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清时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生成述论(3)

http://www.newdu.com 2019-02-13 《社会科学战线》 付琼 参加讨论

    三、为何而编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编者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从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编选目的可以概括为举业、明道、经世、学术、文学五个方面,其中“举业”最有代表性。
    传统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明清时期,科举是做官的必由之路,不要说知县以上的官员,就是训导、教谕之类,至少也要取得举人、贡生或者监生的资格,例如王应鲸由举人做到知县,刘大櫆由副榜贡生做过教谕。在科举中取得功名是做官的前提,因而官本位必然带来科举本位。唐宋八大家散文之所以在明清时期受人追捧,就是因为它与秦汉文相比有法可循,能为科举考试中第一场八股文和第二、三场论策文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帮助。正如储欣评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所论,正是因为其“为举业而设”,“所以之书一出,天下向风,历二百年,至于梨枣腐败,而学者犹购读不已”。(18)作为编者,只有为举业而编评唐宋八大家选本,他的书才可能受到更大关注。作为出版者,其唐宋八大家选本只有“为举业而设”,才会带来可观的销量和丰厚的利润。除此之外,为“明道”“经世”“学术”这样的宏大目的也罢,为“文学”这样的高雅目的也罢,都不会成为十分流行的八大家选本,不管其所编选本的质量如何,也不管编者的名声有多大。正因为如此,明清时期的许多八大家选本都不约而同地以“举业”作为其编选动机,表现出鲜明的趋同性。
    举业一般被视作“钓利之饵,希禄之媒”(19),为举业而编的选本往往讳言举业,或者拿出一个高尚的名头来打掩护。在本文所涉及的56种唐宋八大家选本之中,20余种已成为佚书,其是否为举业而设,已经无从考证。另外30余种,其书尚存,而且由本人经眼,但部分选本对其编选目的语焉不详,有的甚至对“举业”二字讳莫如深,例如书坊主汪应魁和刘肇庆假托钟惺等名流而自编的选本,就是如此。这些选本为射利而编,大都将读者定位于举业群体,但我们无法从中找到内证,因而不拟列入举业选本。
    总之,在本文所涉及的唐宋八大家选本中,编选目的可考者共29种,其中公开承认“为举业而设”者共19种,编者分别为茅坤、吴正鹍、王志坚、卢元昌、储欣、吕留良、江承诗、张伯行、朱璘、唐琯、璩绍杰、程岩、沈德潜、秦跃龙、吴炜、王应鲸、陈兆仑、高嵣、卢文成。这19种自称为举业而设的唐宋八大家选本,在编选目的可考的29种选本中所占的比例为66%。即使不考虑举业选本而讳言举业,或者未必为举业而设但实际上被用作举业选本的情况,这个数字也可以说明,明清时期的大多数唐宋八大家选本是以“有资举业”为编选目的的。具体地说,就是至少有六成以上的八大家选本并不是为古文而选古文,而是为时文而选古文,其在目标设定方面,具有鲜明的趋同性特征。
    这只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如果将明清时期的唐宋八大家选本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还可以看出,这个规模不小的选本群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选本都为举业而设,即使自称为举业而设的选本,也存在着复杂的差异性。关于此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方面,茅坤之后的唐宋八大家选本是在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顺应与反动的链条上衍生的,就“举业”宗旨而言,顺应者虽然是主流,但反动者也不乏其人。在清代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坛上,批评茅《抄》“为举业而设”甚至成为常见的话头,立意与茅《抄》相反,讳言举业或不屑为举业而设,在举业而外另标宗旨者,也可以略举数例,如孙慎行选本重在推扬唐宋八大家散文“奇高”的审美特征,陈贞慧选本反对当时举业读本唯法是求的功利倾向,力主发掘唐宋八大家散文中的“神明之所寄”,姚靖选本以给读者带来阅读乐趣自期,华希闵的选本既看重词彩,又看重情感。凡此皆说明,这四种选本旨在给人们带来情感触动和审美愉悦,而这正是“文学”的基本功能,可以说其编选目的的定位在于“文学”,而不是“举业”。郑邠、蔡方炳和李辀的选本,或意在明道,或意在经济与实学,试图从唐宋八大家散文中寻找经邦济世的良方,显然溢出文学之外追求实用,也与举业关系不大。汪份选本旨在以唐宋八大家散文为例阐发其文体理论,李元春自言以“古文”倡后进,如果他的话可信,则可以认为其选本比举业有更高的追求。
    另一方面,即使自称为举业而设的选本,也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首先,为举业而设的唐宋八大家选本,是为第一场的八股文而设,还是为二、三场的论策文而设,其具体目标不同,则其面目也各不相同。如果只为第一场的八股文写作而设,其选文往往侧重起承转合之迹甚明而且无中生有、思路活脱的文章,以便给八股文的写作提供基本的文体训练和思维训练。这类选本的选文,就作家而言,以欧苏(轼)为主;就文体而言,以议论文为主;就风格而言,以“波澜壮阔、机神遒逸”为主。“波澜”和“机神”较为逊色的曾巩文,与举业不切的记叙文(如墓志铭)和韵文,皆不为此类选本所热衷。如果只为第二、三场的论策文而选,则往往选入那些具有“明道”和“经世”功能的文章,以便举业者在临场发挥时从中渔猎,而对于文法则不太关心,例如茅坤和吴正鹍的选本皆侧重后场,因而多兵马、钱粮、吏治等内容。由此可见,举业读本与明道、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为后场而设的举业读本往往拿出明道或经济的大派头自我标榜,这是一种值得玩味的现象。
    其次,为举业而设的唐宋八大家选本,是为初学而设,还是为成学而设,其读者定位不同,面目也各不相同。为成学而选者,大都是义理闳深的长篇大论;为初学而选者,大都是浅显易懂的短篇小论。卢文成的选本是为初学而选的,其评苏轼《既醉备五福论》说:“此首鹿门、伯敬皆不录,予以其俊逸清新,可为初学之助,存之。”又评欧阳修《秋声赋》说:“中有见理句,然不及宋玉、潘岳,录之为童子游艺可也。”由于将读者定位于“初学”“童子”,其选篇多书、序、记、传等篇幅不大而又颇有情趣的脍炙人口之作。明清时期的唐宋八大家选本大都为初学而设,而且为初学而设的定位越来越明确,所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举业选本。
    再次,什么样的文章才有益于“举业”,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举业选本的面目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明清时期的历史语境中,很多编者认为骈文与举业不切,因而对柳宗元贬谪之前的骈文多弃而不取,茅坤等许多编者都是这种态度,而秦跃龙对骈文的态度则与此相反。
    总之,应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为举业而设的唐宋八大家选本,明清时期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的编选目的既有举业趋同性,也存在着复杂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为举业而设的唐宋八大家选本并没有完全为“举业”二字所缚,而是在顺应与反动的衍生链条上逐渐与“明道”“经济”“文学”等要素取得了兼容,因而呈现出丰富而多彩的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