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蒙古族与汉族文化交融下的光宣诗坛

http://www.newdu.com 2018-06-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米彦青 参加讨论

    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集大成的时代,作为文学主体的诗歌在蒙古族汉文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光宣时期,从事汉诗创作的蒙古族文人有20多人,有诗集行世者13人,诗歌创作数量、题材、体式、写作技巧、在诗坛的影响力、诗集纂刻、诗歌理论主张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具代表性。
    记录历史 融合无间
    光宣时期,西北、东南、东北乃至蒙古边疆连年有事。这一时期的蒙古族诗人对清廷忧危局势下的边事多有书写,在记录历史表达心绪的同时,也将对政局的看法和对民族关系的考量展现出来。在满族、蒙古族、汉族等各民族诗人以笔抒写晚清变局的岁月中,他们或是困守书斋独自书写,或是互通消息共议时局,因此,对京城或江南蒙古族与汉族文人大量的文学结社活动的考察,是研究光宣时期诗坛诗学思潮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以诗歌为媒介的诗艺切磋、思想交流中,光宣时期的蒙古族诗人与诗坛上以汉族为主体的其他民族诗人融合无间,民族属性在交往中没有让他们产生任何疏离感。而当时中国大江南北的风土民情、人文状况、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也在各民族诗人的饱满热情和雄健笔力下得以完美呈现。这一时期的蒙古族诗人,本能地使用汉语创作,认同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主流诗学思想,但其在诗作中对民族语言的偏好和对自己民族属性的追索却不能忽视。研究者既要捕捉民族诗人的民族特性,又应将其与所生活时代的主流诗学思潮相融合,是当下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光宣时期的甲午战争、庚子国变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使国家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激烈变化的政治思想影响文学思潮的走向。在这种时局下,蒙古族诗人所抒写的保家卫国的心声和忧患意识,以及交织其间的民族关系和各民族诗人在频繁的雅集唱和中同气相求的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此时期的诗学思想变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