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高建平:日常生活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8-05-08 文心微信公众号 高建平 参加讨论

    3.西方美学与现代性
    当我们谈到西方美学时,很容易将古代与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混淆起来。我们所熟悉的一些西方美学史,也会强化这种印象。例如,鲍桑葵的《美学史》,比厄斯利的《美学:从古希腊到现代》,都是从古希腊写起。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以及中国最近几十年来的多种西方美学史著作,都是从古希腊写起。关于美学史的这种写法,鲍桑葵曾有过一个解释,说从希腊人开始,有了对美和艺术的反思。但是,这种对美和艺术的反思,离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建立,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是现代出现的。从17至19世纪,在欧洲的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系列建立新学科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是一些研究院和研究性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欧洲的一些大学在建立的早期,主要是以神学院为主。除了神学的知识外,也教一些通识性的人文知识。在17世纪时,开始有部分自然科学,例如物理学被建立。在18世纪,学科创立运动进一步发展,在哲学和人文研究中,一些学科得以建立。而到了19世纪,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一些学科建立起来。“美学”是在这一诸学科创立的大过程中,依托研究性大学的机制而应运而生的。
    从古希腊时的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经历了两千年的美学思考,到了18世纪,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才得以建立。美学学科的出现,有其偶然性。在18世纪中叶,德国出了一个鲍姆加登,法国出了一个夏尔·巴托。这两个人的出现都是偶然的,他们在当时都是小人物,所写作的两本书,也非才华横溢,刚发表时,影响也不大。18世纪的法国,名流辈出,前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后有卢梭、狄德罗,是一个星光灿烂的时代,像夏尔·巴托这样的文人,淹没在群星之中,并不见其光芒。18世纪的德国,虽然文化上不像法国那么辉煌,但前有莱布尼茨,后有康德,鲍姆加登在哲学史上也很少有人提到。然而,他们的书中所提出的概念得到广泛的接受,由此推动了一个重要学科的出现,这却是一个并非偶然的现象。
    许多人谈到西方美学家,主要讲四个人,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实际上,这四人在美学上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还没有一门被称作美学的学科,他们的美学,是后人根据已经建立起来的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在他们那里寻找对应物,从而整理出来的。他们的著作中,谈到了美和艺术,包含有朱光潜所讲的“美学思想”,但还没有建立起“美学”来。康德和黑格尔,则是继鲍姆加登以后的美学的重要创立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学这个学科,就是以德国古典哲学为蓝本起来的。直至今天,一些反对美学的人仍然在说,美学是一些德国人搞出来的东西。他们的意思是说,美学并非是一个有着明确对象的学科,而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有一批人建立并加以宣传的,近乎思想流派性质的学问。这种观点当然是不正确的,但也并非一点道理没有。他们所指的,就是指由鲍姆加登提出,并由康德和黑格尔发扬光大的这个学科。
    这是一个需要美学并且出现了美学的时代。现代学科制度的发展,是与现代社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从中世纪,经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兴起,艺术的主要赞助人已经从教会僧侣,变成世俗贵族,进而变成资本家,这三种人在完成着对艺术赞助的接力。赞助者的品味不同,影响着艺术史的发展。同时,艺术也改变着这些赞助者的品味。在教会垄断教育时,艺术是神学教育的工具。教堂里的圣像和宗教故事画,宗教音乐,是艺术的主要内容。显示神的存在,讲述宗教故事,是艺术的主要目的。当世俗贵族从乡村走向城市,带来的是古典主义的宫廷趣味,对王权的崇拜,对战争的纪念和对英雄的赞美。
    资本主义兴起以后,贵族与新生的资产阶级的竞争变得愈加尖锐。在这种社会的大变动中,我们会发现,艺术在这里起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一个通过经济活动,悄悄地占据了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在急于改变自己的土财主、暴发户的面目,通过对艺术品购买和赞助来改变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功利主义的世界观,与注重精神的艺术层面形成尖锐的对立。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的哲学兴起,原本的政治和哲学的平衡被破坏。这时,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甚至通过赞美贵族来抨击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们。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一方面,在启蒙的旗帜下,功利主义的原则冲破了过去经济政治活动中的重重枷锁,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已经尝试对其进行补救。在精神枯竭的时代,艺术成了社会的滋补剂和解毒药。
    由于失去了传统的教会和贵族的支持。新生的资产阶级的艺术品味需要教育。艺术不再是在庇护制下,依赖于私人的趣味而得以生存,而是日益公众化,依赖有待于教育的大众的趣味而存在。由此,用于说服人们对艺术的接受,支撑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活动的理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美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由此,形成了美学中根深蒂固的艺术中心主义。美学就是艺术哲学,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
    在19世纪,综合了法国和英国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运动的成果,继承了德国的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美学这个学科走向成熟。
    这种美学的核心,是在肯定和强化美与艺术的结合。艺术是美的,美学的对象也主要是艺术,这构成美学的基本信条,也推动着美学的发展。传入到一些非西方国家的,也正是这样的一些美学的体系。进入到中国美学教科书的美学,主要分成三大块,即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学。在这三部分中,前两部分,都是在为艺术学研究作准备。
    到了20世纪,随着先锋艺术的出现,在美学领域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出现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与实用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以及符号学等学派并存,但由于其直面正在流行的先锋艺术,并对其作出阐释,从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分析美学提出了一个口号:艺术与美无关。他们认为,艺术不一定是美的,可以与美的欣赏无关。而美学只研究艺术,而不研究美。这种观点,尽管在西方也已经成为过去,被许多新的流派所超越,但却在当下的中国,却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