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这篇小说,可以说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首先这个标题就隐含着“寻找”这个潜台词——掘地干什么?当然是找东西了。找什么东西?读者或许会被激发起种种联想,譬如,考古?寻宝?盗墓?寻找某个机密? 当然,实际上是找人。牧羊人杨有禄失踪了。围绕着这个核心事件,两路人马开始沿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寻找。之所以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是因为两者的目的不同。赵宝菊是要寻找活着的、不知为了什么躲到不知世界上哪个角落里去的杨有禄。而这个寻找的实质,则是寻找一份别无所求,只要平安稳定,哪怕粗茶淡饭,日复一日的生活。而公安局在寻找什么?公安局在寻找杨有禄的尸体,一具仿佛被吸入宇宙黑洞一般难以打捞的尸体。换个流行的说法,叫做寻找真相。总而言之,一个坚定执着地寻找活人,一个执着坚定地寻找死尸。 这构成了小说的所谓内在驱动力。当然对于一篇小说来说,光有动力还不够,还得有阻力。那个深达六十米、狭不容身的黑洞,构成了寻找死尸的阻力,也在浑然不觉间支撑着另一路人马寻找活人的动力。小说就这么纠结扭曲着前进。直到最后两路人马居然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在这个曲折而纠结的过程中,作品想要着力表现的,就是寻找的艰难。在生命中,你真正想要寻找的东西,总不是那么容易找得见的。寻找的过程中充满了种种困难、欺骗,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尤其是那种坚持和懈怠之间的从不停歇的搏斗,更是让你的寻找充满了痛苦和犹豫不决。以致当你最终找到当初的目标时,已经几乎体会不到什么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就我个人的人生经验来说,常常有这种体会,以致上升为一种人生哲学。 但人们来到这个世上又总是要寻找些什么的,就像八十年代的一首老歌所唱的:多少面孔,恍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 所以我给这篇小说一个完满的结局,公安局克服重重阻力,找到了尸体,找到了他们想要的真相。而赵宝菊虽然没找到活的杨有禄,却找到了老梁。这也算是对寻找者的一点恰如其分的安慰。 感谢《花城》杂志社从众多自然来稿中眷顾了这部中篇小说,感谢《中篇小说选刊》使之与更多的读者见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