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在很多场合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就文艺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方向,需要每一名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贯彻。 1.全面深入把握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文艺是人类文明最引人注目的文化表征,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改造国人精神世界的利器,在培育民族情感、价值、理想与精神共同体,在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关切社稷民生,关切民族命运的现实与未来发展;是在充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汲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从艺术、人文、历史与现实的全局视角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和规律作出的精准判断、实质把握与精辟阐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至为重要的理论工具、思想武装与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文艺是具有真善美永恒价值的经典文艺,是流淌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民族文艺,是彰显时代精神风貌的时代文艺,是表达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情感、满足人民需求的人民文艺。在文艺创作中,如果不能随时代生活、依据自身个性实现观念与手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只能“随人作计终后人”;优秀文艺作品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文艺作品是艺术家自身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的根本反映,离开了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就没有繁荣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是扎根人民,反映人民心声,来源于人民生活,体现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的现实人物心理真实,体现时代的典型人物,其所达到的高度,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艺术的高度。当然,这种有高度、有温度、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优秀文艺作品是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开拓创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 虽然优秀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判断标准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要有“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二是要“文质彬彬”,“文”可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但要做到“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感染力”;“质”要有正能量,能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做到“思想精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三是要经得起检验。具体来说,要符合人民的需要并经得起人民评价,文艺作品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要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经得起专家评价;要符合市场的需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2.文艺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身处伟大时代,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从中外文艺创作实践来看,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堪称“时代前进的号角”。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日寇发动侵华事变后,夏衍、于伶等百人集体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郭沫若的《屈原》和《棠棣之花》、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作品,鲜明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救亡的热情与士气。 以音乐作品为例。为何经典音乐作品总能与时代同频共振?音乐是能够深刻而精微地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艺术门类,当时代潮流涌起时,长于表现时代情感的音乐便会成为群众最普遍的精神需求。而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易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传播,最终成为经典。当然,音乐是文艺家族中抽象的艺术之一,抽象的艺术和一般受众的理解有时会存在一“隔”,只有对具象艺术或叙事艺术有了接受理解之后,才会消除抽象之隔,对更深沉、更内在并具有更多主体想象创造空间的音乐艺术产生强烈的需求意愿,这对音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当今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作品对时代的反映也越来越快捷,手段越来越多样,覆盖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为音乐作品反映与引领时代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3.以赤子之心、高格之心、超卓之心创作生产优秀的文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文艺创作中做到“三心”。 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赤子之心就是要有一颗真诚无邪之心,去除那种巧智慧、小聪明与功利心。真诚、真实、真正的情感外化,才能成就艺术的经典。艺术家扎根人民,实际上应立足自己的真实内心,表达自己的真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艺术的“时代之声”。 高格之心。王静安《人间词话》中言称“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艺术品是艺术创作者的心灵外化,所以艺术创作者只有不断克己修身、淬炼修养、蓄成其德,拥有高蹈的做人品格、道德境界,才能创作出由内及外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美善合一的优秀艺术作品。 超卓之心。文艺统摄文学与艺术,就艺术而言,西文ART,是希腊文及拉丁文语源的联配,原意指“使自然界的事物适应人类生活用途的技能”,所以,在古希腊时期,理发、砌墙和绘画、歌唱都可称为艺术。至今,艺术作为“手工艺”或“技术”文化基因依然存续,所以,艺术水准的专业评价离不开“技术”的尺度。技术无边际,故艺术无止境。作为艺术创作者,必须怀有一颗谦卑、虔诚、不断操习技艺、不断追求卓越的超卓之心,如荀子所言,“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艺术创作技艺日臻精湛。因此,对艺术创作者而言,要抓住每一个创作灵感与创作机会,创作每一部作品都应殚精竭虑、穷尽技艺,对待每一部完成作品都只应视作背后的风景,在大量创作积累之后,蓦然回首,“优秀作品”会隐现在那灯火阑珊与离离疏影之中。 (作者:叶小钢,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