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空间转向与文学空间批评方法的建构

http://www.newdu.com 2019-09-11 《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 王欢欢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文学空间批评是在人文社会学科“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以文学中的空间为批评对象,广泛吸收了空间理论的知识,由文本的空间形式批评和文本中所建构的空间批评两部分组成。文学空间批评改变了文学中的空间长期处于遮蔽和静止的状态,开拓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对文学空间维度的关注并不意味着对时间维度的忽视,具体的文学空间批评实践还是要立足于文本,把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相结合,避免过度阐释。
    关 键 词:文学/空间/批评方法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狄更斯小说的空间研究”(CX2017B157)
    作者简介:王欢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王欢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学是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文学描绘对象的世界具有空间性;其次,文学作品试图透视、创造出来的精神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折射,同样具有空间性。然而,文学和空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再现与被再现的关系,而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秩序。文本投射于空间之中,其本身成为了丰富多元空间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久以来,文学的空间研究却一直处于被忽视和遮蔽的状态,它们只被看作文中人物活动的舞台和故事上演的背景。在思想文化界“空间转向”的影响下,这种状态有所改观,文学空间批评在空间理论和文学理论的交汇、互动中形成,给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空间转向的原因探析
    空间转向是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界的重大转向之一。它以哲学为载体,涉及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改变了空间长期受忽视、遮蔽和被支配的状态,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它的发生是由时代、文化等多种因素促成的。
    1.空间转向的时代因素
    文艺复兴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社会,科技持续进步,知识快速更新,社会不断变革,经济飞速发展,新兴事物层出不穷。讲究因果逻辑和线性思维的进步论和历史决定论主导着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正如福柯所说“19世纪最重要的着魔(obsession),一如我们所知,乃是历史:它以不同主题的发展、中止、危机与循环,以过去不断积累的主题,以逝者的优势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①。与此相对应,本质论和认识论哲学在人文社科界占有着主导地位。本质论和认知论哲学以世界或社会存在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他们认为人类是具有理性思维的高级生物体。社会历史在人的理念的主导下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因此,与发展相联系的时间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时间被认为是辩证的、富有活力的,与时间相对应的空间则只是一个静止的空洞的容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现代化进程加快,全球化、城市化、网络化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人类生存的空间发生了激烈的重组和变迁,全球化空间、城市空间、网络空间成为了人类实践最为主要的对象。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联系日益加强,地区、国家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了自由的流通。每个家庭、民族、国家、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化空间之中。这种空间变迁创造了巨大的能量,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认知和实践方式。伴随着现代化而来的还有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取代农村成为了人类主要的聚居方式,人类迈入了崭新的城市时代。城市空间不但是经济的增长极,还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各类异质文化的汇聚地。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的网络空间宣告了“距离的消失”,人类进入了“同存性”的时代。随网络空间应运而生的虚拟经济体、网络公共空间等,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然而,这些新兴的空间并不是静止的、空洞的容器。它们既是人类实践的对象也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是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这些新兴的空间体改变着人类的空间认知,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理论。
    2.空间转向的文化因素
    在进步论和历史决定论强大话语的影响下,人文艺术领域也是重视时间,轻视空间。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研究都讲究因果、线性逻辑,追求艺术形象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清晰性。随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相反,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商品和技术成为了人类世界的主宰,失去宗教庇护的人类精神世界无比的空虚、焦虑和动荡不安。同时,都市取代乡村成为了人类最主要的聚居方式,与乡村生活不同,都市生活呈现短暂、偶然、支离破碎等特征。当这些生活经验进入文化艺术领域,成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对象时,时间在艺术作品中的优势便消失了。这些新兴的现代艺术多采用并置、拼贴等具有空间色彩的艺术手法来突破线性因果逻辑的底线,来表现人分裂、荒谬的精神世界和短暂、偶然的都市生活经验。在绘画艺术领域,新兴的“抽象派”“未来派”等现代派别用碎片和象征的手段取代传统绘画的具象和写实;在影视艺术领域,蒙太奇成为了现代影视制作的新手法;在文学领域,作家采用并置、拼贴等空间叙事手法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体,把想象、幻想、回忆等交织在一起取代了传统文学的线性故事情节。这些具有空间色彩的艺术实践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理论。
    面对社会、文化领域新兴的空间现象,理论家不可能视而不见。1974年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一书发表。他在书中变空间中的生产为空间的生产,认为空间不是一个静止的容器而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等相互交融的动态场域。1976年福柯在一篇名为《权力的地理学》的访谈中宣告:“当今时代已进入空间的纪元……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时间的关系更甚”②。他们对空间问题的关注及对空间理论的探索开启了人文社科界的空间转向。他们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的空间理论,诸如,大卫·哈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詹明信的“超空间理论”、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等。这些空间理论和空间实践一起推动着空间转向向纵深处发展。
    二、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时空是互为一体的,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涉及一段时间也会涉及某几个空间。不涉及空间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面对“空间转向”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文学研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它和空间理论成互动之势,相互促进,一起完成了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具体表现如下:
    1.空间理论对文学空间的关注
    文学空间是作者以文字符号为工具,以现实世界为摹本而建构的一种空间形式。文学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摹仿和再现,它一方面具有了现实空间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并不等同于现实空间。它是作者虚构的艺术空间,具有隐喻性、象征性、层次性、伦理性和审美性等特征。作为众多空间形式之一,文学空间也必然成为了研究空间的学者关注的对象。研究空间的学者对文学空间的关注和批评开了文学空间批评的先河,为文学空间批评提供了范式。其中英国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和美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最具有代表性。
    英国的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学》一书中专门拿出一个章节探讨文学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关系。克朗文学空间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文学不是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而是复杂意义网络的一部分。③”克朗并不强调文学和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他反对把文学空间看作我们认知现实空间的图式。克朗更看重的是文学空间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权力关系、情感因素等。克朗的文学空间理论深受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影响,并具有地理学家的独特视角。这种跨学科的文学批评方法,改变了我们对文学空间固有的看法,使文学空间成为了一个富有生机的批评场域。大卫·哈维的空间理论也涉足了许多文学作品。哈维对19世纪巴黎城市空间的现代性体验有浓厚的兴趣。哈维在《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一书中,把《人间喜剧》中的空间分别分为巴黎和外省,内空间和外空间,并进行对比阅读,又对文中关于巴黎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描绘进行了具体解读。通过分析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城市空间,哈维理清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是如何镌刻在现代巴黎的空间关系生产上的;确定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在现代巴黎城市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处于支配性地位。哈维这种融文学中的城市空间经验和城市现代性、空间生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批判于一体的文学批评方法为文学城市空间批评提供了范式。
    除了上述学者专门谈过文学的空间问题以外,丹尼尔·贝尔和詹姆逊等人在著作或论文中也提及了文学的空间问题。诸如丹尼尔·贝尔指出:“文学的空间问题已经成为20世纪中叶文化中主要的美学问题。④”关注空间理论的学者对文学空间问题的探讨开了文学空间批评的先河。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缺憾,他们关于文学空间的研究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文学空间只是证明他们空间理论正确、可行的数据和例子,从而低估和忽视了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2.文学研究内部对文学空间的关注
    面对文学创作实践在空间方面的探索,紧随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也不甘示弱,积极建构关于文学空间批评的方法。俄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巴赫金是较早关注文学空间形式的人。巴赫金认为文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互为一体的,“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⑤”但是巴赫金时空体中的空间只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形式。巴赫金并没有明确提出小说空间形式这个概念,首次明确提出文学空间形式的人是美国文学理论家约瑟夫·弗兰克。他在194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中认为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形式是空间的而非时间的。“作家运用并置、重复、反讽等手法打破了叙事的时间性使文学作品有了空间性的艺术效果”。⑥弗兰克在提出现代文学作品具有空间艺术形式的时候并不被当时的文学研究界所接受,随着文学研究空间转向的到来,弗兰克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文学空间形式研究的开创之作。紧接弗兰克又出现了许多探讨文学空间形式的专著或文章,诸如埃里克·雷比肯的《空间形式与情节》、戴维·米切尔森的《叙述中的空间结构类型》等。他们的相关文章和著作为文学空间叙事学研究制定了框架,奠定了基础。
    与文学的空间艺术形式一样,作者在文本中建构的空间也同样受到了文学批评者的关注。雷蒙·威廉斯是较早对文学中的空间展开研究的人,他的《乡村与城市》一书却具有鲜明的文学空间批评视野。他在书中把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乡村、城市与现实中的乡村、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乡村、城市之间关系的变化历程及文学中的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所具有的阶级烙印和意识形态色彩。威廉斯关于英国文学中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批评,驳斥了城市和乡村二元对立的错误观念,并指出文学中的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都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异质力量、不断运动变化的场域。威廉斯把城市文化研究的视角引入了文学研究,为方兴未艾的城市文学研究做了很好的示范。这也使威廉斯成为了西方文学批评空间转向中不可忽视的一位文学批评家。和雷蒙·威廉斯一样,文化学者萨义德对文学中的空间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阶级、种族等因素,但他对文学中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也涉及了空间和文化地理学的内容。《文化与帝国主义》是萨义德代表性的文学文化批评著作。他在该书中集中探讨了19世纪以来英、法等殖民国家的小说和殖民扩张的关系。承接《东方学》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萨义德仍然认为在英、法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里、我们都能找到帝国的种种暗示,其中英国小说最具有代表性。更为重要的是,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接受了雷蒙·威廉斯的影响具有了更开阔的理论视野。他对英法的殖民小说进行了重新阐释、定位和评价。萨义德不再把英法小说文本中的东方和西方看作静止的空间容器,而是把东方和西方当作不同但又有联系的两个动态空间来一起考虑。“后殖民语境不是一种二元对立之内非此即彼的空间,而是一种二元对立之外的知识与抗拒的空间,一种在文化“间隙中呈现出的协商空间”。⑦萨义德把文学批评置于广阔的帝国网络和全球化空间中去思考,一切关于现代民族文学的研究,都必须注意到作品的构成方式,以及相对应的全球化空间语境。这种批评范式改变了以往文学批评中东西方两个空间场域客观、静止的状态。他成功地把后殖民的批评视角引入到了文学空间批评中来,开拓了文学空间批评的视野,推动了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
    空间理论从多角度注入文学批评之中,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的空间建构与空间生产相联系;后殖民批评则把焦点集中于文学中东西两大文化地理空间的交融和互动。还有女权主义、城市文化研究等都对文学空间批评方法抛出了青睐的目光,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多角度的空间理论深入到文学批评之中,共同促成了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和文学空间批评方法的形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