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译路前行:女翻译家与“有色人民”——访鲁迅文学翻译奖得主、美国黑人文学研究专家王家湘(4)

http://www.newdu.com 2019-07-2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潘佳宁 参加讨论

    经典作品须经过时间的检验
    潘佳宁:何谓“经典文学”?在您眼中,美国黑人文学中哪些作品称得上“经典”?
    王家湘:在我看来,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有以下三种特质:首先,要反映时代精神。读者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况。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1896)的《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1852)严格意义上不是黑人小说,是以白人视角写黑人的文学作品。斯托夫人是白人,但她特别同情黑奴的悲惨命运,写这部小说就是要唤醒白人对黑奴的同情,希望白人支持黑奴解放运动。所以这部作品就是全面反映美国蓄奴制之下南方种植园里白人农场主和黑奴的故事,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黑奴解放运动的集结号,在南北战争前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就是时代精神。最终能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些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其次,优秀的作品不但要反映历史,还要结合当下,要深刻拷问人性,传承人文。经典会触动人的内心,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削弱。因为不朽,所以经典。比如理查德·赖特(RichardWright,1908—1960)的《土生子》(The Native son,1940),小说表现了种族歧视与经济压迫在底层黑人身上造成的心灵扭曲,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比格的恐惧,将其痛苦无望的内心世界展露在读者面前——他强烈地感到自己被剥夺了做一个人的生活权利:“我们是黑人,他们是白人。他们拥有,我们没有。他们什么都可以干,我们不行,就像生活在监牢里。”小说一问世就轰动美国文坛,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典范。再次,语言一定要优美。经典作品的语言准确细腻、耐人回味。比如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从内心深处坚信黑人民间口头文学传统和语言的美,她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反映了黑人的爱情、忠诚、欢乐和幽默。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 1944— )评价赫斯顿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所写的每一行里都有诗”。
    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最后能留存下来的却屈指可数。一部文学作品要想成为经典,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我觉得至少要50年,大浪淘沙,经过沉淀最终留下来的,才称得上经典。
    潘佳宁:作为一位资深的翻译工作者,最后请您对年轻的文学翻译工作者提一些建议。
    王家湘:我始终认为,要想学好一个国家的语言,不读这个国家的文学是没戏的,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更要反复细读,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另外,作为译者,要对文字心存敬畏,决不能望文生义。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发现哪儿不对劲,最好勤快点,翻一翻字典,因为哪怕是常见的简单的词,也可能暗藏玄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不求甚解,那就很容易掉进文字的陷阱里。译路前行,如履薄冰,愿你我共勉。

 
    (本文系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YJC740053)、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L15CYY005)“中国当代翻译(学)家口述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