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高建平:日常生活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8-05-08 文心微信公众号 高建平 参加讨论

    2.现代美学的传入
    现代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在18世纪逐渐形成,并在这个世纪末期由康德实现了综合的。在18世纪中期,出现了两个概念,对现代美学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是由德国人鲍姆加登提出的aesthetics和由法国人夏尔·巴托提出的the fine arts概念。康德将这些概念与这一时期的英、法、德等国的哲学家们所创立的诸如“趣味”、“天才”、“审美无功利”、“崇高”等概念结合起来,并且与认识论、伦理学既分立又相互呼应,形成了美学这个学科的雏形。现代美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夏夫茨伯里到康德,有了初步的体系,再到19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8世纪的美学,有一个中心的任务,这就是区分艺术与工艺。夏尔·巴托所提出“美的艺术”,到在《百科全书》派的学者们推动下形成现代艺术体系,完成了“艺术”与“工艺”的区分。这时,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与手工艺人所从事的诸如钟表和金银手饰,以至铁匠、木匠、石匠等匠人的制作区分了开来。根据这种现代艺术体系,形成了相应的学院、研究院,相应的大学教学体系,相应的杂志、报刊专栏、艺术史著作,包括音乐厅、歌剧院和话剧院,艺术展览馆和画廊,等等现代艺术设施。美学上的艺术中心观也不断得到强化,到了19世纪初叶,黑格尔作美学讲演时,就直接认为,美学应该命名为“艺术哲学”。
    一部现代中国美学史,是从20世纪开始的。在20世纪初年,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些旅日学人,在日本接触到现代美学,并将之介绍到中国,开启了严格的学科意义上的中国美学的历史。朱光潜曾区分两种美学,一种是鲍姆加登以前的美学,另一种是从鲍姆加登开始,现代美学建立以后的美学。他将前者称为美学思想,后者称为美学。将这个观点用于中国,可以这样说,1900年以前的中国美学,都是这种“美学思想”,只是在1900年以后,“美学”这个学科才引入中国,在中国建立起来。
    同样,“艺术”这个词,也是在这一时期引入中国的。中国古代并没有与大写字母A开头的Art,也没有the fine arts这样的关于艺术的集合。中国古人讲“艺”,原来只是“种树”(埶,象手执木置于土中),后来引申为才能。中国古人讲“术”(術,《说文》注:“邑中道也”),后来有“方术”的含义。两字也有合用的情况,不过是指这两方面的意义的结合而已。所谓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是教育体系,也不专指今天的“艺术”。
    美学和艺术的概念,都是通过从西方引进,进入到中国的。在引进的过程中,借道日本,从日本学到了许多东西。中国与日本都用汉字,因此,在翻译欧洲语言的一些术语时也相互学习,将一些概念引进过来。
    美学来到中国,带来了美学分析的方法,提供了哲学与艺术结合的机遇。这一时期,也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研究性大学建立的时期。美学进入大学的课程表,开始有人编写美学教科书,艺术史和艺术批评史被写作出来,出现了大批的艺术杂志,建立了各种艺术的机构。这一切都是在这一大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今天,有人说要回到过去。他们提出了一个错误的现代图景,认为在中国,原本有发达的中国美学,后来引进了西方美学,于是中国美学就被污染了,现在要清洗掉西方美学的影响,还原纯正的中国美学。其实,历史发展自有其必然性。他们所要还原的中国美学,其实也是在西方美学的影响下建构起来的。在此之前,中国只有“诗评”、“文评”、“画评”和“乐评”,一些建立的直接感受性层面的品评记录。这是美学生长的土壤,但还不是美学。
    过去是回不去的,以民族主义相号召没有出路。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面向当代的现实来建立现代的中国性。是否是“纯粹”的中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否适合当代中国的需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