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初心 | 惟愿“人间遍种自由花”

http://www.newdu.com 2019-12-02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初心 | 惟愿“人间遍种自由花”
    
    看过反映抗日战争电影的人,都会对影片中的八路军印象非常深刻,就连两三岁的小孩也知道“八路”“八路”。至于“新四军”,则相对陌生一些。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反映新四军历史的文艺作品问世,加深了人们对新四军的认识。但时至今日,有人或许知道八路军是由红军改编的,但未必知道新四军同样也是由红军改编的。
    因此,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就要先说一说坚持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因为她是新四军最近、最直接的前身(向前可以追溯得更远)。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并留下红二十四师、独立团及地方游击队约1.6万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其中伤病员有2万多人),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坚持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在留下的人员中,只有少数人有枪,多数人仅持大刀、梭镖,有些还是徒手。
    中共中央赋予他们的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保卫中央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备将来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恢复和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
    同时,还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4个县域之间的“三角地区”,作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最基本的地区和必须最后坚守的阵地。
    
    面对数倍、十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反复“清剿”和血腥镇压,南方红军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直到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宣告成立,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春,是红军和游击队由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的阶段。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中央分局经过多次讨论,认为必须彻底改变斗争方式,并多次致电中央,要求给予具体指示。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2月5日给项英和中央分局发来了“万万火急”的电报,指示中央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陈毅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事到如今,只有突围,冲杀出去,才有希望。陈毅的意见被采纳。确定中央分局只保持项英、陈毅、贺昌3人的集体领导,其他领导干部立即分散转移去各地领导斗争,有病的去各地就医。
    随后,中央分局、中央军区便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将部队分九路向外突围。3月4日,悲壮的九路突围开始了。
    
    在分散突围过程中,各路都遭到很大损失,贺昌、阮啸仙、何叔衡、毛泽覃等相继壮烈牺牲;瞿秋白、刘伯坚等被俘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九路突围虽然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也保存了分区进行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
    1935年3月底,项英、陈毅等历尽艰险,到达赣粤边中心区域油山(今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油山镇),确定以油山为中心,建立赣粤边游击根据地。
    至此,中央分局实现了由正规战争向游击战争的转变。
    
    由于密码、电台被毁,加上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清剿”和保甲制度的控制,各游击区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无法及时得到中共中央的指示,不了解斗争全局和党的政策的变化,只能独立支持,各自为战,各方面情况靠自己了解,事变发展进程靠自己判断,行动方针靠自己确定,这对游击区的领导者是个严峻的考验。
    由于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争又是发生在曾经进行过土地革命的地区,复辟的地方封建势力同国民党军队互相勾结,疯狂地进行反扑。
    对南方游击区,国民党蒋介石一直视为心腹之患,他们不仅以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围困和“清剿”红军游击队,而且采取阴险的瓦解和隔离政策,实行“连坐法”,以至移民并村,制造无人区,力图隔绝游击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企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斩尽杀绝。
    
    在非常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南方红军游击队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韧的斗争精神,谱写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各游击区和红军游击队都采用高度灵活的游击战术,利用各省边界地区的有利地形,以山地为依托,避强击弱,昼伏夜出,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地开展对敌斗争。
    当时在南方游击区坚持斗争的指挥员们处境极端危险,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项英、陈毅也不例外。
    1936年冬,项英和陈毅所在的梅山被围,伤病交加,20余日不得脱身。
    陈毅在《梅岭三章》中写道: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是陈毅与项英在梅山被围时留下的“绝笔”,表现了在艰难危急关头坚定的斗争决心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陈毅之所以能够做到为革命牺牲而无怨无悔,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是因为他有实现“人间遍种自由花”的伟大理想。
    
    正是这样,他们在残酷的斗争中,巩固了自己的队伍,度过了三年游击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南方游击战争开始进入向国共合作抗战转变的阶段。这时,蒋介石虽然已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却实行“北和南剿”的方针,加强对南方各游击区的“清剿”。
    各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清剿”继续进行有力的反击,另一方面经过中共中央和各地方党的领导人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进行政治斗争,迫使国民党军队逐步停止进攻。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终以国民党“清剿”的失败而结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