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山月记》:在明珠与瓦砾之间游移不定

http://www.newdu.com 2018-09-26 文汇报 何安平 参加讨论

    中岛敦(1909-1942)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虽然英年早逝,作品数量不多,但由于与众不同的风格而被人所铭记,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发表于1942年的 《山月记》,曾入选日本高中语文教材。《山月记》被翻译成中文的时间相当早,1943年上海杂志《风雨谈》第六期就发表了卢锡熹的译文,之后又有人翻译过,相关学术研究也随之展开。不过,其近年在中国受到普通读者的热烈欢迎,则主要是由于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山月记》一书,其中收录包括《山月记》在内的九篇作品,一时洛阳纸贵,2018年8月又改换装帧重印。(以下原文均出自此版。)
    众所周知,《山月记》属于“故事新编”一类的创作,依据的主要是唐传奇 《李徵》,收在《太平广记》卷四二七,末注“出《宣室志》”。《宣室志》是由晚唐张读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张读的生平资料留存很少,所幸发现了徐彦若撰《张读墓志》,陈尚君先生有专文考释,从中可知《宣室志》撰写于作者20岁左右。很多学者在研究《山月记》时,都说其范本是李景亮的《人虎传》,明显是有误的,错误的根源在明代陆楫编的《古今说海》,其中《人虎传》作者题作李景亮,而鲁迅在《唐宋传奇集·序例》中已指出“此明人妄署”。
    对读《太平广记·李徵》和《古今说海·人虎传》,会发现《人虎传》是对《李徵》的改写,但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篇题。李剑国推测北宋刘斧《青琑摭遗》已改题《人虎传》,流传到南宋末被改编为小说话本,依旧沿袭其题。(《唐五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15年)因为只是题目,难以确定其和《李徵》的关联,聊备一说。其次,人名不同。《广记》中作李徵和袁傪,《说海》则作李微和李俨,徵和微难定正误,但李俨则确误,因文中说两人同登进士第,天宝十五载及第者正是袁傪。更为重要的不同是,《人虎传》的情节比《李徵》丰富很多,增加了山下食妇人、赠肉、写诗、谈平生所恨、登岭见虎等内容,这些是何时何人所加,难以确知。李剑国认为《说海》所录可能是经过刘斧改写的版本。将以上两种文本与《山月记》对照,就能看出,中岛敦创作的蓝本是《人虎传》,只是中岛敦选择了李徵和袁傪的人名。或许出生汉学世家的他有过考证,或许有其他日本学者研究过可以供他参考。
    《山月记》的故事框架和《人虎传》大体一样,叙事的部分基本上是原文的翻译,但叙述的顺序做了部分调整。中岛敦的创作主要是在原文中插入大量李徵的陈述,正是这些深刻而恰当的陈述,使得《山月记》不再是《人虎传》,而成为一部新的杰出作品。
    作者借李徵之口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命运。对李徵来说,由人变虎“并非全无头绪”,而是自己遭遇的命运,即他个人的性情把他变成了猛兽。李徵博学有诗才,又早年及第,本可大展宏图,有一番作为,但他“个性狷介,自恃甚高”,不屑于与贱吏为伍,却又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困窘,去地方官府任职,自尊心与羞耻心折磨着他,直到他变为老虎。令李徵煎熬的是,在他变为老虎后,他人的心还会时常醒来,这时和真的人没有区别,可以思考,可以作诗,只是无法表达了,如此使他更为孤独,拥有老虎身体的李徵只能在山间咆哮,“正如从前作人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脆弱易伤的内心一样”。李徵自始至终面对的都是他的内心,他无法完全接受外在世界,却不得不身处其中,心中既骄傲又羞愧,对自己的才能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总是处在一种纠结无解的状态中,最终化为了异物。
    改编古典小说使其成为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开始的阶段就有人尝试,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是其代表,在《序言》中,他说:“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关于《故事新编》的写作,他直言:“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所以我们看书中所收的八篇小说,对于古代故事的再创作程度很高,如《理水》中还出现了“古貌林”(Good morning)、“好杜有图”(How do you do)、OK等词句。
    中岛敦的《山月记》是和鲁迅先生的创作方式完全不同的一种,不以故事的更新和重讲为目的,因此也不以故事性取胜,而是试图在旧故事中读出新意义,颇有哲学意味。《李徵》《人虎传》解释化虎的原因是:“直以行负神祇,一日化为异兽。”所谓“行负神祇”实则是归结于神秘力量,而中岛敦则从人的内心去寻求答案:“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对我而言,猛兽就是这自大的羞耻心了。老虎正是它。我折损自己,施苦妻儿,伤害朋友。末了,我就变成了这幅与内心一致的模样。”由此,他在探索心灵的深度上比原作更进了一步。
    《山月记》所表现出的命运观是悲凉的,对于宿命,中岛敦感到无可奈何:“连理由都不知道就被强加在身上的事情也只能老实接受,然后再连理由都不知道地活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些生物的宿命。”李徵不过是万千生物中的一个,反之,“我们这些生物”又都有李徵的影子,时常在明珠与瓦砾之间游移不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