N+V”比喻类复合词添加话语标记后形成的比况结构,添加话语标记后这类复合词隐含着的比喻义直接呈现在句法结构的表层,相对于A类例句,比喻义表达更加明晰。 2. 受语言渗透的影响 受语言渗透的影响是指外民族语言对汉语中比拟结构句法功能产生的影响。江蓝生(1999)指出“金元以前的比拟式尽管比拟助词有兴替,但它们的语法功能相同,都是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五代前后有少数简式做状语,但如前所述,这种简式做状语用法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复句的紧缩。金元的比拟结构‘X+似’是个修饰成分,它的后面一定要有中心语,当中心语为‘NP’时,‘X+似’充当定语,当中心语是VP时,‘X+似’充当状语。‘X+似’不能独立使用,因而它不能充当谓语。”并提出汉语比拟结构可以作状语应该是受到阿尔泰语(主要是蒙古语)语法影响所致[10]175。金元时期北方民族入主中原,政权的更迭致使外民族语言与汉语逐步接触并互相渗透,金元两朝所持官方语言分别为女真语与蒙古语,两种语言均属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中比拟结构的特点是“比拟的表达方式是在名词或代词后面加上后置词metū,然后再接中心语。”[11]448汉语借鉴了蒙古语比拟结构的用法,在“N+V”比喻类复合词后添加比拟助词再连接中心语,使得由“N+V”比喻类复合词构成的比况结构不仅可以在句中充当谓语,还可以充当状语。如: (1)满洲人似潮涌般杀过来。明兵只顾逃命,哪里还敢对敌。(《明代宫闱史》九十一回) (2)后边跟着一群护兵,蜂拥般的出庙。(《孽海花》二十五回) (3)邓九公喝起来更是鲸吞一般的豪饮,没有吃菜的空儿。(《儿女英雄传》十五回) (4)忽听山口夕卜一阵大乱,三道山口把山的喽卒蜂拥似的跑进山来。(《三剑侠》四回) 以上例中“似潮涌般”是在“N+V”比喻类复合词“潮涌”前面添加像义动词“似”,后面附上比拟助词“般”形成的比况结构,“蜂拥般”“鲸吞一般”“蜂拥似的”是在“N+V”比喻类复合词“蜂拥”“鲸吞”后面分别附上“般”“一般”“似的”比拟助词形成的比况结构,这类比况结构后接中心语,在句法结构中作状语。 受阿尔泰语语法的影响,金元以后由“N+V”比喻类复合词形成的比况短语在句法结构中也可充当状语,句法功能的增加扩大了“N+V”比喻类复合词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使“N+V”比喻类复合词出现的数量有所增加。建州女真建立满清政权定都北京后,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满语与汉语的接触巩固了金元时期阿尔泰语系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满语中的比拟结构同样是在名词或代词后添加后置词,再接中心语,如: tugi igese eyembi(像云一样流动) 云的一样流动 tasha i gese surumbi(像老虎一样吼叫) 老虎的一样吼叫 以上两例中的比况结构均是在名词“tugi”“tasha”后添加后置词“gese”后形成的,在句法结构中作状语,分别修饰中心语“eyembi”“surumbi”。满语对汉语比拟结构的影响促进了由“N+V”比喻类复合词构成的比况结构的发展,由“N+V”比喻类复合词形成比况结构作状语的语法现象在明代及清前期有数十例,到了清末民初已达上百例。 3. 加强说话人语义主观性 说话人语义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对句法结构中语言单位之间语义关系的主观认识。董秀芳指出“话语标记并不对命题的真值意义发生影响,基本不具有概念语义,它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指示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它标志说话人对于话语单位之间的序列关系的观点,或者阐明话语单位与交际情境之间的连贯关系。”[12]50“如”“若”等像义动词作为话语标记,在句法结构中连接本体与喻体,能够起到标识本体与喻体之间比喻关系的作用,添加“如”“若”类话语标记后,与主语直接相连作谓语的“N+V”比喻类复合词具有了形式标记,能够清晰的划分出主语与谓语的句法层次,明确了主语与“N+V”比喻类复合词间本体与喻体的语义关系。添加话语标记体现了说话人对语言单位之间语义关系的主观认识[13]98,使交流中语义表达更加明晰。明确的语义主观性促进了“N+V”比喻类复合词所在比况短语的发展。 4.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语言与社会共变,此时期语言的共时状况及历时发展变化,既是当时社会发展变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14]222清末民初正值汉语由文言文转向白话文的变革时期,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下,为实现“言文一致”,语义通俗便于交流的白话文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与实际口语差异愈加迥异的文言文则逐步退居于传统著作中,成为书面语言的一种[15]82。由“N+V”比喻类复合词所形成的比况结构在清末民初大量出现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N+V”比喻类复合词的比喻义是隐含着的,无法体现在书面上,文言特点致使其言文分离,极易产生歧义。添加话语标记形成比况结构后,“N+V”比喻类复合词的比喻义与表义的外在形式达到一致,消除了因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具有复杂的对应关系而产生的歧义,实现了“言文一致”对口语和书面语提出的要求,在清末民初数量大量增加[16]66。 五、结语 “N+V”比喻类复合词以名词性语素所代表事物的语义内涵形象的描写动词性语素的运动状态,形成比喻义。结构上,名词作状语是“N+V”比喻类复合词成词的根本动因,语义上,构词语素内部语义关联为比喻义的形成提供了根本前提。“N+V”比喻类复合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类别,构词语素间不同的语义关系是形成不同语义类别的根本原因。不同语义类别的“N+V”比喻类复合词对所在句法结构中主语的语义角色产生影响:“像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可关涉施事主语,“像VN那样V”类复合词作谓语既能关涉施事主语也能关涉受事主语。历时发展中,“N+V”比喻类复合词通过添加像义动词及比拟助词作为话语标记形成比况结构,并在清末民初大量出现。本文从语义表达明晰性、阿尔泰语语法渗透、说话人语义主观性、清末民初语言发展特点四个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阐释。 参考文献 [1]何乐士.《左传》《史记》名词作状语的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刘冬冰.从N+V状中式复合词看汉语词法与句法的关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7). [3]萧世民.“N+V”偏正结构构词考察[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4]钱书新.“虎视”之类“N+V”的语境变异[J].修辞学习,2005(3). [5]徐正考,史维国,曹凤霞.现代汉语偏正式“名·动”复合词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6]徐正考.偏正结构“名·动”词别议[J].汉语学习,1998(4). [7]龚千炎.现代汉语里的受事主语句[J].中国语文,1980(5). [8]许红花,柳英绿.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空间[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9]江蓝生.句法结构隐含义的显现与句法创新[J].语言科学,2013(3). [10]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4). [11] 江蓝生.助词“似的”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J].中国语文,1992(6). [12]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13]陈鸿瑶.副词“也”主观性的认知解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4]刁晏斌.试论清末民初语言的研究(语言卷)[J].励耘学刊,2008(2). [15]金晓艳.现代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的篇章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16]彭爽.语言艺术产业的态势分析及策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注释 1考察文献目录:《孽海花》《镜花缘》《绣云阁》《三剑侠》《听雨丛谈》《赵太祖三下南唐》《淞隐漫录》《庸闲斋笔记》《西夏书事》《儿女英雄传》《续儿女英雄传》《湘军志》《彭公案》《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七剑十三侠》《清史稿》《上古神话演义》《前汉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宋代宫闱史》《明代宫闱史》《十叶野闻》《雍正剑侠图》《断鸿零雁记》《大清三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