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绝句是以中国传统诗学为独特内容的诗歌体裁,是颇具国学特色的文学批评形态。此体由杜甫《戏为六绝句》首开其端,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继振其绪,后之踵事增华者如蓬从风,至清代集前人之大成。张晋(1764—1819)字隽三,山西阳城人,是乾嘉时期享誉三晋的布衣诗人。嘉庆十七年(1812),周石芳学使到平阳府(治所为今山西省临汾市),以论诗绝句为内容向文人学士征诗,但却无人应征。次年,周石芳与张晋谈论此事,张晋便欣然命笔,写成《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自汉迄清之诗歌及诗人以七言绝句论之,标举儒家诗教,追源析流,既采故实于前代,又求通变于当时。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承祧诗教,以德论诗。“吏部才雄气亦豪,精神远与少陵交。”(其三十二)以德行昭名的杜甫、韩愈成为张晋追慕的对象。继而他肯定奉行儒家温柔敦厚之旨的沈德潜:“别裁伪体有谁知?绮语淫词一例除。留得后人津逮在,江南一个老尚书。”(其五十七)沈德潜曾加礼部尚书衔,被誉为“江南老名士”,其辑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书,绮语淫词一律不收录,以选明义,剖明途辙,揭橥格调,主张有补世道人心的“中正平和之作”。张晋则将沈德潜视作“后人津逮”,以此规模前哲。 进而张晋对操行有亏者进行批评,如茶陵派核心人物李东阳:“湘江春草绿茫茫,莫忘茶陵一瓣香。偏是后人轻老辈,翻教比作伙颐王。”(其四十四)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三“刘瑾用事”的末尾道:“廷臣自李东阳而下,无不腼颜要地,甘心颐指。”刘邦称帝后封陈胜为张楚王,陈胜不顾颜面,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张晋认为李东阳与伙颐王陈胜相似,行有腼颜,志无贞刚。 张晋对有违儒家忠义道德的钱谦益进行批评:“诗才诗笔总难全,阿好何能赚后贤?底事虞山老宗伯,一生倾倒独松园?”(其五十)明崇祯元年(1628),钱谦益为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不久告病而归,晚年作《投笔集》抒发反清复明之情。钱谦益热衷功名利禄而屡受政治非议,留下谄媚阉党、降清失节之人生污点;降清为官后仍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上重塑人生形象。这种进退无据、反复无常的行为,虽为南明诸王及明遗民所谅解,但被清朝统治者所憎恶。乾隆亲诏列钱谦益列传入《贰臣传》乙编,否定其人品,漠视其学问,首开对钱谦益“以人废言”之先例,此后其著作长期被禁。张晋重视儒家道德及诗人人品,认为钱谦益不为贤人。 朱彝尊文学成就丰硕,但诗歌和行为有伤教化。张晋诗云:“《曝书亭集》浩无涯,学富才丰格律谐。到底不曾删绮语,教人指摘议风怀。”(其五十五)朱彝尊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参加纂修《明史》。学识渊博,著有《曝书亭集》八十卷。朱彝尊擅金石考据,长古文诗词,但其《风怀二百韵》为其妻妹作,词集《静志居琴趣》一卷,皆《风怀》注脚。情诗婉转柔美,时有哀艳之笔。张晋肯定了朱彝尊学问“浩无涯”,但认为将“绮语”之诗编入诗集,语出尘下,有违伦理道德,引人非议。张晋批评有违封建道德的诗人,有以人废诗的倾向。 张晋以新论诗,倡导笔墨不落畛畦。“五噫歌罢四愁新,自写情怀是率真。此调只堪时一见,后来刻画又何人?”(其八)梁鸿的《五噫歌》五个“噫”字的使用绝去窠臼,具有形式的独创性。张衡的《四愁诗》为七言骚体,初步具备了七言的形式,对七言诗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张晋肯定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反对旧曲重复:“盘中诗接羽林郎,绝妙歌辞陌上桑。旧曲演来新意少,笑他优孟惯登场。”(其七)《盘中诗》相传为汉时苏伯玉之妻思夫之作,张晋认为其形式独特,这种诗写于盘中,从中央起句,回环盘旋而至于四周。辛延年的《羽林郎》以乐府旧题咏新事。《陌上桑》歌辞绝妙,内容新颖。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赞扬诗人对诗歌题材的开创之功。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风格绝后空前:“五柳先生趣本奇,不关人力动天随。王储韦柳终难肖,绝后空前见此诗。”(其十五)陶渊明的田园诗情趣独特,本色天然,后人难以蹈袭。王维、储光曦、韦应物、柳宗元写的田园山水诗独具个性,与陶渊明风格不同。张晋认为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惨淡经营别一家,谢公风调独高华。自从蜡屐登临后,山水千秋属永嘉。”谢灵运的山水诗意境清新,辞章绚丽,风格华美,影响深远。清代赵翼《论诗五绝》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自然的启迪与诗人处境的影响下,诗歌的题材不断创新,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张晋不仅重视诗歌思想内容,亦追求声色之朗练,肯定永明体的韵律创新与贡献。“家令当年颇有名,江郎水部漫相争。如何八咏楼中住,偏爱翻新四声?”(其十九)四声为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即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存在,但作为概念的提出则始于南朝齐周颙的《四声切韵》及梁沈约的《四声谱》,今皆亡佚。唐以后诗赋取士,官定韵书通行,四声得到广泛运用。八咏楼原名元畅楼,公元494年沈约任东阳郡太守时斥巨资修建,供文人登楼赋诗。沈约多次登楼吟咏。至宋,郡守冯伉改元畅楼为八咏楼。八咏楼被张晋视为四声创立的文化标本。何逊(官至尚书水部郎)的诗受“永明体”影响,讲究声律,其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永明体对近体诗的产生具有重大贡献。张晋对诗人在诗歌形式、题材与声韵方面的创新给予肯定,这亦是其批驳师古之茶陵派而雅慕杜韩的重要原因。 张晋以史论诗,穷本溯源,重视诗歌的赓续与传承,追溯前代诗人对后代的影响,以此揭示其诗学轨式。李白之诗接绪鲍照、谢朓,张晋认为:“青莲才笔剧纵横,炯炯长庚万古明。仿佛渊源还可溯,鲍参军与谢宣城。”杜甫《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旁取鲍照作品之俊逸,而博采谢朓的倜傥风流。清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认为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李白有十五篇诗吟咏谢朓,大多对其诗其人大加赞赏,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张晋诗云:“小谢新诗孰与俦?亦饶明艳亦风流。惊人好句知多少,能使青莲忆不休。”(其十八)谢朓的诗明艳秀丽,奇章秀句,俊拔风流。李白对谢朓最为倾心:“我吟谢朓诗上语”(《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对清代诗人黄景仁影响很大。黄景仁乾隆时诸生。少年而孤,家境清贫,诗负盛名。为谋生计四方奔波,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解州,年仅三十五岁。著有《两当轩集》,为“毗陵七子”之一。张晋诗云:“平生心折两当轩,风骨棱棱似谪仙。”(其五十九)黄诗多抒发怀才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具特色,与李白相似。 张晋认为唐代诗人元结宗法陶渊明:“次山宗法本陶公,质朴依然见古风。雅调不求谐俗耳,自临幽涧抚焦桐。”(其二十八)元结之诗如焦桐所制名琴演奏出的雅调,其五言古风质朴淳厚,宗法陶诗,不尚辞华,不事雕饰,自成一格。 对于张晋模拟的对象元好问,其诗云:“莫笑金源文物少,遗山诗直接眉山。”(其四十)认为元好问的诗歌继承了苏东坡的诗歌艺术。谈及清初诗人吴伟业,张晋则指出其取法元白长篇,诗云:“风华秾郁妙相关,曲折低徊似转环。若问梅村谁举似?瓣香应在白香山。”(其五十一)吴伟业长于七言歌行,初学白居易“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借七言歌行缘情托兴,即事抒怀,铺张扬厉,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是张晋读诗体会与创作经验的结晶。论诗绝句的形式“摩遗山之垒而拔渔洋之帜”(刘汲《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论述也有独到之处。对明清诗人的品评,表现出张晋以德论诗的诗学观。张晋追溯诗歌风格传承,盛赞诗人开拓创新,论诗绝句既具有诗论的思考,也具有诗歌的情韵,语言古朴,风格雅驯。王发越《重校张隽三先生诗集叙》说:“品骘精当,冲融和婉中仍具跌宕浚厉之概。几疑此为古人之遗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