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享读 | 画坛“三剑客”: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

http://www.newdu.com 2019-12-03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享读 | 画坛“三剑客”: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
    
    
    艺术史上的佳话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是近一百年来世界艺术史上由三位师出同门的华人画家用一生的艺术实践创造的一个传奇。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同样出自杭州艺专校长、中国现代艺术之父——林风眠门下的三位青年画家,怀揣着艺术梦想,先后远渡重洋来到巴黎,学习西洋绘画艺术。他们就是被称为“留法三剑客”的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
    60多年后,他们终于在“艺术的山顶"再度聚首——分别从东西两侧向上攀登, 一路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贯通,各自探索出一条中西融合之路,成为当代世界美术史上声名赫赫的三位大家。
    
    吴冠中作品《双燕》
    
    朱德群作品《卢森堡公园》
    
    赵无极作品《怀念美琴——10.03.72》
    吴冠中回国后屡遭波折,人们一直很关心他是不是后悔当初的选择。吴冠中晚年在回答一位后辈直言不讳的提问时真诚地说:“我不后悔,那些苦难是时代造就的苦难,是难得的苦难,而艺术就是在苦难中产生、升华。我真的不后悔。”
    不同于吴冠中“苦行僧”式的修道,朱德群更像一位所向披靡的“武士”,而赵无极则文如其名,祖父笃信道教为他取名“无极”,对他一生影响甚大。
    三人的境遇虽然迥异,也都曾遭遇创作的瓶颈,但他们心中对艺术的执着和献身精神始终没有丝毫动摇,终其一生都过着非常简单而淳朴的生活——绘画,出新;再画,再创新——周而复始,一辈子在这两件事上乐此不疲。他们的友谊也始终没有中断。
    
    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由左至右)
    后来吴冠中几次去巴黎,三人都要见面小聚,朱德群更是每次都全程陪同。朱德群、赵无极回国办个展,吴冠中也是忙前忙后。
    2010年3月,“旅法画家朱德群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年逾九旬、身体已相当羸弱的吴冠中被人搀扶着看了展览,那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预感到自己已来日无多的他说:“我要跟老友朱德群的作品告别。”
    少年赵无极——艺专年龄最小的学生
    1935年,少年赵无极在父亲的陪同下从上海到杭州报考杭州艺专。当时他只有15岁,是第一次随父亲旅行。父亲自己也喜欢画画,并且声称曾经后悔当年没有学绘画。所以他对儿子选择学绘画是非常支持的,他自己也是位收藏家,而且是第二代的收藏家——他的父亲也喜欢收藏古画。
    杭州艺专的考试是很严格的,考试的科目包括素措、水彩和美术史。那天考试的题目是给一座希腊雕像画素描,赵无极考得不错,顺利地进入杭州艺专读书,成了学校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1935年,在杭州求学的赵无极
    改变命运的遇见
    1936年夏天,杭州南星桥附近的一座军营里,几百名十五六岁的学生正在这里进行为期3个月的军训,他们分别来自浙江大学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和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预科。
    操场上,个子矮小但一脸倔强的吴冠中排在队尾。身材高大但纯朴宽厚的朱德群站在排头。他们一个来自江苏宜兴的水乡,一个来自江苏徐州的古镇,一个学工科,一个读艺术,虽然排头和队尾是距离最远的,但每当首尾相接的时候,他们又是最近的。
    两位年轻人看上去是如此的不同,但他们有一点却非常一致,那就是内在的激情非常充沛,所以他们一见如故,每当排到一起的时候就有说不完的话。一来二去,两位年轻人就混熟了。
    机缘巧合,注定他们这个夏天在这里相逢,也冥冥中注定了吴冠中命运的改变。
    军训之后,紧接着就是暑假了,家境贫寒的吴冠中这个暑假没有回家,也留在学校的朱德群就邀请这位新朋友到杭州艺专住上几天参观游玩。于是,吴冠中第一次踏进了西子湖畔杭州艺专的大门。
    
    蔡元培题校名“国立艺术院”
    杭州艺专是1928年在蔡元培倡导下创立的,他还亲自推荐刚从法国学成归来的林风眠担任校长。
    杭州艺专独树一帜地推行西方当代绘画,即从印象派开始之后的西方绘画,它与推崇西方学院派绘画的北平艺专不同,强调从西方现代画派中汲取营养,当时在这里任教的吴大羽、刘开渠、潘天寿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名师,他们课上课下给学生带来很多时代气息很浓的艺术观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注重个人感受,如此开放的教学氛围在当时的中国领风气之先。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即杭州艺专)
    绿树掩映的杭州艺专校园里,摆放着一些现代感很强的雕塑作品,橱窗里展示着西方绘画大师的经典画作,同时也展有受过西方艺术熏陶的教师和学生的作品。
    “我见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强烈遭到异样世界的冲击,也许就像婴儿睁眼初见的光景。”
    多年后吴冠中在他的自传《我负丹青》中这样写道:
    “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她捕获许多童真的俘虏,心甘情愿为她奴役的俘虏。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完全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穷孩子,为了日后谋生好不容易考进了浙大高工的电机科。”
    吴冠中当即决定弃工从艺,投考杭州艺专。他说:“朱德群影响了我的终生。”二人因此结成了终其一生的“生死之交”。
    
    吴冠中与朱德群
    吴冠中的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他觉得画画不是一个正经的职业,很难养活自己和家人。“当画家你会穷一辈子的。”他苦口婆心地劝儿子。
    吴冠中毕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注意到父亲比自己离家的时候更苍老了,额头上、眼角上的皱纹更深了。想到自己刚考上浙江工科学校时父亲的兴奋劲儿,想到全家人含辛茹苦地为供自己读书而省吃俭用,吴冠中心里有些不忍。
    但是被美诱惑的吴冠中还是无法拒绝艺术的召唤,他说:“我已经打定主意,宁可穷一辈子,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艺术的怀抱,自此他对艺术的热情一生没有改变。
    在美丽的西湖边上,吴冠中与朱德群每天一起作画,形影不离。朱德群更是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吴冠中的“小先生”,在他的帮助下,吴冠中顺利地考进了杭州艺专,不过他因为转专业所以比朱德群低了一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课余一起学习。二人以艺术结缘的友谊,从此相伴终生。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