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如织锦图案:五代词别解

http://www.newdu.com 2019-06-20 光明日报 张晶 参加讨论

    晚唐五代词有很强的画面感、图案感,色彩也尤为鲜明。换言之,有颇为特出的唯美倾向。总体来说,这种审美特征虽然在不同时期的词作中都有,但在五代词中特别明显:用文学语言描绘出的具有装饰效果和图案感觉的意象,它们以鲜明的视觉性、图案化和节奏感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成为诗词中的一些抢眼的“亮点”,从而也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
    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美术作品中,而在文学批评中的借用则是强调作品的图案化和视觉性。晚唐五代词描写人物或环境,往往以具有鲜明视觉效果的语汇来刻画,使人产生强烈的图案感。图案感使词的画面有更完整的结构、更鲜明的视觉显著点以及内在的节奏。温庭筠的词作,在这方面相当典型。温氏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词读者太熟悉了,而词中的描写是以装饰美感为主的。“小山”虽有不同解释,笔者以为代指的是,女子居室中的屏风。近人李冰若评温词即言:“小山,当即屏山,犹言屏山之金碧晃灵也。”(《栩庄漫记》)李氏还指出:“飞卿(庭筠字)惯用‘金鹧鸪’‘金鶒’‘金凤凰’‘金翡翠’诸字以表富丽,其实无非绣金耳。”(《栩庄漫记》)已经揭示了温词的装饰性效果。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敏锐地看到:“温庭筠的词富有装饰性,追求装饰效果,好象精致的工艺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斑斓的色彩,绚丽的图案,精致的装潢,以及种种令人惊叹的装饰技巧。温词就好比一架画着金鹧鸪的美丽精巧的屏风,或者说是屏风上画着的艳丽的金鹧鸪,温词的美是一种装饰美、图案美、装潢美,欣赏温词有时要象欣赏工艺品那样,去欣赏那些精巧细致之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先生对温词的评价,可谓发人所未发,对晚唐五代词而言,同样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晚唐五代词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女性,而词中写女子居处多以“画屏”“云屏”“银屏”等来描绘,可以看作是明显的装饰性效果。温词中另有“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南歌子》)、“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蕃女怨》)等。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也多有“锦屏”“绣屏”“画屏”等意象,如韦庄“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谒金门》)、“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菩萨蛮》)、“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归国遥》)、“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应天长》)、牛峤“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菩萨蛮》)、“画屏重叠巫阳翠,楚神尚有行云意”(《菩萨蛮》)、张泌“花月香寒悄夜尘,绮筵幽会暗伤神。婵娟依约画屏人”(《浣溪沙》)等,这些词句都是以图案化的明丽来修饰屏风,使之成为视觉效果极强的意象。
    晚唐五代词中的装饰化意象颇为普遍,有身体、服饰,有器具用品,有居室环境,还有自然景物,这样就构成了与现实生活有明显反差的整体画面。用来表现人物身体或服饰的,如蛾眉、宝钗、翠鬟、翠蛾、黛眉、金额、金钿、宝髻花簇、罗带、罗裙、金翘玉凤、云髻凤钗等;用来描绘器具用品的,如鸳被、绣衾、鸾衾、鸳枕、鸾镜、银、兰烛、红烛、金盏、画屏、绣床、玉筝、金钩等;用来表现居室环境的,如绣帐、锦帐、罗幕、珠帘、珠箔、金炉、锦壶、画箭、画堂、画梁、琐窗、碧窗、朱户、绣户、锦帏、玉钩、玉勒雕鞍等;用来烘染室外及自然环境的,如画楼、凤楼、画阁、兰桡、锦帆、兰舟、碧梧、玉砌雕栏等。当然这还只是举例性质的。足可见出在晚唐五代词中装饰美感的普遍存在。
    装饰化倾向成为晚唐五代词创作的一时习气,无论是南唐中主、后主,还是花间诸人,都不乏这种如同绘画中的金碧山水一样的秾丽设色及图案追求。感伤如南唐后主李煜,还是以“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来忆念故国;另如《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蝦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有鲜明的图案感。至于温韦等花间词人,更是弥望皆是。近人陈秋帆指出:“温庭筠喜用‘金’‘玉’等字,如‘手里金鹦鹉’‘画屏金鹧鸪’‘绿檀金凤凰’‘玉钗头上风’‘玉钩褰翠幙’‘玉炉香’‘玉连环’之类。西昆习尚,《阳春》亦善用之。此阙(指冯延巳《采桑子》‘画堂昨夜愁无睡’)‘玉筯双垂’‘金笼鹦鹉’即金玉并用。此例集中屡见。”(《阳春集笺》)揭示了花间词人“金玉并用”的普遍现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画屏金鹧鸪”作为其词品的标志,正是谓此。
    以写实的眼光来要求晚唐五代词的这种装饰化现象,当然是相悖谬的。花间习气遭人诟病,与此大有瓜葛。而在词史上,这又是一种客观存在。倘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另辟路径的话,这种装饰化的美学追求,是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经验的。上举那些意象,基本上都是图案化的。
    图案化给读者的内在视觉以强烈的冲击,并易于以这些意象为基本点,形成完整的构形。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中讲到“形文”“声文”“情文”三种“立文之道”:“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值得提醒的是,刘勰讲的这三种“文”,其实都是借文字媒介创造出来的不同审美效果。形文、声文、情文,都是有鲜明的感性形态的。晚唐五代词所表现出来的装饰化倾向,尤为接近刘勰所说的“形文”。它本身就是图案化的。清人王士祯对花间词的评价即着眼于此,他认为:“花间字法,最着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簒组所及。如‘泪沾红袖黦’‘犹结同心苣’‘豆蔻花间出趖晚日’‘画梁尘黦’‘洞庭波浪颭晴天’,山谷所谓蕃锦者,其殆是耶!”(《花草蒙拾》)蕃锦,正是指其图案化。清人丁寿田评温词时更为清楚地指出:“飞卿词每如织锦图案,吾人但赏其调和之美可耳,不必泥于事实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主张欣赏温词正在于要把握其“如织锦图案”的审美特色,而无须从写实的角度来求其价值所在。这对我们从形式的意义上看待晚唐五代词,尤可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