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译路前行:女翻译家与“有色人民”——访鲁迅文学翻译奖得主、美国黑人文学研究专家王家湘(3)

http://www.newdu.com 2019-07-2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潘佳宁 参加讨论

    黑人文学肩负着其种族在文学以外的期待
    潘佳宁:作为国内最早关注美国黑人文学的学者,您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外国文学》《世界文学》和《外国文学动态》等学术刊物上发表黑人作家,特别是黑人女作家作品的研究成果,如论文《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作品初探》(1988)、《论爱丽丝·沃克的小说艺术》(1988)以及《在理查德·赖特的阴影下——三四十年代的两位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和安·佩特里》(1989)等。此外,您撰写的《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系统梳理了美国黑人小说在20世纪的发展脉络,并对重要的美国黑人小说家及其代表作进行了详尽介绍。您当初为何选择黑人文学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作为国内首部全面介绍评论美国黑人小说文学史专著的作者,您在撰写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家湘:20世纪80年代,我给北外学生上英美文学课,在教学中我发现国内介绍的英美作家大多是白人男性作家,于是就开始关注少数族裔和女性作家的作品。1986年,我以鲁斯学者的身份到康奈尔大学访学,在盖茨教授的博士班接触了美国黑人文学,当即就被作品中反映的美国黑人的生活现状、黑人作家作品严肃的主题和鲜活生动的黑人民间语言所吸引。当时国内几乎没人翻译黑人文学作品,即便在美国也只在个别的大学书店里才能买到。于是,我就萌生了把黑人作家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想法。在我回国前,盖茨教授帮我选定了给研究生开课用的黑人文学书单,并资助了全部学生用书,共12种,每种12本。回国后,我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相关研究。1997年,我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的资助,计划写一本专门介绍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的学术专著。这时我意识到自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许多黑人作家的作品国内读者根本没读过,如果不对作品的主题、故事和人物进行介绍,国内读者就会觉得一头雾水。盖茨教授得知此事,于1998年邀请并资助我到哈佛大学杜波伊斯非洲与非裔美国人研究所访学,以帮助我完成资料文献的收集工作。
    其间,我将书中涉及的50多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整理,并按图索骥,逐一认真阅读。2001年,我再次到洛杉矶补充了20世纪最后两年出版的美国黑人小说研究成果。最终,历经20年整理而成的《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于2006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读者反馈不错,很快就缺货了,当然大部分读者是高校的学生和老师。2017年,该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再版,书名为《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
    潘佳宁:黑人文学从非裔女诗人菲利斯·惠特利(Phillis Wheatley,1753—1784)的诗集《关于各种主题、宗教和道德的诗集》(Poems on Various Subjects, Religious and Moral,1773)出版到1993年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用了整整220年。您在《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开篇部分指出:“在一个政治上由白人统治、经济上由白人控制、文化上由白人垄断的社会中,黑人文学经历了漫长而且艰难的发展道路。”您如何评价黑人文学从诞生到被主流文学接纳的过程?早期的黑人文学如何与黑人解放运动相互呼应?
    王家湘:美国黑人文学的诞生比任何其他民族的文学都要艰难。他们的祖先被强行贩卖到美洲,在残酷的蓄奴制下从事繁重的劳动,长期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从1619年第一批黑奴登上北美土地,到18世纪后期第一部黑人文学作品出现,其间相隔了一个半世纪。
    早期的黑人文学出现在18世纪末,是为种族生存呐喊的文学,是为争取黑人在美国社会中做一个平等人的权利而奋斗的文学。这段时期的黑人文学多以黑奴自述、自传的形式出现,如古斯塔沃斯·瓦萨(Gustavus Vassa, 1745—1797)的自传《非洲人奥拉达·依奎阿诺,或古斯塔沃斯·瓦萨生平趣事述》(The Interesting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OlaudahEquiano, or GustavusVassa, the African,1789)就是该时期的代表作。作品记载了作者1745年出生于贝宁后的童年生活和11岁时被黑奴贩子贩卖到北美后的传奇般的经历,是黑人创作的第一部谴责蓄奴制的作品,出版后立即产生了强烈反响,5年内先后再版7次。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一代黑人领袖在内战后种族关系严峻的南方继续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种族平等而斗争。随着黑人中产阶级的出现,黑人作家群体开始登上美国文坛。这一时期的小说或者着力反对庄园文学对黑人的歪曲与丑化,或者对种族歧视、种族迫害发出强烈的抗议;还有一些黑人作家通过在作品中塑造有教养、懂礼貌、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形象,歌颂中产阶级黑人的道德品质,借此揭示种族歧视制度的不合理。与此同时,20世纪初的黑人文学作品也反映了黑人内部对未来发展前途的两种对立观点,南方黑人领袖布克·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 1856—1915)主张“分离但平等”,他在自传《从奴役中奋起》(Up from Slavery,1901)中并没有描写黑奴的悲惨生活,反而说蓄奴制是一所“学校”,考验并锻炼了黑人;而北方领袖杜波伊斯则强调“黑人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权利”,他在散文集《黑人的灵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1903)中对华盛顿的迁就哲学提出了深刻的批评,认为华盛顿实际上是要求黑人放弃政治权利、放弃对黑人民权的坚持和黑人青年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黑人青年作家,形成了黑人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哈莱姆文艺复兴。新一代黑人知识分子在西方传统观念分崩离析的时代中成熟,与老一代黑人作家争取黑人平等权利的诉求不同,他们摒弃了传统价值观念,不因循守旧,具有独立的见解。“新黑人”作家强调在多元文化结构中探索与确立黑人的文化传统,追求民族的自我认同,而且主动保护自己的民族特色。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自立意识,创作对象由白人转向黑人。这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杰西·福塞特(Jessie Fauset,1882—1961)和佐拉·尼尔·赫斯顿等。这批黑人作家的创作主题转向黑人民间文化,转向对非洲传统的崇拜,有意识地独立于主流文化,给黑人文学以自己的生命。从此以后,黑人文学作品从主题、背景到价值观都得到巨大发展,重新发现了他们非洲祖先的古老信心和使命感。黑人文学长期以来一直是黑人争取解放及平等权利的重要武器,是因为黑人文学一直肩负着其种族在文学以外的期待,黑人的爱与恨、痛苦与快乐、磨难与希望都在黑人文学作品中有深刻反映,这在其他民族的文学中是少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