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艺的审美引领 文艺工作者有引领美学风尚的责任,需要普及新知识,使艰涩的事物变得明白易晓,需要疏导可能出现的社会整体的负面、颓废情绪。新时代文艺应该倡导由美及善,引领人们的精神态度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在这方面,习近平同志有非常深刻的洞见,他指出:“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审美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人们对自然宇宙认识的局限性不断地被科学和理性打破,审美也随之提升,但现代社会人们同样面临新的困惑,并且大都是认识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困惑。审美与真理同行,文艺工作者把自己掌握的新材料、新方法通过艺术手法展现出来,对那些人们认为理所当然但实际上荒诞的事物进行质疑、批判、反思,提升人们的审美层次。文艺工作者是否能够保证所呈现的东西不是另一种方式的丑恶和愚昧无知,本身就需要用双重视角去把握和审查,既需外在的社会历史发展角度,也需要内在的思想史视域。 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现代性批判落脚点是社会现实,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逻辑起点,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坚实的基础之上。实践性和真理性是两个底线,审美高度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值得一提的是少数民族文艺的审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一些客观条件而避免了发达地区非理性发展的代价,跨越了工业文明初期的焦虑和失误,很大程度上保全了人性的真,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成熟而稳定的状态。进入新时代,少数民族享受到社会主义健康优质的文明,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在审美层次上得到提升。他们站在深广的文艺大背景下,抓住文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本质,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标识,追求健康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