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明代涉琉海洋诗及其文化意象

    2021-02-03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如何继承与弘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代诗歌创作,充满了多元的海洋文明,同样...

  • 汉语是富有诗意的语言——中国诗歌的语言之体和文化之用

    2021-02-03

    编者按 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

  • 以修辞建构诗意

    2021-02-03

    诗意被认为是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诗人写诗,都是要追求一个诗意。作家废名在强调旧体诗与新诗的区别时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新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

  • 诗歌,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2021-02-03

    从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到中古以后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发展到现当代诗歌,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永恒魅力。诗歌中蕴藏了大量创新语言现象,其中...

  • 普希金海洋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2021-02-03

    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在吸收前人海洋书写经验的基础上,凭借自我独特的生命体悟和高超的表达技巧,以一系列卓越、典范、空前的“海洋文学文本”确立了俄罗斯海洋文学的书写范...

  • 像庖丁解牛,将小说拆解得清清楚楚——关于李浩的《匠人坊》

    2021-01-14

    李浩的这部《匠人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是对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评点,也是李浩自己小说观念、文学观念和艺术观念的重申。他做的是文本细读,无论是...

  • 理解鲁迅的“放大镜”与“显微镜”——读阎晶明《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

    2021-01-14

    文学创作的发生过程有其神秘的地方。飘忽的灵感如何捕捉?灵光乍现和神来之笔是如何发生的?难以言说的神授般的篇章如何成形?材料的消化、典籍的使用又是如何做到恰如其分?...

  • 强调真实 注重理趣——朱自清的文学批评观

    2021-01-04

    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家,朱自清始终把自己的性情、感情、才情融入文学批评中,以一种谦逊中肯的批评态度品评文学作品,用一种评中有批、评中有悟的方式传达其文学批评观。这种清...

  • 汉籍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2021-01-04

    汉籍在日本的传播,一方面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对日本文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对珍贵汉籍的完整保存并流传后世作出了重要贡献。 掀起汉文学学习热潮 据日本...

  • 从师记(上)

    2020-12-23

    1977年年底在北京密云山区参加高考后,我在1978年的春天走进南开大学。从那时起,我有幸得到很多老师的指点,逐渐走上学术研究之路。 一 南开大学中文系77级有77位新生,论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